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言是文化的橋梁,也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某些文化中,特殊的詞或詞群,特別是禁忌語在某些文化中代表不同的含義。本論文主要探討中西文化中的禁忌語及它們所蘊含的特殊含義。
【關鍵詞】 禁忌語;含義;中西文化
【中圖分類號】H31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3-0055-02
一、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橋梁,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語言實際上也在制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了解一種文化的特殊語言表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一種文化。
禁忌語在中國和西方國家都是很常見的一種特殊語言。這些禁忌語通常都是經過歷史的沉淀,有了自身特殊的含義。
但是,中西方歷史發(fā)展,價值取向和社會制度不同,禁忌語的語言和形式也會有所不同。了解和學習一種文化的禁忌語,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禁忌語,有助于跨文化交流。
二、禁忌的定義與來源
(一)禁忌的定義
Taboo翻譯成中文為禁忌。禁忌是根據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來定義的。一方面是人們對于某種神圣的或純潔事物的一種崇拜,不敢或不愿直呼其名或直視其貌。在中國,老百姓之于神明的禁忌就屬于這一方面,西方人之于上帝也屬于這種禁忌。另一方面是人們對某種危險的或骯臟的事物的一種禁忌。從這兩種方向來看,不管中國還是西方國家,其禁忌都帶有一些迷信色彩。
禁忌會分為言語禁忌和行為禁忌。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其本身不具備限制能力。但是一旦涉及某些禁忌,它就會發(fā)揮出巨大的力量。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對于某些禁忌詞匯的限制與之前相比寬松了很多。比方說對身體部位方面的禁忌。
但是對有些言語方面的禁忌,卻比之前更為嚴格,比方說那些會冒犯他人的含有侮辱性制度字眼??偠灾彩窃诮煌凸矆龊现?,那些引起對方或公眾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詞或表達都屬于言語禁忌范疇(葛校琴, 2001)。
(二)禁忌的來源
禁忌是源于波利尼西亞語,原意是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來被引申為“禁止的”和“危險的”。
三、禁忌語的分類
(一)身體禁忌語
在古代中國,特別是唐朝時期,人們以胖為美。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楊玉環(huán)也是個胖美人。但是在今天,說他人胖是一種冒犯行為。在西方也是一樣。胖被認為是貧窮的象征。所以,在現代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胖都是一個冒犯性詞語,不可隨便使用。
西方國家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開放的,但其實不然。在中世紀的西方,臀部、下巴甚至前額都被定為語言禁區(qū)。到了19世紀的歐洲,人們甚至不能說“胸”或“腿”。連動物也不放過。所以在英語中我們就有了“white meat”和“dark meat”來代表雞胸肉和雞腿。中國古代女子的腳是不能隨便看隨便摸的。只有在婚后,丈夫才有幸一睹“腳容”。有的丈夫甚至到死也沒有見過自己妻子的腳。
當然這些禁忌一般與社會陋習和偏見有關,多多少少帶有蒙昧的色彩?,F如今隨著社會進步,一些帶有明顯落后意味的身體禁忌語也隨之消失了。
(二)性與禁忌語
自古以來,中國人“談性色變”。在公眾場合談論性被認為是一種不雅行為。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外來思潮的影響,人們在性上開放了很多,但是在公共場合談及性還是有點困難。所以當小孩子問及父母關于他們怎么來到世上的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父母們都會說“從路邊撿的”,或者是“從地里挖出來的”。
長久以來的性禁忌,使中國的性教育嚴重缺失,所以也導致了很多的社會問題。在西方社會,在經過性解放運動之后,人們對于性的態(tài)度也隨之寬松的很多。但是在表達方面多多少少還是會委婉一些。
比方說比起“have sex with somebody”,他們更愿意說“sleep with somebody”或者“get laid”。
(三)死亡禁忌語
