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李清標 王國華 祁月月
摘要 ? ?本文介紹了運用三角坐標圖法快速篩選25%吡唑醚菌酯水乳劑最佳配方的方法,以乳液穩(wěn)定性、粒徑分布、黏度作為試驗指標,選用3種不同類型的乳化劑作為變量,快速篩選出25%吡唑醚菌酯水乳劑的最佳配方。結果表明,確定最終配方為98%吡唑醚菌酯原藥占25.6%、溶劑油S150占30%、環(huán)己酮占5%、EMULPON CO-360占4%、ATLAS G-5000占0.5%、SOPROPHOR SC占0.5%、Sag1522占0.1%、乙二醇占4%、異丁醇占2%,余量為去離子水。該產(chǎn)品于54 ℃條件下熱貯14 d,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分解率<5%,粒徑未出現(xiàn)長大,產(chǎn)品各項指標均符合水乳劑的要求。
關鍵詞 ? ?25%吡唑醚菌酯水乳劑;三角坐標圖法;配方篩選
中圖分類號 ? ?TQ450.6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6-0075-02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是德國巴斯夫公司1993年開發(fā)的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該制劑是一種線粒體呼吸抑制劑,通過阻止細胞色素b和c1之間電子傳遞而抑制線粒體呼吸作用,使線粒體不能產(chǎn)生ATP,從而導致細胞死亡[1]。
農藥水乳劑(emulsion in water,EW)是一種以水為分散介質的水性化制劑,不用或很少使用有機溶劑,毒性低,對環(huán)境污染小,防效突出,是取代傳統(tǒng)劑型制劑最經(jīng)濟、安全、有效的劑型之一[2]。
1 ? ?材料與方法
1.1 ? ?供試材料
原藥為98%吡唑醚菌酯原藥;乳化劑為EMULPON CO-36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由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生產(chǎn))、SOPROPHOR SC(烷氧基化聚芳基苯酚磷酸酯衍生物,由比利時索爾維集團生產(chǎn))、ATLAS G-5000(EO/PO嵌段聚醚,由英國禾大公司生產(chǎn));防凍劑為乙二醇;溶劑為溶劑油S150、環(huán)己酮;其他材料為有機硅消泡劑SAG1522、正丁醇、去離子水。
1.2 ? 儀器與設備
高剪切分散乳化機FA25,由上海弗魯克流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chǎn);激光粒度儀BT-9300ST,由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烘箱9140A、低溫培養(yǎng)箱 LRH-50CB、高低溫培養(yǎng)箱BPHJ-120B,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旋轉粘度計NDJ-8S,由上海方瑞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3 ? ?試驗方法
1.3.1 ? ?工藝流程。將原藥、溶劑加入反應釜,經(jīng)過剪切使原藥完全溶解,加入乳化劑,繼續(xù)于10 000 r/min剪切5 min,即為油相;將消泡劑Sag1522、乙二醇、正丁醇、去離子水等加入另一剪切釜,剪切均勻,即為水相;將油相緩慢加入水相,邊加邊剪切,加完后繼續(xù)于10 000 r/min剪切5 min,即得25%吡唑醚菌酯水乳劑。具體制備流程見圖1。
