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婧,詹月玫,洪 彬
(1.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1;2.陸軍裝備部航空軍事代表局駐景德鎮(zhèn)地區(qū)航空軍事代表室,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1)
自20世紀60年代美軍在越南戰(zhàn)爭中投入大量直升機,直升機便開始成為戰(zhàn)場上無處不在的重要角色。現代軍用直升機已經廣泛用于對地攻擊、對空作戰(zhàn)、機降登陸、后勤支援等任務[1]。
近年來我國國防戰(zhàn)略從“積極防御”開始向“攻守兼?zhèn)洹鞭D變,直接催生出軍用直升機的巨大需求[2]。雖然我國的軍用直升機設計研制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有了一定的積累和實力,但研制型號和裝備數量/質量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尚有差距。為了充分了解一直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的世界軍用直升機市場,直觀反映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軍用直升機裝備的差距,本文將從多個維度介紹世界軍用直升機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多個國家基于本國國情的軍用直升機發(fā)展前景,為我國更好地發(fā)展軍用直升機提出建議。
作為空、天、地、海四維空間最低層的紐帶,軍用直升機在現代戰(zhàn)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fā)展現代化新型軍用直升機是軍備研制的重點領域之一[2]。根據《World Air Forces Directory》,2019年世界軍用直升機總量達到21944架,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1672架,訂購數量和儲備訂單量分別為4254架和884架[3]。圖1所示為2015年-2019年世界軍用直升機數量變化情況。由圖可以看出,2019年世界軍用直升機數量達到了5年內的峰值,這與各國加強軍事能力建設,軍需訂單顯著增長有密切關系。
圖1 2015-2019年世界軍用直升機數量(架)
1)按國家分布
從單個國家來看,作為傳統(tǒng)軍事強國,美俄兩國具備世界上最為完善的軍用直升機譜系,其軍用直升機保有量一直穩(wěn)居世界第一、二位。美國2019年在役軍用直升機數量達到了5809架,占世界裝備總量的26.47%。緊隨其后的俄羅斯在役軍用直升機數量為1572架。中國軍用直升機近年來保持快速上升勢頭,為1099架[3]。其他裝備數量較多的國家還有韓國、印度等。世界軍用直升機裝備數量前10位的國家的軍用直升機在役數量對比如圖2所示。
圖2 2019年各國在役軍用直升機數量(架)
2)按軍種分布
從軍種分布情況來看,以上述10個國家為例,軍用直升機在各軍種中均有分布,但大多數都落戶在陸軍,其比例高達61.61%。海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與空軍相比,則平分秋色,各占17.02%和21.37%[3]。其中較為特殊的是俄羅斯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軍用直升機主要分布在空軍。前者是因為在軍事改革中,陸軍航空兵劃歸空軍指揮,其直升機便也登記到了空軍名下;而后者的軍隊雖然在整體上受到西方影響較大,但是在直升機使用方面卻長期采用前蘇聯(lián)模式,直升機主要由空軍來掌握,只是在作戰(zhàn)時才納入陸軍指揮,導致其陸軍航空兵直升機數量和質量至今仍嚴重不足[4]。圖3所示為2019年世界主要國家各軍種現役直升機占比。
圖3 各軍種現役直升機占比
3)按機型分布
從機型分布情況來看,仍以上述10個國家為例,軍用直升機以運輸直升機為主,占總數的66.66%;其次是攻擊直升機,占比為18.06%;最后是戰(zhàn)勤直升機,占比為15.28%。圖4所示為2019年世界主要國家各型軍用直升機占比。
圖4 各型軍用直升機占比
4)按型號分布
從型號分布情況來看,西科斯基公司的S-70系列是當之無愧的“旋翼之王”,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總量達到了3917架,占軍用直升機世界保有量的17.8%。其次是俄直公司的米-8/17系列,總量為2864架,加上其改進型,米-8系列是產量最大的直升機家族,僅俄羅斯空軍的裝備量就達到了746架。表1列出了世界分布總量前10位的軍用直升機型號。由圖可以看出,這些裝備量較大的型號中,運輸直升機占據了絕大多數,如S-70、米-8/17、CH-47等;而攻擊直升機中裝備量最多的是AH-64,該機自誕生之日起,便一直是世界專用武裝直升機綜合性能最佳;而經典的MD500系列,則是戰(zhàn)勤直升機中的最受歡迎的型號,裝備量達到了747架,可執(zhí)行訓練、指揮、偵察等多種任務。
表1 世界分布總量前10位的軍用直升機型號
