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小說,該作品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優(yōu)美的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qū)特有的風土人情,展現(xiàn)出人性的善良與美好。下面,筆者就談談《邊城》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一、翠翠
翠翠是《邊城》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天真無邪、純樸善良、情竇初開的少女,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藝術形象。可以說,翠翠這個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愛的無限向往。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和山頭黃麂一樣……”作者沒有濃墨重彩地描寫她的外貌,而是用“小獸物”“山頭黃麂”幾個簡單的比喻寫出了翠翠的單純與活潑,展現(xiàn)出她純真的一面。她從小生活在美麗純樸、重義輕利的湘西小鎮(zhèn),又得靈山秀水的滋養(yǎng),是大自然的女兒,像快樂無憂的小獸。
翠翠和儺送初遇是在小鎮(zhèn)看龍船之際,儺送邀翠翠到他家等爺爺,翠翠誤以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樓上去,覺得受到了侮辱,就輕聲地罵他:“你這個悖時砍腦殼的!”儺送不但不惱,還打發(fā)家里的伙計舉火把送她回家。后來知道那是二佬,想起先前罵人的那句話,她又吃驚又害羞。兩年后,在擺渡送儺送時,見儺送正盯著自已看,她“便把臉背過去,不聲不響,抿著嘴兒,很自負地拉著那條橫纜”,展現(xiàn)了靦腆、羞澀、矜持的一面。
后來,爺爺離世,愛人儺送也離開了,她經歷了人生中最孤獨、最寂寞的時光。她謝絕了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以為名分既不定妥,到一個生人家里去也不大方便,還是不如在碧溪蛆等,等到二佬回來時,再看二佬意思,說不定二佬要來碧溪蛆駕渡船”。她要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等待儺送歸來……此時的她經歷了種種苦難,卻依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是真、善、美的化身。
二、老船夫
作為一名渡船人,“老船夫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著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他忠厚老實、重義輕利、古道熱腸,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著渡船,不計報酬,不貪小便宜,“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于本人的意義”,只以給人方便為樂。真誠的老船夫也深受當?shù)厝说南矏?。賣肉的不肯收他肉錢,水手們送紅棗給他,小商販們送粽子給他。他把自己的一生都送給了渡船,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他都一直守著渡船,從不收取客人的小費。
作為翠翠的爺爺,他是慈祥而負責的。在女兒去世后,他獨自承擔起照顧翠翠的責任。他不辭辛勞,竭盡全力周旋于天保、儺送、船總順順和楊馬兵之間,愿意為翠翠付出一切。為了孫女的幸福,他在順順父子那兒不得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在渡船時,他聽中寨人說二佬接受了王鄉(xiāng)紳的碾坊,要娶王鄉(xiāng)紳的女兒為妻。這明明是中寨人挑撥離間的話,忠厚的老船夫卻信以為真,他一下子病倒了,可他“似乎心中還不甘服”,就硬撐著病體到順順家問個明白。他那種“扭扭捏捏照老方子搓著他那兩只大手”的樣子令順順“略微有點兒憐憫”,可是想起大兒子的死,順順又無法掩飾自己對老船夫的怨恨。最終,老船夫含恨離開了人間。
三、儺送
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儺送同時愛上了老船夫的孫女翠翠,兄弟倆決定用唱情歌的方式來公平競爭,大佬自知歌聲不如二佬,氣惱之下決定離開茶峒,卻不幸淹死,二佬為此生了老船夫的氣,加上父親逼婚,也賭氣出走了。
在這兩兄弟中,儺送這一人物形象非常鮮明。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視權財、責任感強的人。他懂得分寸、敢于追求,在知道哥哥對翠翠的感情后想出了一個最公平的解決方案。雖然自己在唱歌方面比哥哥強,但他愿意作出犧牲。后來,當?shù)氐膱F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他。他卻毫不動心,敢于追求自己的真愛。在與大哥天保的“決斗”中,儺送作為勝者本來是可以名正言順娶到翠翠的,但是他又將選擇權給了翠翠。最終,他還是沒有越過天保溺亡這道坎,舍棄了一切,選擇遠走他鄉(xiāng),獨自漂泊。這說明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總而言之,《邊城》正是通過抒寫祖孫之間的真摯親愛、青年男女之間的純正情愛、鄰里之間的善良互愛來表現(xiàn)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xiàn)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征著“愛”與“美”的生活方式。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