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東, 李宏偉, 王鳳來, 吳鳴遠
(1.天津市東麗區(qū)氣象局, 天津 300300; 2.天津市薊州區(qū)氣象局, 天津 301900; 3.天津市西青區(qū)氣象局, 天津 300380; 4.吉林省長白山氣象局, 吉林 長白山 134300)
氣候變暖[1-2]所帶來的極端氣象問題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干旱、大風、冰雹、高溫和低溫冷害等極端天氣概率增加[3-5],直接影響農業(yè)生產和糧食生產安全。所以,研究極端氣象災害,掌握其發(fā)生變化規(guī)律,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減輕災害對農業(yè)生產的威脅,才能確保糧食生產的安全。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除西藏等極少數(shù)地區(qū)外,中國區(qū)域降水量呈逐漸減少趨勢[6-8],致使干旱頻率和強度增加,干旱、半干旱面積呈擴大趨勢[9-11]。王春乙等[12]研究表明,中國氣象災害受災面積高達40%,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災面積在2 200萬km2以上,損失糧食約120億kg。干旱一直是我國所面臨的氣象災害,中國北方地區(qū)半干旱區(qū)域擴大,在未來40年極端干旱的頻率、干旱嚴重程度和延時干旱將更為明顯[13-14]。魏鳳英等[15-16]研究表明,東北地區(qū)較大范圍干旱總體呈明顯增加趨勢。李鵬程等[17-18]報道,天津市汛期降水量明顯減少,而非汛期變化平穩(wěn)。張麗艷等[19]研究表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京津冀地區(qū)干旱范圍逐漸擴大,干旱頻率逐漸增加。天津市地理從沿海向內陸延伸,土地平整,耕地較多,為主要糧食產區(qū)之一。因此,研究農作物生長季旱澇變化特征及其發(fā)生規(guī)律,對保證糧食安全意義重大。為此,選用Z指數(shù)作為氣象旱澇指標[20],分析天津市1960-2019年農作物生長季及作物不同生長期旱澇變化特征,以期為天津市農業(yè)生產上的科學管理決策、適宜農作物品種(系)選擇、生產結構調整及早期旱澇災害預警與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
氣象資料,1960-2019年天津市逐日平均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shù)、風速、蒸發(fā)皿蒸發(fā)量和空氣相對濕度等完整連續(xù)氣候資料,由天津市東麗、薊州、西青、北辰、京南、靜海、和平、武清和寧河等9個氣象監(jiān)測站提供。
1.2.1農作物生長階段的劃分天津市農作物全生育期為4-10月,依據(jù)當?shù)剞r業(yè)生產經驗,可將農作物生長期分為苗期(4-5月)、旺長期(6-8月)和成熟期(9-10月)3個階段。分別對農作物的3個生長階段及全生育期進行旱澇變化特征研究。
1.2.2Z指數(shù)及其氣象旱澇等級劃分標準
1)Z指數(shù)。將非正態(tài)分布降水量(x)通過正態(tài)化處理后,使密度函數(shù)轉換為標準正態(tài)分布Z變量,Z變量序列可反映一個地區(qū)旱澇程度[21-22],其轉換公式如下:
2)Z指數(shù)氣象旱澇等級劃分標準。參照文獻[22-23]進行劃分:1級為重澇,Z>1.654;2級為大澇,1.037 1.2.3一元線性回歸參照文獻[24]的方法,分析降水量和Z指數(shù)變化規(guī)律,采用一元線性方程y=ax+b表征變量的變化趨勢特征。一次項系數(shù)a可反映出降水量和Z指數(shù)歷年變化趨勢,也稱之為傾向率。y為降水量或Z指數(shù)變量,x為時間序列號(或氣象要素),b為常數(shù)項。 1.2.4相關系數(shù)氣候要素間相互影響程度可用相關系數(shù)體現(xiàn)旱澇對氣候要素的響應程度,參照文獻[24]的方法,采用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r為相關系數(shù),xi氣象要素、yi為旱澇指數(shù),n為樣本數(shù)(n=60)。 從圖1看出,天津市農作物苗期、旺長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降水量的年際變化特征。 2.1.1苗期農作物苗期為4-5月,1960-2019年年均降水量為57 mm,該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0.4%,且降水量較為離散。該期降水量1998年最多,達197 mm;2013年最少,僅12 mm,極差為185 mm,極比達16倍。該期降水量年際變化呈上升趨勢,傾向率為2.55 mm/10a,序列相關性不顯著(P>0.05),線性增加降水15 mm。苗期降水上升趨勢與1998年的峰值有直接關系。峰值前(1960-1997年)降水量平均為54.0 mm,峰值后(1999-2019年)降水量平均為54.4 mm,峰值前后降水量相近。說明,1998年的降水量對年際降水量變化的作用較大。農作物苗期降水標準偏差為±36 mm,說明天津市農作物苗期正常降水量應為21~93 mm。1960-2019年降水量偏多出現(xiàn)8 a,概率13.3%;降水量偏少出現(xiàn)5 a,概率8.3%。 