1.3.2 ? ?性能檢測方法。農藥pH值檢測方法參照《農藥pH值的測定方法》(GB/T 1601—1993);農藥乳液穩(wěn)定性檢測方法參照《農藥乳液穩(wěn)定性測定方法》(GB/T 1603—2001);農藥持久起泡性檢測方法參照《農藥持久起泡性測定方法》(GB/T 28137—2011);農藥傾倒性檢測方法參照《農藥傾倒性測定方法》(GB/T 31737—2015);農藥熱貯穩(wěn)定性檢測方法參照《農藥熱貯穩(wěn)定性測定方法》(GB/T 19136—2003);農藥低溫穩(wěn)定性檢測方法參照《農藥低溫穩(wěn)定性測定方法》(GB/T 19137—2003);凍融穩(wěn)定性檢測將樣品密封至安瓿瓶中,置于高低溫培養(yǎng)箱中,將溫度設置為40 ℃貯存8 h,-10 ℃貯存16 h,24 h為一個循環(huán)周期,經(jīng)過7個周期,沒有破乳、析油即為合格。粒徑檢測采用激光粒度儀,加入相同的樣品濃度,每個樣品檢測3次,取平均值,即為樣品粒徑,實際讀數(shù)取D50和D90。黏度檢測用數(shù)字式旋轉粘度計,選擇2號轉子,轉速為30 r/min,試樣溫度在25 ℃下,取400 mL樣品于500 mL玻璃燒杯中,讓液面與轉子的刻度對齊,啟動開關,1 min后立即讀取數(shù)值。
1.4 ? ?三角坐標圖法的應用
1.4.1 ? ?三角坐標圖法介紹。三角坐標圖法是指在一個等邊三角形中利用坐標來表示A、B、C等3種組分在體系中的組成,通過試驗指標的考核,最終確定A、B、C等3種物質最佳配比的方法(圖2)[3]。在三角形中雖然有很多點,但是配方篩選時,通常只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個點,即1#、13#、16#、21#、33#、40#、43#、57#、62#、67#,然后根據(jù)試驗指標的考核確定較佳配方所在區(qū)域。
1.4.2 ? ?試驗因素。根據(jù)預試驗結果,選擇3個具有代表性的乳化劑,分別為EMULPON CO-360、SOPROPHOR SC、ATLAS G-5000,作為配方的乳化劑組分,通過三角坐標圖法調整其在配方中的比例來制備樣品。通過檢測樣品乳液穩(wěn)定性、粒徑分布、黏度等最終確定產(chǎn)品的乳化劑組成。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確定基礎配方
在確定25%吡唑醚菌酯水乳劑配方時,應充分考慮原材料的來源、價格及加工的便捷性,并根據(jù)制備水乳劑的成功經(jīng)驗,選擇Sag1522作為配方的消泡劑組成,并初步確定其用量為 0.1%;選擇乙二醇為體系防凍劑,并初步確定其用量為4%;選擇異丁醇為助表面活性劑,并初步確定其用量為2%。
2.1.1 ? ?溶劑篩選。經(jīng)過預試驗,選擇溶劑油S150作為配方溶劑,選擇環(huán)己酮作為配方助溶劑,并進一步做溶劑用量的優(yōu)化(表1)。
2.1.2 ? ?乳化劑篩選。根據(jù)水包油形成的HLB值理論,需要選擇HLB值為8~18的乳化劑[2]。EMULPON CO-360 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HLB值為13.4;ATLAS G-5000為EO/PO嵌段聚醚,HLB值為16;SOPROPHOR SC 為烷氧基化聚芳基苯酚磷酸酯衍生物,HLB值為15.6。
2.2 ? ?運用三角坐標圖法確定最佳配方
選擇EMULPON CO-360、ATLAS G-5000、SOPROPHOR SC等3種不同類型的表面活性劑作為25%吡唑醚菌酯水乳劑配方的乳化劑,并且總用量為5%,用三角坐標圖法確定3種乳化劑的最佳配比。用三角坐標圖法根據(jù)質量比分別將1#、13#、16#、21#、33#、40#、44#、57#、62#、67#所代表的配方做成樣品。
由表2可知,1#、57#、67#所得樣品的D90分別為 0.91、49.29、2.91 μm。由此可知,1#樣品乳化性最好,67#次之,57#最差。從13#樣品可以發(fā)現(xiàn),當EMULPON CO-360減少,其余2種助劑增加,將三種助劑按3∶1∶1比例復配,樣品的D50和D90均較1#樣品明顯減小。在三角圖的其他區(qū)域雖然有更小的粒徑分布,但是制劑黏度較大,很難滿足生產(chǎn)而做成商品。于是進一步在1#~13#區(qū)域,選擇5#、8#、9#做進一步試驗,可以發(fā)現(xiàn)5#粒徑與1#相當,黏度優(yōu)于13#,既滿足乳化要求,又能保證樣品在儲存過程中不會有較多的析水。
