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從付
摘要:班主任考后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是避免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成績進步的重要途徑。文章從班主任考后與學生有效溝通策略的探討意義、溝通原則、以及策略建議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能為高中班主任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學生;考后溝通;策略
一、引言
“教育即溝通”,教育教學及班級管理離不開師生溝通。有效的溝通是班主任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給予恰當指導,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目前形勢下,高中生面臨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高考,家長、學生以及老師的最大壓力也源于此。高中階段,尤其高三,學生要經歷無數(shù)次的考試。面對考試成績,不同學生反應各不相同:有的持放任態(tài)度,不能充分利用考試的檢測和激勵功能;有的反應過度,因考試失利心理出現(xiàn)問題;有的由于未能找到改進的辦法而一再遭受失敗。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的第一監(jiān)護人,也是連接家長與學生、家長與學科教師、學生與學科教師的重要橋梁。因此,考后班主任適時、恰當?shù)呐c學生有效溝通,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從而提高成績;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了解考后學生的不良心理、及時干預,避免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事發(fā)生。然而,現(xiàn)實中高中班主任考后與學生溝通障礙重重、策略簡單粗暴、效率低下。通過閱讀有關文獻,結合筆者自身多年的高中班主任經驗做此探究,以期能在提高考后與學生溝通效率方面為高中班主任工作提供借鑒。
二、考后與學生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
(一)溝通目的要明確,即始終圍繞學生身心健康、幫助提高學生成績來進行。
不少班主任總在學生“考砸”后帶著“挑刺”的態(tài)度去數(shù)落學生的不是,讓考后溝通實際成了批斗大會,導致學生對考后溝通產生抵觸,影響溝通目的達成。另外,班主任在考后與學生溝通時,要么只關注成績,要么不切實際,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所以,班主任在與學生考后溝通前很有明確切合溝通對象的具體目標,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二)在溝通中要秉承平等性原則。
師生間平等的關系正日益成為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班主任在考后與學生溝通時要與其平等交流,尊重對方的想法和觀點。切不可用自己的權威強行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也不要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學生去執(zhí)行自己所謂的“有效措施”。
(三)溝通交流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師生互動。
許多班主任在考后與學生交流時常常搞“一言堂”,不關注學生真實情況和需求,僅憑自己主觀臆斷和固有經驗“搞演講”,結果老師自說自話,學生依然我行我素,溝通效率低下。相反,溝通中班主任應更多充當“傾聽者”的角色,聽聽學生在面對考試和學習的心理及困惑。在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時,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達到師生互動。
(四)溝通交流時,要始終保持真誠態(tài)度。
高中學生心理較敏感,往往很在意老師與其溝通時的態(tài)度。班主任考后與學生溝通時要態(tài)度真誠,設身處地站在學生角度想問題,做到“感同身受”、實事求是,少講套話和空話。比如,對待學生考試失利,要理解學生可能會有的“沒面子”、“挫折感”、“無助感”以及“運氣論”等心理。先表示同理心,然后再加以正確引導。
(五)溝通要始終秉承和諧原則。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班級管理的效果。班主任的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建立與學生間的和諧關系.考后與學生溝通時,班主任要注意交流的方式、語氣以及肢體語言。比如,給學生打氣時語氣要堅定;分析問題時語氣要溫和;提供建議時要征詢對方意見;恰當?shù)闹w語言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手段。
(六)要注意因人而異、因人施策。
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不同學生對待考后溝通的態(tài)度和反應會不同。所以,班主任在考后與學生溝通時要首先根據(jù)溝通對象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溝通策略,切不可一刀切。比如,對待學習態(tài)度不佳、屢教不改的學生,班主任應當直接指出事態(tài)嚴重性,并設法觸及其心靈,使其做出改變;對待自尊心強、自信心不足的學生,班主任應當先肯定其優(yōu)點和長處,再以委婉方式指出其不足,自始至終要展現(xiàn)出信任;而對待性格內向、孤僻的學生,班主任要先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拉近與其心理距離,使其放松心理防衛(wèi)。
