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與西餐是世界兩大菜系。從表面上來看,完全不同。實際上,前者之所以異于后者幾希。前者是把肉、魚、雞、鴨等與蔬菜合烹,而后者則涇渭分明地分開而已。大多數(shù)西方人都認為中國菜好吃。那么你為什么就不能把肉菜合烹呢?這連一舉手投足之勞都用不著,可他們就是不這樣干。文化交流,蓋亦難矣。
然而,這中間還有更深一層的理由。
到了今天,烹制西餐,在西方已經(jīng)機械化、數(shù)字化。連煮一個雞蛋,都要手握鐘表,計算幾分幾秒。做菜,則必須按照菜譜,用水若干,鹽幾克,油幾克,其他佐料幾克,仍然是按鐘點計算,一絲不茍。這同西方的基本思維模式,分析的思維模式,緊密相聯(lián)。我所說的“哲學的高度”,指的就是這種現(xiàn)象。
而在中國,情況則完全不同,中國菜系繁多,據(jù)說有八大菜系或者更多的菜系。
每個菜系的基本規(guī)律完全相同,這就是我在上面所說的:蔬菜與肉、魚、雞、鴨等等合烹,但是烹出來的結果則不盡相同。
魯菜以咸勝,川菜以辣勝,粵菜以生猛勝,蘇滬菜以甜淡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于此道并非內行里手,說不出多少名堂。至于烹調方式則更是名目繁多,什么炒、煎、炸、蒸、汆、燴等等,還有更細微幽深的,可惜我的知識和智慧有限,就只能說這么多了。
我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個掌勺兒的大師傅手持鐘表,眼觀食譜,按照多少克添油加醋。他面前只擺著一些油、鹽、醬、醋、味精等佐料。
只見他這個碗里舀一點,那個碟里舀一點,然后用鏟子在鍋里翻炒,運斤成風,迅速熟練,最后在一團瞬間的火焰中,一盤佳肴就完成了。據(jù)說多炒一鏟則太老,少炒一鏟則太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誰也說不出一個道道來。老外觀之,目瞪口呆,莫名其妙。其中也有哲學。這是東方基本思維模式,綜合的思維模式在起作用。有“科學”頭腦的人,也許認為這有點模糊。然而,妙就妙在模糊,最新的科學告訴我們,模糊無所不在。
聽說,若干年前,一位著名的美籍華人學者的夫人,把《隨園食譜》譯成了英文,也按照西方辦法,把《食譜》機械化、數(shù)字化了,也加上了幾克等等。有好事者遵照食譜,烹制佳肴。然而結果呢?炒出來的菜實在難以下咽,誰都不想吃。追究原因,有可能是“袁子才英雄欺人”,在《食譜》中故弄玄虛。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是,這位夫人去國日久,忘記了中國哲學的精粹,上了西方思維模式的當,上了西方哲學的當。
(本文選自《季羨林散文新編:再談人生》)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