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東 王本杰
摘要:跨界跨項選材是充分發(fā)揮舉國體制優(yōu)勢,動用多方資源發(fā)展弱勢項目的一種促進手段。我國鐵人三項運動正屬于弱勢項目。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以鐵人三項跨界跨項選材為研究對象,以第13屆全運會騎跑兩項全能和游跑兩項全能為調查對象,分析與討論跨界跨項選材對于項目發(fā)展的意義與不足。發(fā)現:比賽項目比賽規(guī)則模糊;與鐵人三項專項能力結合性差、運動員競技能力差異顯著等問題。對于未來跨界跨項選材方式的發(fā)展提出:構建連續(xù)、完整的賽事結構和運動員輸送培養(yǎng)渠道;修改現行比賽方案,促進未來比賽合理化開展。
關鍵詞:跨界跨項選材;鐵人三項;項目發(fā)展
一、跨界跨項選材的價值
跨界跨項選材思想是指為高效、高速發(fā)展競技體育項目(奧運項目)及人才儲備,發(fā)揮“舉國體制”優(yōu)勢,從在其他不同項目、不同行業(yè)之中挑選具有一定競技能力及競技水平的優(yōu)秀運動人才,從事該項目訓練的選材方式。對象即有針對于從事相似競技項目專業(yè)運動員的跨項選材,也有包括雜技、民俗體育在內非職業(yè)運動員的跨界選材。
在2017年舉辦的天津全運會上設立“騎跑兩項全能”和“游跑兩項全能”項目,通過“舉國體制”優(yōu)勢和全運會競賽杠桿的選材平臺功能,通過新增比賽項目的模式,在競技規(guī)律相近、制勝因素相似的項目之間,以提高我國運動員選材成功率和訓練有效性為目的,擇優(yōu)、擇適的選拔優(yōu)秀運動后備人才。
二、跨界跨項選材對項目發(fā)展的意義
(一)縮短奧運備戰(zhàn)周期、扶植冷門項目
無論是冬季項目還是夏季項目的跨界跨項選材,其目的都是為響應“惡補短板,全面參賽”的精神,備戰(zhàn)奧運??缃缈珥椷x材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項目競技能力外,還需要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不同運動項目的訓練及比賽,并在最短時間內承受專業(yè)性訓練強度的能力。因此對運動員的適應性有較高的要求??缃缈珥椷x材的高效性值得肯定,但并不能推廣到所有項目之中,首先是因為目前的訓練手段還不能保證這種培養(yǎng)效率的穩(wěn)定性,其次,跨界跨項選材是建立在其他項目發(fā)展具有較高水平的基礎之上,從其他項目轉項過來的運動員具有某一素質的優(yōu)勢,以彌補其他競技能力的不足,這樣其綜合競技能力才能得到保障。因此跨界跨項選材更適合冷門項目的發(fā)展,這正是鐵人三項所處于的現狀。首先我國從事鐵人三項訓練的運動員人數較少,急需擴大運動員的培養(yǎng)隊伍;其次,鐵人三項包含三種競技方式,急需具有不同運動專長的運動員完善訓練團隊,構建科學合理的訓練體系;最后,針對我國成績落后的現實,吸收具有高水平、高素質、高競技能力的運動員以提高鐵人三項運動員的基礎水平勢在必行。
(二)節(jié)約運動員培養(yǎng)及輸送成本
運動員的培養(yǎng)是一項巨大且漫長的過程,其中凝聚著運動員、教練員、科研工作者、服務人員、政府領導等無數人的付出與努力,但是由于競技體育的殘酷性,最終走上領獎臺取得鮮花與掌聲的只有少數人,更多的運動員則在默默無聞中離開自己的運動生涯。每一個運動員都曾夢想著成為勝利者,成為最耀眼的明星,每一位離開賽場的人都滿懷無限的眷戀與不舍。在一些競爭激烈或后備人才儲備眾多的運動項目中,有大量的運動員具備優(yōu)秀的競技能力,但很難脫穎而出,獲得代表國家參加奧運會的機會,在運動員生涯中,其運動年限十分有限,因此很有可能就錯過了最佳的競技時間,對于個人來說,多年的努力與堅持只能成為成功者的基石,對于國家來說,具有優(yōu)秀運動能力的人才因為比賽規(guī)則的限制被埋沒,大量的訓練、人力、財力的投入被浪費,無形中成為國家資源的浪費。通過跨項選材的方式,為運動員開放更多的選擇空間,為具有真正競技實力的運動員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與機會。對于跨界選材來講,讓普通人可以參與國家運動隊級別的訓練,體驗國家運動員的生活與訓練,最終還有機會代表國家站在競技體育最高的賽場上,是最高的榮譽象征。當訓練與競賽被合理優(yōu)化,既節(jié)約了國家的訓練資源,又讓運動員獲得自我成功、自我升華的機會,體現人文關懷,可以說跨界跨項選材是新時期我國競技體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的供給側改革。