(七)要重視家校共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學生成人成才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校成績情況跟家長的重視程度、親子關系、以及家庭氛圍是密不可分的。班主任在考后與學生溝通時,要合理利用家校共育。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更進一步地了解學生成績背后的影響因素;另外,由于學生與家長的親情紐帶,家長的支持會使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會更加順利。家長在后期考后改進方案的執(zhí)行方面也起到重要的監(jiān)督和提醒作用。再者,如果家長的某些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能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得以解決,會讓考后溝通的效果更加明顯。
三、考后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操作方式及策略。
第一步:溝通前準備
1.認真分析學生歷次考試成績變化,理清學生成績發(fā)展動態(tài)。
2.對溝通對象考前學習表現(xiàn)及心理狀況做一個全面的摸底,弄清影響考試成績的可能因素。
3.學生作書面反思總結。老師提前告知要求,學生通過自評、自查找到知識上、學習行為上的不足,提出針對性彌補措施、制定階段目標。
4.考試成績因素問卷調查。教師根據(jù)考試成績的影響因素(如考前學習情況、考中心理和考試策略、考后心理反應等指標)制定調查問卷,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填寫。
5.基于以上數(shù)據(jù),明確本次溝通的主要目標,切不可過于籠統(tǒng)和不切實際。
6.對可能出現(xiàn)的溝通障礙和意外情況做好預測和應對方案。
第二步:溝通實施
1.全班性集體溝通
班主任可以采用主題班會式的溝通模式。此模式旨在改善班級學習氛圍、表揚優(yōu)秀、激發(fā)集體學習動力、推廣優(yōu)秀學習方法。具體操作辦法:教師首先確立班會目標、統(tǒng)計分析考試的得與失、樹立優(yōu)秀典型,在班會上呈現(xiàn)。接下來組織考試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和進步巨大的同學交流經驗(老師要體現(xiàn)做好指導)。然后,組織學生小組內互評和總結,發(fā)現(xiàn)問題、商討解決方案、形成集體契約、制定集體目標。注意,這個步驟后,小組內要形成共識性文字材料,才能保證今后的貫徹執(zhí)行。最后,班主任可要求小組代表陳述討論成果,再一次做到全班范圍內的相互激勵和監(jiān)督。
2.分類集體溝通
班主任根據(jù)學生的某一共性(如某些共同科目薄弱、分數(shù)段、學生性格和平時表現(xiàn)等)組織同類學生進行小范圍內溝通。這樣既能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又可充分發(fā)揮群體內部競爭機制,還可避免傷及學生面子。對于同一類型學生,在目標制定及后期改進方案上可以保持一致。
3.個別正式溝通
對于成績異?;蚩己笄榫w反應異常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恰當?shù)剡M行個別溝通。溝通方式可以采用“述職匯報式”,即教師提前給出要求,學生提前對考試的得與失進行自我點評,并針對性提出改進方案、制定階段性目標,然后在班主任面前陳述;班主任在聽取陳述之后給出點評、與學生討論后給出建議,形成行動方案。這種模式比較適合性格開朗的學生,但要也要提前做好鋪墊。班主任要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切不可喧賓奪主。
4.個別閑聊式溝通
對于性格內向、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開展溝通會更有效。班主任要準找準談話時機自然地切入溝通模式。比如,食堂一起吃飯時、課間巡查時、操場鍛煉時、校園行走時都可開始閑聊,以拉近與談話對象間的心理距離。在確保時機成熟后,班主任有意無意間提起剛剛經歷的考試,接下來事先準備好的溝通內容就可以進行了。注意這種模式的溝通看似隨意但必須要有提前有意識的準備。
5.家長介入式個別溝通。
該模式適用于學生成績出現(xiàn)嚴重下滑、考后心理反應過度、受家庭因素影響學習的情況。溝通前,班主任要提前與溝通對象協(xié)調好,以取得對方同意,以免造成尷尬和誤會。班主任要與家長約定好溝通模式,溝通要在平等、尊重、和諧的氛圍下進行。溝通中要多在家長面前表揚學生的長處,不足之處要以委婉方式提出。改進方案和目標制定要主要取決于學生自己,班主任及家長只需適當發(fā)表看法和提出建議。
試圖一次溝通解決全部問題是不現(xiàn)實的,班主任要作好對溝通對象分階段、適時的跟進溝通的準備。
1.如前所述幾種方式的溝通之后,學生應以書面形式制定操作性強、可檢測、易監(jiān)督的改進方案、制定符合學生自身實際的階段目標,在教室和家里顯眼地方進行張貼,便于提醒,確保落實。
2.設計每課、每日過程性自評表,隨時追蹤學生對改進方案的實施情況,實時給予評價和督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建華.師生關系平等的重要性[J].科學之友,2009(11):99.
[3]孫磊.當前班主任與學生溝通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54.
[4]吳玲.考后心理干預機制亟待建立[J].江蘇教育報,2014(06/27).
[5]田東武.高中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策略探討[J].基礎教育,2017(12).
[6]劉春霞.高中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障礙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6.
[7]趙穎征.班主任的溝通藝術[D].河北大學,2013.
[8]李春暉.論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溝通[D].蘇州大學.2010.
[9]劉中瓊.關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中職生發(fā)展發(fā)展的重要性分析[J].現(xiàn)代化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