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權
肺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肺癌之一,為肺小細胞癌,與鱗狀細胞肺癌有所差異,肺腺癌的發(fā)生群體多為不抽煙者以及女性。肺腺癌多發(fā)生于患者的支氣管粘膜上皮,也有少部分患者發(fā)生于大支氣管的粘液腺,該病的發(fā)生率與未分化癌和鱗癌相比較低,患者的發(fā)病年齡也相對較小。肺腺癌在臨床上通常無明顯的癥狀和表現(xiàn),患者需經(jīng)過胸部X線檢查后才能夠被發(fā)現(xiàn),而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對于該病患者健康的恢復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本文主要以肺腺癌患者為中心,重點對其臨床病理展開分析和研究。
1 肺腺癌的主要內容
對肺腺癌進行分類細化,有助于發(fā)揮肺腺癌臨床分類亞型更全面的、更綜合的作用,包括能夠應用于手術切除標本、細胞學分類、小活檢等,尤其是對于細胞學分類和小活檢而言,能夠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科學性的指引。肺腺癌分型具有復雜化,具有較多的種類,包括混合型、混合型、細支氣管肺泡癌、黏液性、透明細胞、腺泡狀、實性、胎兒型、印戒樣等。2011年肺腺癌多學科新分類計劃由歐洲呼吸學會、美國胸科學會和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共同商議和公布。其中浸潤前病變的主要分型有原位腺癌、黏液性、非黏液性、黏液性/非黏液性混合性不典型腺瘤樣增生等多種類型。以病灶范圍為依據(jù),對浸潤性腺癌的腫瘤類型進行界定,其中小于等于3厘米的為微浸潤性腺癌,小于等于5厘米的為浸潤灶,包括非黏液性、黏液性和黏液性/非黏液性混合性。浸潤性腺癌變在新分類中分為膠樣型、腸型、浸潤性黏液腺癌和胎兒型。新分類中廢除的肺腺癌診斷術語包括“細支氣管肺泡癌”、“混合型浸潤性腺癌”、“透明細胞腺癌”、“黏液性囊腺癌”和“印戒細胞腺癌”。
2 肺腺癌新分類的主要意義
肺腺癌新分類通過對部分組織學分型和診斷屬于進行廢除,進而增加了該病于臨床診斷中的實效性和便捷性,促進該病臨床診斷工作高效率高質量地展開;另外肺腺癌新分類對原位腺癌和非典型腺瘤樣增生這兩種肺癌類型的區(qū)別做出了進一步劃分,更加明確兩種疾病類型之間的差異。長時間的臨床研究和觀察發(fā)現(xiàn),對于呈現(xiàn)出單純伏壁樣生長趨勢的單發(fā)小腺癌來說,其直徑小于等于3厘米的屬于原位腺癌,給予原位腺癌患者的是完全切除治療方式,患者的存活率為100%,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對于患者的健康安全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另外對于浸潤型肺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來說,有至少70%-90%的應用外科手術切除治療的案例顯示,在新分類發(fā)布以后,其分型工作更加的簡單和有效,有助于幫助醫(yī)生為患者制定更適合的、科學的、有效的治療方案,進而推動患者臨床醫(yī)護工作地高效展開,有助于為患者恢復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3 乳頭型和微乳頭的主要病理學特點
對于應用擇期手術進行治療的肺腺癌切除術患者案例展開分析,發(fā)現(xiàn)在所有乳頭型腺癌可以見到部分微乳頭結構患者,而在其他組織學亞型中均未發(fā)現(xiàn)微乳頭結構患者。另外通過長期的臨床研究和觀察發(fā)現(xiàn),對于肺腺癌患者來說,與微乳頭結合陰性相對比,微乳頭結構陽性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通常情況下更低。以上述結果為依據(jù),對微乳頭結構患者展開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討發(fā)現(xiàn),將微乳頭結構患者劃分為0級患者、1級患者和2級患者,研究結果表明,在所有肺腺癌腫瘤患者中,0級和1級微乳頭結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要明顯高于2級患者,且對其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以含量狀態(tài)和結構轉換為依據(jù),對于肺腺癌患者來說,與微乳頭結構陰性患者相對比,微乳頭結構陽性患者腫瘤細胞具有更高的浸潤性和侵襲性,其病情發(fā)展往往更加地迅速和難以控制,臨床治療更困難,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脅更大。
4 肺腺癌基因突變研究的主要內容
以非黏液性腺癌為樣本,分離出浸潤型黏液性腺癌的依據(jù)為該類型腫瘤通常情況下存在浸潤成分,KRAS突變和黏液性細支氣管肺泡癌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密切。EGFR基因突變于18-20外顯子處發(fā)生,包括三種情況,分別為 E18-20中間存在單個脫氧核苷酸替換、E20插入基因和E19框內缺失,經(jīng)過長時間的反復性的臨床研究和實踐發(fā)現(xiàn),在EGFR基因突變的臨床治療中應用EGFR通路拮抗劑治療具有非常顯著的臨床療效,其中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EGFR通路拮抗劑主要有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上述兩種藥物均為靶向藥物,在實際治療中具有非常明顯的特異性,特別是對于耐受力低且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來說,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可以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進行顯著提升,增加患者的生存壽命,對于患者的健康安全和生命品質來說,均存在著至關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另外,有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在肺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臨床療效。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之間的差異性,選取具有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治療方式,并且同時配合以呼吸頻率鍛煉、呼吸功能訓練,對于促進患者各項健康指標的恢復來說意義重大。另外,在肺腺癌的臨床評估工作與治療工作中,分子標志物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和依據(jù),現(xiàn)階段,臨床上常見的ALK檢測技術主要有黏蛋白染色技術、免疫組化技術和PCR擴增技術,根據(jù)組織標本分型的不同選取適宜的檢測技術,有利于促進臨床檢測特異性和準確性地提升。
5 肺腺癌影像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經(jīng)過對大量的全面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者普遍建議棄掉一部分專業(yè)術語,包括細支氣管肺泡癌等,同時以新的術語展開分類,主要包括MIA、AIS和LPA等,另外學者也建議從非黏液性腺癌中將黏液性細支氣管肺泡癌抽離出來,單獨展列。并且對于多灶性肺腺癌來說,近些年來其發(fā)生率一直表現(xiàn)出增長的趨勢,經(jīng)篩查發(fā)現(xiàn)有18%的患者顯示出其肺腺癌由多中心起源,在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有近8-12%的患者顯示出由多中心起源。
近些年來,受人類不良生活方式和污染越發(fā)嚴重的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之下,我國肺癌患者的發(fā)病率一直呈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對人們的健康安全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以肺腺癌患者為中心展開新分類,通過對其病理學進行更詳細化更準確化的分析,致力于為不同類型的臨床診斷、治療和評估工作打下更好的更有利的基礎,促進患者臨床醫(yī)護工作和預后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