為了進一步檢驗各配方組成的樣品性能,將樣品密封于20 mL安瓿瓶中,置于54 ℃烘箱中放置14 d,并測試樣品的粒徑分布;將樣品密封于20 mL安瓿瓶中,置于高低溫培養(yǎng)箱中,放置7個循環(huán),觀察外觀是否破乳或者出現(xiàn)析水、析油現(xiàn)象。
由表3可知,13#、5#、9#樣品的粒徑有所降低,其余樣品在熱貯后均有所增大,并且5#樣品黏度適中,成本相對較低。綜合考慮,選擇5#作為最終乳化劑配比。確定最終配方為98%吡唑醚菌酯原藥占25.6%、溶劑油S150占30%、環(huán)己酮占5%、EMULPON CO-360占4%、ATLAS G-5000占0.5%、SOPROPHOR SC占0.5%、Sag1522占0.1%、乙二醇占4%、異丁醇占2%,余量為去離子水。
2.3 ? ?配方驗證
為了驗證本試驗得到的配方是否合格,將以試驗篩選所得配方按照文中的工藝流程進行樣品制備,并且檢測各理化指標。25%吡唑醚菌酯水乳劑檢驗結果表明,質量分數(shù)為25.2%,pH值為6.5,D50、D90分別為0.50、0.90 μm,熱貯后D50、D90分別為0.49、0.91 μm。傾倒后殘余物為2.6%,洗滌后殘余物為0.24%,持久起泡性為2 mL。熱貯穩(wěn)定性、乳液穩(wěn)定性、凍融穩(wěn)定性、低溫穩(wěn)定性均合格。本研究所得配方,經(jīng)過加工制備的樣品,其各項指標完全符合水乳劑指標要求,并且熱貯后沒有出現(xiàn)粒徑長大現(xiàn)象。
3 ?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最終配方為98%吡唑醚菌酯原藥占25.6%、溶劑油S150占30%、環(huán)己酮占5%、EMULPON CO-360占 4%、ATLAS G-5000占0.5%、SOPROPHOR SC占0.5%、Sag1522占0.1%、乙二醇占4%、異丁醇占2%,余量為去離子水。經(jīng)檢驗,所得配方各項指標均符合水乳劑的指標要求。由此可知,運用三角坐標圖法可以快速篩選多組分乳化劑體系在配方中的比例。通過初步鎖定各組分比例在體系中的區(qū)間,并且進一步縮小各比例范圍,可以為配方開發(fā)節(jié)省大量的工作時間,是劑型開發(fā)過程中一種高效實用的試驗方法[4-6]。
4 ? 參考文獻
[1] 袁傳衛(wèi),姜興印,殷萬元,等.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對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34(5):897-903.
[2] 劉廣文.現(xiàn)代農藥劑型加工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3.
[3] 張小軍,張宗儉.三角坐標法在25%噻蟲嗪WDG配方優(yōu)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農藥,2008(2):17-19.
[4] 儲西平,明亮,蘇小冬,等.利用三角坐標法篩選75%除蟲脲水分散粒劑配方[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0(3):147-149.
[5] 馬超,劉峰,慕衛(wèi),等.三角坐標圖法在農藥水分散粒劑配方研制中的應用[J].農藥學學報,2006,8(4):379-382.
[6] 張鵬九,高越,劉中芳,等.三角坐標圖法在優(yōu)化高效氟氯氰菊酯納米乳液配方上的應用[J].農藥,2017(3):180-184.
作者簡介 ? 陳濤(1984-),男,安徽蚌埠人,碩士,工程師,從事農藥劑型加工及增效減量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 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