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暴跌,民用直升機市場出現下滑,但軍用直升機市場卻因軍品銷售訂單增長而呈現一片繁榮之勢,與民機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國防支出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歐洲地區(qū)普遍上漲,為一些原本萎靡的項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催生了新的出口機會。據《2020 Aviation Week Military Forecast》預測,2020年世界軍用直升機交付量將達到600架。下面給出世界主要國家近年的軍用直升機項目發(fā)展規(guī)劃。
美國陸軍啟動FARA(“未來攻擊偵察飛行器”)計劃,將于2020年3月從5家競標公司選擇2家進入原型機制造階段,2023年開始試飛,2028年開始交付。美軍計劃訂購200架以上。
另外美國陸軍“聯(lián)合多用途”項目的驗證機之一——貝爾公司的V-280“勇士”已經達到了性能要求,而西科斯基/波音團隊的SB>1復合式共軸雙旋翼直升機尚無飛躍性的進展。
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正在改變發(fā)展路線,2020年將發(fā)布新的戰(zhàn)略指導,屆時是否會催生新的直升機項目還未可知。海軍目前已知的直升機大項目是TH-57直升機替代機型項目,將于2020年第一季度選定合適的競標方,這批教練機將于2021年進入現役。海軍對該機的需求量為130架。
另外,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符合FVL(“未來垂直升力”)CS2(“能力集2”)要求的先進直升機。該機應能夠從艦上起飛,并替代“海鷹”系列,甚至“火力偵察兵”艦載無人系統(tǒng)。按照海軍的采辦時間表,該機應于2032財年具備海軍FVL CS2要求的初始作戰(zhàn)能力[6]。
空軍方面,萊昂納多公司正在為美國空軍制造MH-139通用直升機,用以替代要員型以及彈道導彈安保型UH-1“休伊”??哲娫囼瀸⒂?020年12月開始,首次交付預計在2021財年。
雖然美國政府增加了國防預算(2020年達到7500億美元),但對軍用直升機項目的影響并不是太大。所以,近幾年美國軍用直升機發(fā)展將趨于平穩(wěn),甚至由于軍方遺留平臺采購量的縮減,產量可能會有所下滑。但到21世紀30年代,受FVL項目影響,美國軍用直升機市場將持續(xù)向好。
俄羅斯正在完成其后蘇聯(lián)時代的首次大規(guī)模軍備重整。在國家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下,到21世紀30年代初,各軍種均能全部配裝新型直升機。俄羅斯的軍用直升機發(fā)展之路,是“擴大機隊規(guī)?!钡耐瑫r,著重“升級改進與打造新型號同步并進”[7]。
俄羅斯的軍用直升機絕大部分是歸屬空軍的。目前俄羅斯空軍的軍用直升機機隊擴張已經進入最后階段,未來幾年內的采購數量會有所降低,后期將專注于機隊現代化的工作,針對許多還在壽命周期內的直升機進行大修和現代化改進,提升軍用直升機的總體實力。
新型號方面,俄羅斯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高速直升機設計方案。之前曝光過一款名為卡-90的旋翼停轉類高速旋翼機,最高飛行速度可達800千米/小時。
采購計劃方面,俄羅斯空軍的重點采購計劃是超過100架卡-52直升機,該機將與米-28N搭配成為其主要的低空作戰(zhàn)力量。另外,空軍的擴張計劃中還包括中型直升機米-17和重型直升機米-26的采購。當然輕型直升機也在俄羅斯軍方的采購清單中,比如高性價比的“安薩特”等。
1)法國
法國的國防預算按計劃保持穩(wěn)步增長,這一趨勢表明了法國政府更新軍備,提升部隊士氣的決心。
法國海軍將接收2架NH工業(yè)公司的NH90直升機,法國陸軍也將接收7架該型機,另外還將對其14架“虎”式攻擊直升機進行升級。
2019年,法國加快并擴大了開發(fā)軍用型H160雙發(fā)中型直升機的計劃。H160M的正式研發(fā)將于2021年開始,首批交付定在2026年。
2)德國
德國政府正致力于軍隊的現代化改革,一些關鍵項目已經得到資金支持,除了大量采購歐洲戰(zhàn)機和運輸機外,直升機項目同樣引人關注。CH-53G重型運輸直升機替代項目(STH)即將塵埃落定,有望于2021年簽訂合同。
德國海軍決定采購31架NH90來替代其24架“山貓”艦載反潛直升機。德國還計劃采購64架H145M直升機:其中48架裝備陸軍,一半用于訓練,另一半作為戰(zhàn)場多用途直升機;另外16架裝備海軍和空軍。
3)意大利
意大利的直升機制造業(yè)一直很發(fā)達,它擁有世界第八大國防承包商萊昂納多公司,所以其軍用直升機大多數為萊昂納多公司的產品,如AW129、AW109、AW139等。另外,意大利政府為了在得到盟友資金和技術支持的同時分攤風險,還鼓勵直升機制造企業(yè)通過國際合作開發(fā)產品,所以意大利軍中還配備了不少萊昂納多公司與貝爾公司合作生產的貝爾205、貝爾206和貝爾212等,以及與歐洲諸國合作研制的NH90中型通用直升機。加上從美國進口的重型直升機,如此便建立了一個涵蓋了輕小型、中大型以及重型的完整的軍用直升機譜系。