自古以來,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死亡都具有某種神秘色彩。在宗教世界里,死亡不是一個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因為他們認為生死是一個輪回。因此死亡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及其避諱這個字眼。
在中國,關于死亡的禁忌語算得上是所有禁忌語里面最多的,一般會說“走了,老了”甚至連“去世”也很少用。有時候就連“熱死了、餓死了或渴死了”,這種用“死”來表達程度的詞語也不能使用。
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qū),人們不僅忌諱說“死”字,甚至一些不好的字眼也被禁止使用。比方說在春節(jié)期間不允許吃“南瓜”,因為“南”字音同于“難”;另外也不允許把梨子分開來吃,因為“分梨”音同“分離”等等。
在西方國家,人們一般會用“pass away, go to Heaven, go to a batter world or go to glory”來表示死亡意思。
(四)名稱禁忌語
這里所說的并非一般普通老百姓的名字。在古代中國,一般皇帝或皇室家族的名字必須要小心對待。普通老百姓不可與天子同名,甚至不可以穿黃色的衣服,因為黃色被認為是皇室的象征?!爸辉S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說的就是關于名字忌諱的事。
另外在中國的農村,名字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倘若夜里有人喊你的名字,老人們認為是萬萬不可回應的,因為這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在西方國家,“God”這個單詞也是不可亂用的。在《圣經》的“十誡”中,有這樣一條“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所以西方人一般說“Gee”或“Gosh”來代替“God”或“Jesus”。
(五)歧視禁忌語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且地域遼闊。由于歷史上的原因,北方人會喊南方人“南蠻子”,而南方人則會喊北方人“北侉子”。這些稱呼就是典型的帶有歧視性色彩。
另外,不光是只有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間存在歧視,各個省份之間的歧視也是越來越嚴重。比方說“東北人低俗”“河南人小偷多”“上海人勢利眼”“北京人官腔重”“沒有廣東人不吃的東西”等等。這些死板印象牢牢地釘在人們的腦中。
在西方國家中,也存在著同樣的歧視,在以前,黑人被稱作“Nergo”或“Nigga”。這是一個非常侮辱性的字眼?,F在,人們一般使用“black people”或者是“African-American”來指黑人或美國黑人。另外,一般情況下“Nergo”或“Nigga”只有黑人自己自嘲或開玩笑時可以使用,而其他人哪怕是附和他/她的玩笑也絕對不行。
(六)個人隱私禁忌語
在中國,像“結婚了沒啊”“你今年多大了”“一個月拿多少工資啊”這樣的個人隱私問題經常被問到。人們似乎習以為常。但這在西方國家簡直是不能想象的事情。西方人特別注重個人隱私。如果被問及此類隱私問題,他們可能會生氣或者根本不會做出回答。
現在在中國,隨著文明素質的提高,人們也不喜歡被問到有關于個人隱私的問題,特別是關于年齡的問題。說道年齡,有一點必須要做出解釋。關于“老”這個字在中國和西方的含義完全不同。在中國“老”這個字象征著尊敬與智慧,意味著智慧的沉淀。
但在西方國家稱呼一個人為“old people”是極為不尊敬的。在西方“old”被認為是形容一個人沒用,或是過時的意思。
四、結論
英漢語言的禁忌的趨同性和互異性(龍占芬, 2014)說明社會文明在發(fā)展,人類智慧也在進步,不管是中國還是在西方,人們已經逐漸摒棄那些明顯帶有歧視和迷信蒙昧色彩的詞匯。
另外,不難看出,中國和西方國家本質上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在禁忌方面有所不同,有些恰好是完全相反的。
中西交際者應當具備豐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并充分了解文化差異的重要性(向榮, 2005)。特別是要注意對比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禁忌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參考文獻:
[1]葛校琴.英漢語言禁忌的深層文化映現[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2):39-41.
[2]龍占芬.略論英漢禁忌語的文化差異[J].中山大學學社論叢,2004,(2):211-214.
[3]向榮.中英語言禁忌的文化透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914-916.
作者簡介:
扈偉昱,女,漢族 ,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在讀,上海海事大學,研究方向:筆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