王一行
紫荊是豆科紫荊屬一種常見的綠化植物,我們經(jīng)常和它不期而遇。它的特點很明顯,明顯到令人過目不忘。
紫荊是叢生或單生的灌木,一般高2—5米。它是一種先花后葉的植物,老枝和主干都會開花,花朵密密麻麻,一般2—10朵成為一束,簇生在主干和老枝上。有密集恐懼癥的人看見它,一定會拔腿就跑!紫荊的單花是蝶形花,也是五瓣花。紫荊的葉子摸起來是紙質(zhì)的,呈圓心形,先端略尖。紫荊的果實為莢果,又扁又長,和我們看見的刺槐的果實十分相似,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后變成灰褐色。
紫荊不僅是一種美麗的木本花卉植物,而且它的樹皮和花還可以入藥,可謂既有“顏值”,又有“才氣”。紫荊在我國分布范圍較廣,是常見的栽培植物。
紫荊的莢果
如果仔細(xì)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紫荊的花是從下往上開的。也就是說,接近地面的主干和老枝先開花,花也開得更多;越接近枝條末端,開花就越晚、越少。枝條的最末端是不開花的,直接長出心形的葉子。
一般來說,植物的花是生長在花枝上的——要么亭亭玉立一枝獨秀,要么獨占枝頭充分享受陽光雨露的滋潤,再低調(diào)些的植物也是從靠近樹冠的葉腋間抽出花枝來,但紫荊偏偏不走尋常路,突兀地從枝干上開出花來!
像這種植物的主干和老枝開花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老莖生花”。很多植物都有老莖生花的情況。一般的解釋是:這種開花結(jié)果方式有利于在熱帶密林中將花與繁盛的葉片分隔開來,因為老莖一般位于下側(cè),花更容易被傳粉動物接觸,果實也因此更容易被動物采食從而使種子得以傳播。
因此“老莖生花”其實是植物在進(jìn)化過程中為了適應(yīng)生長環(huán)境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生物現(xiàn)象。
由于氣候因素,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南地區(qū)。但紫荊是一種溫帶植物,卻也會“老莖生花”,不得不說它是一種神奇的植物!
刺槐的莢果
可能不少小讀者第一次聽說“紫荊”這個名字,是因為香港的象征——紫荊花,香港人也稱之為“洋紫荊”。那么,洋紫荊和紫荊是一回事嗎?
植物的中文名有時比較混亂,《中國植物志》、中國香港地區(qū)和中國臺灣地區(qū),將同一種植物的拉丁名翻譯成中文時會略有不同。比如下面這兩種植物。
可見,香港區(qū)旗上的“洋紫荊”其實就是《中國植物志》中的“紅花羊蹄甲”。
紅花羊蹄甲于1880年在中國香港被首次發(fā)現(xiàn),相較于它的學(xué)名,香港人更喜歡親切地稱之為“紫荊花”。
紅花羊蹄甲在亞熱帶地區(qū)廣泛分布,它的葉子摸起來有皮革的質(zhì)感,樣子很像羊蹄子?;ǘ溆械t色、紫紅色等,全年都可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