截至2019年,意大利的軍用直升機儲備訂單量為40架,其中AW101為3架,CH-47C/F為4架,NH90為33架。自行研制生產加上國際合作,意大利的軍用直升機工業(yè)基本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近年來,印度中央政府一直加大國防建設的經費投入力度。2019-2020財年國防預算高達610億美元[8],其中三軍裝備采購經費為109億美元。
印度陸軍與美國達成購買17架AH-64E的協(xié)議,這是印度陸軍首次部署專用武裝直升機,這些“阿帕奇”將于2022年開始交付。印度還打算對俄直公司的卡-226T模塊化直升機進行本土化生產,為印度空軍和陸軍提供200架,該機將成為印度陸軍未來的輕型主力直升機。
印度空軍擁有全軍中絕大多數的直升機。印度曾于2015年為空軍采購了22架AH-64E和15架CH-47F。首批8架“阿帕奇”已經于2019年9月交付,還有14架于2020年交付;首批4架“支奴干”也已經于2019年3月交付,剩下11架計劃在2020年3月之前逐步交付。
印度海軍計劃購買234架直升機,其中有123架反潛直升機,111架為輕型武裝通用直升機。
未來幾年內,由于購買成品和引進技術相對容易,以及存在巨大的型譜缺口,老舊機型多等因素,印度可能會成為世界最大的軍用直升機市場。
日本和美國合作制造了不少型號的直升機,其直升機配備譜系相對完整,軍用直升機機隊性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2020年日本的直升機采購計劃包括7架三菱公司SH-60K海軍艦載直升機,8架三菱公司UH-60J空軍搜救型直升機,3架川崎公司CH-47JA陸軍運輸直升機。另外,日本陸上自衛(wèi)隊還需要50架攻擊直升機來替代其AH-1S“眼鏡蛇”。
韓國軍用直升機老舊機型過多,急需更新。韓國陸軍訂購的200架國產輕型武裝直升機(LAH)計劃2023年列裝部隊。另外還有153架KUH-1直升機的訂單,但墜機事故使得該項目前景不明。2017年1月,韓國曾公布一項海軍直升機采購計劃,于2020年至2023年斥資9000億韓元從國外增購12架海上作戰(zhàn)直升機。2019年8月美國國務院批準向韓國出售12架MH-60R“海鷹”直升機。
1)完整譜系,科學配比
根據文獻[3],我國軍用直升機保有量雖位列世界第三,但僅為美國的約1/6,與俄羅斯也有400多架的差距。每萬名軍人的直升機擁有量更是稀少,僅為5.5架,大幅落后美國的41.5架,甚至還低于周邊某些國家,如日本的27.3架,韓國的13.8架[3,9]。
從機型譜系來看,我國4噸級以下的輕小型軍用直升機配備數量為234架,占總保有量的21.29%,4~10噸級的中型軍用直升機配備數量為428架,占總保有量的38.95%,10~20噸的大型軍用直升機配備數量為437架,占總保有量的39.76%,而20噸級以上的重型軍用直升機幾乎空白[3]。對比美國,重點配備的是中型軍用直升機,占總保有量的70%以上,特別是10噸級通用直升機,配備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862架,而我國只有23架該級別的直升機,且全為進口,相應功能只能用13噸級的直升機暫時錯位彌補[3,10]。所以我國應大力發(fā)展10噸級戰(zhàn)術通用直升機,提高中型直升機所占比例,提升我軍完成戰(zhàn)場上多種任務的能力。另外,空白的20噸級以上重型運輸直升機領域也應獲得應有的重視,這種直升機是軍事戰(zhàn)略運輸體系中的關鍵部分,是實施作戰(zhàn)力量大規(guī)模、快速、遠程投送的重要裝備,應提供足夠的發(fā)展空間。
2)創(chuàng)新驅動,跨越發(fā)展
如今直升機經典技術已經發(fā)展得相對成熟,各大直升機制造商紛紛將重心放在提升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舒適性、自主性等方面,新思路、新概念、新設計、新理論層出不窮。歐美的軍用直升機創(chuàng)新技術項目近幾年已經發(fā)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美國,新一代旋翼機技術結合新的“多域作戰(zhàn)”軍事理念,引發(fā)世界關注。待到21世紀30年代美軍新構型旋翼機大量進入現役之后,這些新技術極有可能影響未來的戰(zhàn)爭形態(tài),開啟新的戰(zhàn)爭革命。所以無論是作為技術儲備,還是從保持我軍空中戰(zhàn)力來看,我國發(fā)展直升機創(chuàng)新技術都是很有必要的。
從軍用直升機保有量來看,美國是當之無愧的旋翼大國,一直保持著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絕對優(yōu)勢。我國軍用直升機總量雖排名世界第三,但譜系尚不完整,配比不夠合理,需要改進。另外還應大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技術,努力趕超發(fā)達國家。
未來幾年美俄兩國的軍用直升機交付量將趨于平穩(wěn),甚至有所降低,而印度則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軍用直升機市場。日本依賴于和美國合作,韓國則是在國產道路上跌跌撞撞。歐洲方面,法德兩國按部就班,意大利堅持自給自足。受到美國陸軍的未來垂直升力(FVL)項目的驅使,世界各國軍方都開始考慮未來的直升機發(fā)展方向。下一代旋翼機有望實現新的速度和航程,如果能解決成本和價格高昂的問題,必將開啟軍用直升機領域的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