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肖萍
人生有風雨,但心有陽光,就能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光芒,激勵自己,溫暖他人。殘障人士群體是社會不可忽視的存在,課本里的“扶老奶奶過馬路”,教我們從小面對弱勢群體要學會熱情、主動。到了真正幫助他人、并與他人建立關系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不是我們想得那么簡單。
在一個80后殘障小伙助殘過程中,他一直堅信用生命影響生命,用心去感受愛,去獲得幸福,人生會鳳凰涅槃。這幾年里,吳門橋街道南環(huán)第三社區(qū)殘障小伙顧春良輔助越來越多殘障人士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打開心扉。
勇敢做命運的主人
今年34歲的顧春良出生在張家港市,1999年顧春良由于生病就醫(yī)不及時,一條腿從盆腔以下截肢,肢體重度殘疾二級。原本活潑開朗的他霎時變得沉默寡言。村委會了解到他的家庭貧困情況,組織社會、學校進行募捐活動,幫忙解決了大部分醫(yī)療費用。
“你這條命是別人給的,受了別人的恩惠要懂得感恩。”母親常對顧春良這樣說。躺在床上,顧春良第一次認真思考人生該如何往下走,他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這條真理,想要再次站起來、走出去,向命運發(fā)起挑戰(zhàn)。就在他裝上假肢的第二天,便獨立堅強地站了起來,媽媽把他送到校門口去上班了,他一人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校園里,忍住疼痛艱難地走上三樓教室。憑借著堅強的毅力和樂觀開朗的精神完成大學學業(yè),期間連年獲得獎學金,還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在他踏入社會后更是不斷鞭策自己,從事過房地產(chǎn)、餐飲等工作,還考上手機維修工程師,后來在一家電子科技公司擔任經(jīng)理一職,每月有6千多元的收入。
顧春良天生具有陽光般的心態(tài)以及吸收正能量的能力,一路走來,社會各界、政府、學校老師的幫助與關心,讓他心里十分溫暖,也一直想做出回報。
一次志愿服務改變?nèi)松?/p>
2016年,顧春良作為志愿者參與了吳門橋街道的一次助殘活動,服務重度殘障人士。在走訪一戶多殘家庭時,難忘的一幕深深印在了腦海中,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小伙由于小兒麻痹引起的肌肉萎縮常年臥床。當時他在想,蘇州還有那么多殘障人士需要得到幫助,他感同身受?;厝ズ笤桨l(fā)關注這一群體,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當時蘇州已有近13.5萬個持證的殘障人士,僅姑蘇區(qū)就有1.46萬人。這更加激發(fā)他內(nèi)心的一個想法,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為這部分困難群體做點事。
2017年初,顧春良辭去了企業(yè)管理工作,只身來到蘇州,入駐在吳門橋街道鳳凰公益坊,接受專業(yè)的社會組織培育孵化。2017年7月,蘇州市姑蘇區(qū)崇昇殘障家庭互助服務社注冊成立,從此打開了顧春良助殘的公益通道。他承接了第一個助殘項目《溫情陪伴——提升殘障人士生活幸福指數(shù)與融合度》,為了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有一個完整的團隊,他在姑蘇區(qū)殘聯(lián)申請了助殘孵化項目,以豐富殘疾人的業(yè)余互動,培養(yǎng)一支以殘助殘的志愿者隊伍。他鼓勵輕度殘障人士加入,并一起上門走訪重度殘疾家庭,為殘障人士鏈接就業(yè)渠道,鏈接各種服務資源,開展互動交流,邀請殘障人士走出家門感受時代變化等。顧春良說:“我們和健全人相比,只是在路上走得慢點而已,只要用心去生活,也可以獲得幸福?!?/p>
2019年,他又在姑蘇區(qū)第七屆微公益創(chuàng)投項目中提出《讓愛與共——重殘人士社會融入計劃》,項目針對重度肢體殘障人士,他們常年待在家中與外界隔離,渴望走出家門,參與社會活動。通過項目的開展,引導殘障人士戰(zhàn)勝自我,克服困難,傳授生活中的小技巧,提升個人的生活能力,以減輕家庭成員的照顧負擔。
這些年來,顧春良帶著他的團隊,先后為350余殘障人士提供過專項服務,服務480余場共計5515余人次。先后幫助過40余名殘障人士走出家門,幫助5名殘障人士鏈接社會資源解決個人困難,幫助5名殘障人士就業(yè)。近日,社區(qū)為顧春良頒發(fā)了姑蘇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證書。愛是相互的,顧春良用己所長,反哺社會,為殘障人士分憂,為社會出力。因為他的愛心舉動,南環(huán)第三社區(qū)有更多的居民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住在梅亭社區(qū)的周小燕年過六旬,七年前因為一次車禍造成左臂截肢。車禍后,周小燕基本沒走出過家門,每次出門也是匆匆趕回家中。這么多年周小燕很少與外界接觸,也很少有人來看望她。2017年顧春良第一次上門走訪,與周小燕沒聊幾句,她就情緒激動地哭了。之后,通過不斷走訪和細心開導,周小燕逐漸走出了心理陰影。在之后的日子里,顧春良通過電話、微信與周小燕保持聯(lián)系,經(jīng)常關心。顧春良自己也是肢體殘障人士,他有切身體會,每到刮風下雨,殘肢的神經(jīng)末梢血液不通暢,身體就會疼痛。天氣冷了,神經(jīng)更加會痛。這樣的痛對于他來說已是常態(tài)。有一次,周小燕給顧春良發(fā)來微信,“幾個晚上沒睡好了,手痛得要命?!钡诙煲辉?,顧春良便將10片暖寶寶送到她手中,并告訴她:“穿上棉毛衣,貼兩片暖寶寶在殘肢上保暖,這樣會減少一些疼痛?!?/p>
住在南環(huán)新村的朱婷,是肢體殘疾二級。為了幫她尋找適合在家做的手工活,顧春良花了不少心思,先后介紹過無紡布手機袋翻面、制作吸塵器的集塵袋等工作。為了讓朱婷掌握每一步的制作過程,顧春良還特意錄制了視頻,一步步進行示范講解。
顧春良常說:“身體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里的殘疾。相信經(jīng)歷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會綻放出不一樣的煙火。我們殘障人士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僅僅幫助了一個人,更多的是幫助了一個家庭?!倍J為,助殘不僅是解決一時之急,更應該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一直以來,顧春良這么說,也這么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