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慶偉
晚寨村綠樹成蔭,翠竹婆娑,古木參天,位于坡腳一條清亮的小溪邊,小溪跌入寨腳的懸崖,摔成十丈高的瀑布奇觀;山路沿坡腳一直延伸到坡頂,路面為青石鋪就,一步一塊青石,一石砌一級石階,至山頂共有千級石階,從對面山頭望去,石級路美麗無比。
還未走進晚寨村,便聽見一陣陣歌聲飄蕩在山谷間,悅耳動聽,悠揚婉轉(zhuǎn),這唱的正是侗族琵琶歌。晚寨被譽為“侗族琵琶歌之鄉(xiāng)”,這里是歌的海洋,這里的村民尊崇“飯養(yǎng)身,歌養(yǎng)心”的古訓(xùn),以歌會友、以歌傳情、以歌明理,琵琶歌是晚寨村民生產(chǎn)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晚寨侗族琵琶歌,要數(shù)青年男女們談情說愛時唱的歌最讓人陶醉了,在月堂“行歌坐夜”時彈唱?!靶懈枳埂庇址Q“行歌坐月”,是侗族傳統(tǒng)的婚戀習(xí)俗。三五個姑娘相約到閨密家中的月堂紡紗刺繡,后生帶著琵琶到月堂與姑娘們對唱琵琶歌。有一次,我跟隨三位堂兄到晚寨去“行歌坐夜”,堂兄們彈唱了好幾首喊門歌,月堂里姑娘們緊接著唱了好幾首盤問歌,感覺合意了,才開門。我們是初相會,寒暄過后,堂兄們彈唱起來:“從不相會的姑娘呀,我們今晚才得到相會,比不得別人常在你身旁,誰同你朝夕相處他才有福氣喲,我們只望得到你的幾句好話呀,在這初相會的晚上。”歌聲婉轉(zhuǎn)悠揚,琵琶聲清脆悅耳。我們從初相會歌唱到相戀歌,唱到夜深人靜,月落星稀,才唱起分散歌,依依惜別。后來,我的一位堂兄和這家月堂里的一位姑娘成為了一對夫妻,當(dāng)然,他們后來還經(jīng)過了多次的“行歌坐夜”對歌。
2019年夏秋之交,我應(yīng)邀到晚寨參加“吃新節(jié)”,體驗了一把這里的“踩歌堂”民俗。剛到寨門口,一群侗族姑娘身著盛裝抱著琵琶,以侗族最高禮儀——攔路敬酒迎接賓客。姑娘們彈起琵琶唱起歌:“問你客人從哪里來,你翻過幾座山?爬過幾道嶺?跨過幾條河?翻山越嶺辛苦多,敬你一牛角酒你要喝!”。賓客每人都要喝完酒才能進寨,我不勝酒力,以自己是老熟人要拍照為由,躲過了滿滿的一牛角米酒。
中餐過后,全寨男女老少身著節(jié)日盛裝聚集歌堂,由一對男女琵琶歌手領(lǐng)隊在歌堂里一邊舞步一邊對唱,唱祭祖歌、敘事歌、明理歌、贊美歌等,四里八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前來觀看踩歌堂,欣賞琵琶歌,歡快喜慶之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在觀看踩歌堂的人群中,我有幸遇見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侗族琵琶歌)貴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吳長嬌,年近七十了,她在晚寨默默帶出的歌手已有百余人。
“歌堂里的男歌手吳家文也是我?guī)С鰜淼?。”吳長嬌說,“吳家興老人前年去世了,教歌傳歌,我的擔(dān)子更重啰!”吳家興是晚寨村唯一的一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侗族琵琶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為晚寨侗族琵琶歌傳承作出過重大貢獻。
1959年,晚寨8名女歌手赴北京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會演,并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接見。1988年以后,陳瓊仙等侗族女歌手還把晚寨琵琶歌帶到法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演出,琵琶歌細(xì)膩的、軟軟的、纏綿的聲調(diào)倍受贊賞。晚寨琵琶歌也由此走向了世界。近年來,晚寨也有不少姑娘小伙外出唱歌傳歌,晚寨琵琶歌也頻頻出現(xiàn)在各級少數(shù)民族文藝匯演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聲名遠(yuǎn)揚。
傍晚時分,“踩歌堂”曲終人散。我應(yīng)邀到好友吳文慶家做客,我們圍著農(nóng)家宴,拉家常、話豐收,吳文慶翻出照片,興高采烈的向我講述著外國旅游團到晚寨體驗民俗、欣賞琵琶歌的故事。晚寨環(huán)境美,歌動聽,值得每一位游客駐足品味聆聽?。ㄘ?zé)任編輯/楊倩)
村寨信息:
區(qū)位:黔東南州榕江縣寨蒿鎮(zhèn)晚寨村
民族:侗族
面積:8平方公里
人口:約10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