2.1.2旺長期農作物旺長期為6-8月,1960-2019年年均降水量為386 mm,該期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70.2%,1977年前6-8月降水量離散度較大,1978年之后離散度變小。該期降水量最多和最少均出現(xiàn)在20世紀60年代,其中1969年最多,為748 mm;1968年最少,僅90 mm;極差為658 mm,極比約8.3倍。該期降水量年際變化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21.41 mm/10a,序列相關性達顯著水平(r=0.263,P<0.05),線性減少128 mm。 農作物旺長期降水標準偏差為±142 mm,說明天津市農作物旺長期正常降水量應為244~528 mm。1960-2019年降水量偏多出現(xiàn)10 a,概率16.7%;降水量偏少出現(xiàn)8 a,概率13.3%。 2.1.3成熟期農作物成熟期為9-10月,1960—2019年年均降水量為77 mm,該期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14.0%。且降水量較為離散。該期降水量2015年最多,達218 mm;1979年最少,僅6 mm;極差為202 mm,極比約14倍。該期降水量年際變化呈上升趨勢,傾向率為5.24 mm/10a,序列相關性不顯著(P>0.05),線性增加降水31 mm。農作物成熟期降水呈上升趨勢與2003年、2004年和2015年峰值有直接關系。農作物成熟期降水標準偏差為±46 mm,說明天津市農作物成熟期正常降水量應為31~123 mm。1960-2019年降水量偏多出現(xiàn)8 a,概率13.3%;降水量偏少出現(xiàn)9 a,概率15.0%。 2.1.4全生育期農作物全生育期為4-10月,1960-2019年年均降水量為519 mm,該期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94.4%。1977年前降水量離散度較大,1978年后離散度變小,該期降水量最多和最少均出現(xiàn)在20世紀60年代,其中1969年最多,為890 mm;1968年最少,僅178 mm,極差為712 mm,極比約8.0倍。農作物生長季降水量年際變化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13.63 mm/10a,序列相關性不顯著(P>0.05),線性減少81 mm。農作物全生育期降水標準偏差為±162 mm,說明天津市農作物生長季正常降水量應為357~681 mm。1960-2019年降水量偏多出現(xiàn)8 a,概率13.3%;降水量偏少出現(xiàn)10 a,概率16.7%。 從圖2及表1看出,天津市農作物苗期、旺長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Z指數(shù)的年際變化及旱澇等級發(fā)生頻率的差異。 2.2.1苗期農作物苗期旱澇指數(shù)呈上升趨勢,向濕澇化方向發(fā)展,Z指數(shù)傾向率為0.078/10a,1960-2019年線性增加0.47,在正常等級范圍內向澇偏移約0.25個等級。農作物苗期(4-5月)大澇和重澇發(fā)生概率合計為13.3%,分別為3.3%和10.0%。其中,重澇2 a,分別是1987年和1998年;大澇6 a,分別是1964年、1983年、1984年、1990年、1995年和2015年;2000年前大澇致重澇發(fā)生概率為11.7%,2000年后致澇概率減小。大旱及重旱發(fā)生概率合計為15.0%,分別為8.3%和6.7%。其中,重旱4 a,分別是1964年、1993年、2001年和2013年;大旱5 a,分別是1960年、1976年、1989年、1996年和2017年,大旱至重旱20世紀80年代后發(fā)生概率占10.0%,從20世紀80年代后致旱頻率增大。 2.2.2旺長期農作物旺長期旱澇指數(shù)呈下降趨勢,向干旱方向發(fā)展。Z指數(shù)傾向率為-0.130/10a,1960-2019年線性減少0.78,在正常等級范圍內向旱偏移約0.5個等級。農作物旺長期(6-8月)大澇和重澇發(fā)生概率合計為16.7%,分別為5.0%和11.7%。其中,重澇3 a,分別是1966年、1969年和1977年;大澇7 a,分別是1961年、1964年、1967年、1973年、1975年、1998年和2012年;大澇至重澇在20世紀80年代前發(fā)生概率占13.3%,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至澇頻率在減小。大旱、重旱發(fā)生概率合計為13.4%,分別為11.7%和1.7%。其中,重旱1 a,為1968年;大旱7 a,分別是1963年、1972年、1983年、1989年、1997年、2002年和2013年,大旱至重旱20世紀80年代后發(fā)生概率8.3%,致旱頻率增大。 表1 1960-2019年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各旱澇等級的發(fā)生頻率 2.2.3成熟期農作物成熟期旱澇指數(shù)呈上升趨勢,向濕澇化方向發(fā)展,Z指數(shù)傾向率為0.111/10a,1960-2019年線性增加0.67,在正常等級范圍內向澇偏移約0.4個等級。農作物成熟期(9-10月)大澇和重澇發(fā)生概率合計為15.0%,分別為8.3%和6.7%。其中,重澇5 a,分別是1964年、1991年、2003年、2004年和2015年;大澇4 a,分別是1973年、1988年、2007年和2008年,大澇至重澇20世紀80年代后發(fā)生概率為11.7%,致澇概率增大。