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明波
腔隙性腦梗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癥。隨著醫(yī)療檢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核磁共振檢查手段的普及,腔隙性腦梗死的診斷率不斷提升。研究表明,多種疾病可誘發(fā)腔隙性腦梗死。人們要重視腔隙性腦梗死,了解腔隙性腦梗死的相關知識,為健康保駕護航。
1.高血壓。高血壓是造成腔隙性腦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壓導致腔隙性腦梗死的比例,占腔隙性腦梗死總體數量的50%~90%。高血壓導致腔隙性腦梗死的發(fā)病機理為患者在高血壓的作用下,出現抗凝血或凝血機制失衡,當病變區(qū)域內血管供血不足時,腦組織會出現液化性壞死。
2.糖尿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導致腔隙性腦梗死的另一大因素。糖尿病引發(fā)腔隙性腦梗死的發(fā)病機理是患者胰島功能障礙與胰島素缺乏,導致人體蛋白質、脂肪等代謝混亂,在血脂不斷增高的情況下,患者出現血液高凝,血小板功能障礙,損傷部位出現血小板聚集與凝塊,進而造成血管閉塞,在失去側支循環(huán)的支撐下,導致腔隙性腦梗死。
3.血液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導致腔隙性腦梗死的主要原因為心臟的微栓子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后,會導致顱內微小動脈閉塞,進而造成心臟的微栓子現象。此外,一些較為特殊的血液系統疾病,會導致血小板聚集,改變了血液正常狀態(tài),出現血流動力學的異?,F象,進而引發(fā)腔隙性腦梗死,例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血液疾病。
4.高脂血癥。高脂血癥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高脂血癥患者血液中的脂質會沉積到動脈壁內膜,進而形成粥樣斑塊,改變微小動脈的物理形態(tài),導致部分區(qū)域供血障礙,改變血流速度,最終出現腦微小動脈的粥樣硬化,最終引發(fā)腔隙性腦梗死。
5.動脈狹窄與炎癥。在諸多條件的綜合作用下,脈粥樣硬化會導致頸動脈狹窄與炎癥,或免疫缺陷綜合征導致的感染性血管炎,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腦血管供血不足,形成缺血灶,尤其是腦深部血管,在不完整的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出現腔隙性腦梗死。
影像學檢查與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是腔隙性腦梗死的主要診斷依據。顱腦CT與核磁共振是檢查腔隙性腦梗死的主要方式,但顱腦CT容易受到掃描厚度與后顱凹骨性偽影的影響。核磁共振有著較高的空間分辨力,也不受無骨偽影影響,尤其是針對急性期的腔隙性腦梗死的診斷,有著較高的準確率。
腔隙性腦梗死與腦梗死的治療手段相似,采取病因治療方法,同時避免疾病復發(fā)。腔隙性腦梗死伴隨著側支循環(huán)問題與深穿支閉塞等病征,醫(yī)生在治療時要格外注重上述病征,同時加強冠心病、“三高”等慢性病的預發(fā)防治工作;加強對血小板聚集的治療,改善血液的黏稠狀態(tài),促進血液循環(huán)。例如,可讓患者服用胞磷膽堿、鈣離子拮抗劑等保護劑。
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認知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嚴重時會出現癡呆。據不完全統計,腔隙性腦梗死發(fā)生癡呆的概率在10%~15%左右。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多發(fā)腔隙性腦梗死等血管病癥。因此,人們要重視腔隙性腦梗死的預后護理,從源頭上加強管理,以預防為主。
人們要積極治療高血壓等慢性病,避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同時戒煙戒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降低鈉鹽的攝入量,多食用富含鉀元素的食物,保證作息規(guī)律;加強體育鍛煉,保持愉悅的心情,控制自身體重,一旦下肢感到麻木等不良癥狀時,要及時去醫(yī)院檢查。中老年人要加強對血壓的監(jiān)測,第一時間發(fā)現血壓的異常變化,并積極接受治療,定期檢查血液黏度,預防高脂血癥。人們只有積極防治,有效控制危險因素,才能預防腔隙性腦梗死。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