(三)促進新型運動員培養(yǎng)及輸送方式的轉變
跨項選材模式將會激勵大量的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提高更多的特長和愛好,完善自身的水平。以第13屆全運會開設的游跑兩項全能及騎跑兩項全能為例,以國家高級別綜合性運動會為激勵手段,可以激發(fā)更多的運動員參與到競爭之中,在日常訓練中從事跨項訓練,如果在規(guī)則中設定可以兼項參加比賽,且降低運動距離(減少由專項耐力等受訓時間長度影響的專項素質的干擾,以增強運動員比賽信心),則會有更多的運動員參與。如果在比賽中設立年齡分組,并在底級別的比賽中開設類似項目,則可以帶動基層青少年運動員從事跨項訓練。以鐵人三項運動為例,游泳、自行車、跑步均是發(fā)展心肺機能的練習,且屬于基礎素質訓練,非常適合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特點,避免過早發(fā)展其專項素質。經過這種培訓模式的運動員將適合更多的競賽項目。當然,有學者認為游泳與跑步在身體發(fā)育中,尤其是踝關節(jié),存在沖突現象,雖然沒有明確的實驗證明,但是可以結合各自教練員的需要,分配訓練時間,以規(guī)范技術動作為主。這種以跨項選材為契機,發(fā)展競技體育通識教育,即在青少年階段以提高身體素質和多項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將更利于運動員的未來發(fā)展。
在完善訓練結構的前提下,與專業(yè)培養(yǎng)機構不同,社會訓練培養(yǎng)組織將會更關注于校園體育,從中選拔優(yōu)秀素質的人才以簽約的形式從事職業(yè)培養(yǎng),更類似于NBA等職業(yè)聯(lián)賽中的星探。這種方式將會更加促進全民健身的熱情,同時提高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對于促進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這將是打通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壁壘的前站。
三、跨界跨項選材在鐵人三項運動的發(fā)展建議
(一)完善賽事結構和培養(yǎng)體系
科學合理的賽事結構是推動訓練成績提高和運動項目發(fā)展的“終點”對策。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在比賽中取得成績,通過對比賽的合理分層分級,讓不同水平、不同級別的運動員在各自的比賽平臺中競技,可以促進競技的熱情,同時圍繞比賽而制定的訓練計劃,則可以針對性的提高競技能力。是以終點為目標進行的體系構建。
現行的賽結構包括全運會、奧運會以及單項的系列賽。缺少面向青少年的比賽。由于這種比賽年齡層次的斷鏈,使得鐵人三項的后備人才中幾乎沒有從青少年開始進行專業(yè)性培養(yǎng)的情況。因此建立連續(xù)、良好的競賽結構,有利于訓練的連貫性和選材的專業(yè)性。我國設立青運會主要面對青少年運動員,為高水平運動隊輸送人才。但是青運會中沒有鐵人三項項目。
合理的競賽結構應該包括青運會、全運會、奧運會以、單項系列賽以及社會比賽。青運會面向專業(yè)的競技體校和學校學生,國家各單項協(xié)會的訓練機構及社會俱樂部擇優(yōu)選材培訓,這樣在鼓勵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基礎上,促進全民健身,培養(yǎng)運動觀念和收看比賽的意識,同時為高水平運動隊輸送人才。單項協(xié)會通過系列賽積分制度分配參加全運會資格,并對個人參賽的社會俱樂部提供比賽名額。以全運會成績及單項賽積分確立奧運會集訓隊伍,參與國家級別的集訓,通過政策指標及社會補貼,讓即使是非專業(yè)運動員但具有相應競技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參與集訓。社會比賽則發(fā)動更廣大的群眾資源,促進全民健身及體育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為競技體育項目發(fā)展提供人才基礎和社會基礎。以此建立年齡梯度合理、組織結構嚴謹的賽事結構。
