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畫人
王徽之是個一等一的妙人。
1600多年前的一天,山陰(今紹興)的大雪一直下到了深夜。見窗外雪勢漸止,王徽之一手扶門,一手握盞,搖搖晃晃地踏至屋外。他舉頭四顧,門前的竹徑和遠處的群山都被白雪覆蓋,似水的月光灑在上面,顯得格外清潤可愛。一陣冷風吹面,如爽氣西來,頓時困意全無。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蓖趸罩娕d大發(fā)。酒酣耳熱之際,忽然想起住在百里之外剡縣的好友戴逵,竟當即決定連夜乘舟訪友,與他共享這良辰美景。
雪夜里的剡溪寒氣逼人,經過一夜疾行,天將拂曉時,眼看老友住所就在不遠處的溪岸邊,王徽之卻命船夫掉轉船頭,原路返回。隨從一臉疑惑,徽之答道:“(我)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戴逵字安道)也邪!”說罷將盞中余酒一飲而盡。
興致來了,百里的寒冷夜路王徽之可以說走就走。而既然已經盡興,他也不會因為之前趕路的辛苦勉強上岸。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00多年后,當李白夢游天姥,想的都是那夜剡溪上疾馳而過的小舟。
王徽之對所有事物都可以“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唯獨一樣東西是朝朝暮暮、不可遠離。
他曾暫居在友人的豪宅中,那里處處都好,只可惜周圍沒有種竹。雖然暫住的時間并不久,王徽之仍當即找人從別處搬來幾大叢綠竹栽在四周。
對于主人這一迷之操作,他的那位隨從又是不解。王徽之心滿意足地對著新栽的竹林大聲嘯詠,“發(fā)功”完畢,才指著竹子說道:“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古人對綠竹的喜愛,春秋時就已有之。到了魏晉,竹子更加成為士人精神的象征。從此,王徽之的愛竹之名傳得遠近皆知。為了能夠一睹這位名士的風采,不少士大夫都在家中種植佳竹,等待王徽之不請自來。
文徵明于《獨樂園圖》卷后書司馬光詩:“吾愛王子猷,借宅亦種竹。一日不可無,瀟灑常在目?!?/p>
700多年后,司馬光辭官歸隱洛陽。他在設計宅院時,以園中景物致敬前賢。其中的那間種竹齋,便是以“何可一日無此君”的王徽之自勉。
魏晉風流,無過于此。
文同(字與可)說金句的本事比不上王徽之,但他把竹畫到了神乎其技的地步。
1075年,57歲的文同調任洋州(今陜西洋縣)太守。他因與蘇軾等保守派人物交好,在數年里被一貶再貶。
出生在多竹的四川盆地,他自幼與竹為伴,故而愛畫墨竹。此次雖說是被貶謫,但洋州有佳竹千畝,朝夕游覽之下,畫竹功力漸至爐火純青之境。
以《墨竹圖》為例,雖然只有一根竹子,但畫家將主干以“S”形曲線畫出,展現了各個角度的枝葉造型。形式至簡,卻窮極變化。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落筆之前就構思精確,這就是成語“胸有成竹”的來源。
文同的到來,讓洋州府門前擠滿了從四面八方前來求畫的士紳富豪。一次,排隊的人群還發(fā)生踩踏。見此情景,文同抱起眾人送來的白絹摔在地上,扯著嗓子大罵:“吾將以為襪材(再鬧我就把這些絹都拿來做襪子)!”
然而此后前來索畫的人數并未減少,他心生一計,告訴眾人:“蘇軾畫竹也很厲害,我剛得到消息,他即將調任彭城,你們都去找他吧?!?/p>
文同與蘇軾、文彥博、司馬光等保守黨人交好,文彥博稱贊他“襟韻灑落,如晴云秋月,塵埃不到”。打發(fā)走了眾人,文同很得意。他還修書一封給蘇軾,腹黑地提醒他有“襪材”可以收了。寫到這里還覺得不夠盡興,又在后面加了一首詩,其中有“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之句。
蘇軾知曉了好友所做的“好事”,無奈之下只好開啟貧嘴模式:“兄說要畫萬尺竹梢,那估計要用250匹絹才可以畫得下。我知道你最近懶得作畫,其實是想從我這兒騙250匹絹罷了?!?/p>
收到回信的文同無言以對,只好又說世上其實根本沒有萬尺長的竹子。沒想到蘇軾懟地興起,他告訴老友,世上有千尺高的竹子,它的影子就有萬尺長了。
論才思敏捷,文同確不是對手,只好認慫:“真是辯不過你,不過你要是真給我250匹絹,我就可以回家買田養(yǎng)老了?!彪S這封回信一起寄給蘇軾的,還有一幅《筼筜谷偃竹》,他以此向蘇軾索詩30首。
蘇軾的30首詩不日而成,其中有一首《筼筜谷》:
漢川修竹賤如蓬,
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
渭濱千畝在胸中。
大意是說“漢川修竹多如牛毛,砍都砍不完(籜tuò龍即竹筍),我猜你這個清貧的吃貨太守,把千畝竹林都吃進肚子里了吧?!?/p>
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文同正與妻子在筼筜谷煮了筍作晚飯,拆開信封讀到此詩,竟被老友一語中的,忍不住“失笑噴飯滿案”。
文同之后,以墨竹名世的高手很多,鄭板橋是其中最有趣也最叛逆的一個。
1753年,因為觸怒了權貴,鄭板橋結束了長達12年的七品縣令生涯。他騎著毛驢,回到老家興化,蓋起兩間茅屋,在南面種上綠竹,雖不富裕,卻很瀟灑。
夏日新篁初放,他在竹蔭下置一小榻乘涼。秋冬天,他取來圍屏骨子綁在竹竿上做成窗戶,然后用白紙糊在上面。白天黑夜,竹影在紙窗上映出萬千姿態(tài)。所以他自稱自己畫竹沒學過誰,而是“得自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作墨竹,不講究胸有成竹,偏偏要“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而能得竹之神理。故而向他求畫的人絡繹不絕。
他雖從不輕易為人作畫,但失官后為了養(yǎng)家糊口,又不得不拼命畫畫。他曾這樣向好友吐槽:“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畫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p>
鄭板橋脾氣不小,有那么多人求畫自然心煩。但他本身又極愛畫畫,一旦幾天沒有畫,就忍不住要取紙筆來,不禁感慨人就是“賤”啊。
一兩三枝竹竿,
四五六片竹葉。
自然淡淡疏疏,
何必重重疊疊。
前來求畫的人多了,當中大都是出手闊綽的金主,但也少不了想方設法想要占便宜的好事者。為此,鄭板橋干脆明碼標價?!按蠓鶅?,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悅,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猶恐賴賬。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也?!?/p>
作為一名進士出身的畫家,鄭板橋沒有酸文人的假命清高。他最討厭那些討價還價,用禮物、食物湊數的求畫者,直言自己年老精神不好,沒工夫聽小氣鬼們瞎扯淡。這一番話言辭淺白露骨,卻道出很多人想說卻不敢說的心里話。
鄭板橋桀驁不馴,所以他筆下的墨竹野性十足,且常有怪石相伴;文同襟韻灑落,所以他能窮極竹之變化,無所不包;王徽之風流瀟灑,他對著綠竹縱聲嘯詠,仿佛在與知音對話。
《詩經·淇奧》云: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綠竹的品性要求自己便可稱得上君子,妙人則從綠竹中找到自己的天性。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