大旱和重旱發(fā)生概率合計為18.4%,分別為16.7%和1.7%。其中,重旱1 a,為1979年;大旱10 a,分別是1963年、1965年、1966年、1967年、1975年、1979年、1981年、1984年、1987年和2006年,大旱至重旱主要發(fā)生在20世紀80年代前,之后發(fā)生概率占6.7%,2000年僅1.7%,近年來致旱頻率逐漸減小。 2.2.4全生育期農作物全生育期(4—10月)旱澇指數(shù)呈下降趨勢,向干旱化方向發(fā)展,Z指數(shù)傾向率為-0.027/10a,1960—2019年線性減小0.162,在正常等級范圍內向干旱偏移約0.10個等級。農作物生長季Z指數(shù)變化為-0.842 2.3.1氣象要素的變化從表2看出,近60年來,天津市農作物苗期、旺長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氣象要素呈不同的變化規(guī)律。氣溫:作物各生長階段及全生育期均呈極顯著上升趨勢,傾向率為0.316~0.488℃/10a,氣候呈逐漸變暖趨勢。降水量:作物苗期和成熟期呈上升趨勢,旺長期則呈顯著下降趨勢,全生育期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21.413~5.238 mm/10a。日照時數(shù):除苗期為顯著下降趨勢,其余各生長階段及全生育期均呈極顯著下降趨勢,傾向率為-47.344~-6.995 h/10a。風速及相對濕度:作物各生長階段及全生育期均呈極顯著下降趨勢,傾向率分別為-0.355~-0.168 m/(s·10a)和-1.749%~-1.453%/10a。蒸發(fā)量:苗期及全生育期呈極顯著下降趨勢,旺長期和成熟期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15.868~-1.968 mm/10a。 表2 1960-2019年天津市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氣候要素傾向率 2.3.2Z指數(shù)與氣候要素的相關性在氣候變暖影響下,關鍵氣象要素的變化將直接或間接影響一個地區(qū)甚至更大范圍干旱程度。從表3看出,作物各生長階段及全生育期Z指數(shù)與氣溫及風速呈負相關,與降水量呈正相關,與蒸發(fā)量呈極顯著負相關;旺長期及全生育期Z指數(shù)與日照時數(shù)呈負相關,苗期及成熟期Z指數(shù)與日照時數(shù)呈極顯著負相關;成熟期Z指數(shù)與相對濕度呈正相關,苗期、旺長期和全生育期Z指數(shù)與相對濕度呈極顯著正相關。表明,天津市農作物生長季隨著氣溫升高、降水量減少、日照時數(shù)增多、風速加大、蒸發(fā)量增加和空氣濕度的減小Z指數(shù)呈下降趨勢,趨向于干旱化;而旱澇程度對日照時數(shù)、蒸發(fā)量和空氣相對濕度3個氣象要素的變化最敏感。 表3 1960-2019年天津市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Z指數(shù)與氣候要素的相關性 1960-2019年天津市農作物全生育期(4-10月)降水總量呈減少趨勢,而苗期(4-5月)和成熟期(9-10月)則呈增加趨勢,旺長期(6-8月)降水量呈顯著減少趨勢,與李鵬程等[17-18]的研究結果一致。全生育期(4-10月)旱澇指數(shù)呈減小趨勢,向干旱偏移;其中,農作物旺長期向干旱偏移最為明顯,苗期和成熟期則向偏濕潤偏移。農作物不同生育階段旱澇程度存在差異,其中,苗期大澇及重澇主要發(fā)生在2000年前,大旱及重旱主要發(fā)生在1980年后;旺長期大澇及重澇主要發(fā)生在1980年前,大旱及重旱主要發(fā)生在1980年后;成熟期大澇及重澇主要發(fā)生在1980年后,大旱及重旱主要發(fā)生在1980年前。 天津市農作物生長季隨著氣溫升高、降水量減少、日照時數(shù)增多、風速加大、蒸發(fā)量增加和空氣濕度的減小Z指數(shù)呈下降趨勢,趨向于干旱化;而旱澇程度對日照時數(shù)、蒸發(fā)量和空氣相對濕度3個氣象要素的變化最敏感。 參照方宏陽等[3,20-23]研究成果,選用Z指數(shù)和旱澇等級劃分標準,研究1960-2019年天津市農作物生長季的降水量與旱澇變化特征,其結果與歷史記載旱澇發(fā)生狀況基本吻合,真實地反應了天津市旱澇變化特征和發(fā)生頻率。其中,農作物苗期和成熟期干旱較農作物旺長期嚴重,農作物旺長期濕澇較苗期和成熟期突出。研究結果可為天津市農業(yè)生產上的科學管理決策、適宜農作物品種(系)選擇、生產結構調整、早期旱澇災害預警與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氣候變暖使天津市春季和秋季干旱頻率明顯增加,影響旱澇的因素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2結果與分析
2.1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及全生育期降水量的年際變化
2.2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與全生育期旱澇指數(shù)的年際變化及其發(fā)生率
2.3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氣象要素的變化及其與Z指數(shù)的相關性
3結論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