梯層分配合理的培養(yǎng)體系則是推動訓練成績提高和運動項目發(fā)展的“起點”對策。只有人才輸送的渠道銜接保持順暢,才能保證訓練的穩(wěn)定進行,只有目標有所保障,運動員訓練才能沒有后顧之憂。
目前職業(yè)鐵人三項運動員多來自于游泳專業(yè),因為水感的存在,后天訓練很難高速、高效的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運動員,與自行車與跑步能力相比,游泳技能受年齡因素影響更為顯著,但是由于項目訓練特點的差異,游泳運動員較少進行路上訓練,尤其是跑步訓練,更多的體能在水下完成,同時由于應力對足踝的影響,許多游泳教練員經?;乇芘懿接柧?,導致轉項之后的鐵人三項運動員跑步技術較差,錯誤的技術動作既會消耗大量的體能,又會造成傷病的積累。因此需要在青少年階段打好基礎,進行正確的技術動作學習、開展“專項”訓練。
(二)建立符合需求的跨界跨項選材比賽
首先要與專項運動接軌。可以考慮在縮短比賽距離的情況下,選擇公開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車、公路跑的形式進行。13屆全運會的“跨項選材模式”過于強調基礎素質,即使通過比賽選拔了一部分優(yōu)秀人才,但是由于與實際訓練和比賽差距較大,將會延長轉項時的適應階段時間,不利于專項訓練開展??梢詫⑥D項的適應階段放在比賽之前,尤其是日常的訓練過程中,有目的性的進行跨項訓練??紤]到跨項的難度,則可以將鐵人三項的賽程縮短,比如三分之一的距離,這個距離是鐵人三項混合接力項目的單人距離,可以更接近于真實比賽。
其次,要確保參賽資格的廣泛性及科學性。鐵人三項包含三種比賽內容,雖然有學者認為田徑運動員跨項難度較大,但是隨著比賽項目及比賽規(guī)則的完善與穩(wěn)定,將會有更多的運動員有針對性的進行專門的專項訓練。在面向中長跑、自行車、游泳三個項目的運動員公開競賽的基礎上設立預賽機制,通過成績選拔參加決賽的人數,則可以更高效的選拔優(yōu)秀人才。而參賽時的技術等級限制可以參考年齡因素,設立青年組及成年組。成年組設置符合奧運選拔的成績限制,為挑選國家集訓隊服務,青年組則設置年齡限制,為后備人才儲備服務。
最后,雖然“游跑兩項”與“騎跑兩項”與鐵人三項比賽形式差距較大,但是由于其難度小、上手快、危險系數低,是發(fā)展基礎素質的比賽項目,因此可以保留為并發(fā)展成群眾體育項目,面向非專業(yè)運動員,這樣以提高身體素質為目的的群眾體育將會作用更大。個人參賽將會是我國未來競技體育及群眾體育發(fā)展的方向,擴大群眾體育加入競技體育的參與度,同時也是促進民間辦賽、民間辦隊的發(fā)展,加速俱樂部體制的市場化、職業(yè)化。騎跑、游跑兩項其難度、危險性均較低,適合面向群眾開展,可以鼓勵青少年參與,有利于學校體育的開展。同時游泳、自行車、跑步均是訓練體能的基礎項目,這兩個項目的開設將會鼓勵基層運動員全面的進行系統(tǒng)化訓練。另外,游泳受場館及環(huán)境條件限制,騎跑、游跑兩項可以促進地域性體育項目開展,比如可以演變成“南泳、北騎”的體育IP效應。
參考文獻
[1]劉先永,何青漢.快補短板全面參賽跨界跨項選材初顯成效[Z].2017.
[2]林燕青.從游泳運動員中選拔鐵人三項優(yōu)秀運動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9,28(2):38–40.
[3]熊焰,夏力,陳笑然,等.基于專項特征解構的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員競技能力特征[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7):96–100.
[4]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全國冬季項目備戰(zhàn)2022年冬奧會跨項跨界選材動員和座談會在北京市召開[J].運動,20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