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慈航》與《西藏文學(xué)》的淵源

2020-09-21 08:41姜紅偉
西藏文學(xué) 2020年5期
關(guān)鍵詞:昌耀西藏詩歌

姜紅偉

在青海詩人昌耀揚名詩壇的歷程中,西藏自治區(qū)文聯(lián)創(chuàng)辦的文學(xué)刊物《西藏文學(xué)》扮演了十分重要的“幕后推手”角色。

盡管,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期刊界,創(chuàng)刊于1981年的《西藏文學(xué)》是一家創(chuàng)辦時間最晚的省級文學(xué)刊物,但是,該刊卻后來居上,異軍突起,以敏銳的眼光、獨到的審美,發(fā)現(xiàn)了阿來、扎西達娃、馬原等一批優(yōu)秀作家,并發(fā)表了他們的處女作、成名作和代表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刊“慧眼識珠”,接二連三地推出了昌耀一批與眾不同、卓爾不群的詩歌力作,成就了昌耀的詩名遠播。其中,最有影響的詩篇,即是抒情敘事長詩《慈航》。

《慈航》是昌耀于1980年2月9日至1981年6月25日,歷時一年多時間苦思冥想、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完成的一首敘事風(fēng)格的抒情長詩,更是昌耀最看重、最珍愛的重要作品。1983年7月21日,該詩應(yīng)著名詩人、時任《文學(xué)報》“詩苑”??骶幚锜U的約稿,選擇其中兩首《記憶中的荒原》和《彼岸》,首發(fā)在上海《文學(xué)報》第四版《詩苑》???。

雖然,《慈航》發(fā)表了,但是,由于該詩長達391行,加之《詩苑》的版面受限,所以只能以這種精選兩首的形式刊發(fā)。對此,昌耀在高興之余還是覺得美中不足,略感遺憾。

為了使《慈航》以完整的面貌問世,大約是1984年11月,昌耀將這首抒情敘事長詩寄給了青年女詩人、時任《西藏文學(xué)》編輯部詩歌編輯的馬麗華。

馬麗華是一位獨具鑒賞慧眼、獨具審美意識的詩歌編輯。讀完《慈航》之后,頓時被昌耀的這首杰作驚呆了。為了使這首抒情敘事長詩引起詩壇的關(guān)注,她決定采取同期配發(fā)評論的方式刊發(fā)全詩、隆重推介,讓《慈航》這首杰作“普度眾生”。

在選擇撰寫昌耀詩歌評論的人選上,馬麗華毫不猶豫地挑選了她的朋友,青年詩歌評論家、昌耀的忘年之交、時任《西寧晚報》副刊編輯的燎原。這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詩人、詩歌評論家,也是最早發(fā)表昌耀詩歌評論文章的昌耀研究者,更是撰寫《慈航》評論的最佳人選。

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馬麗華將自己的想法與昌耀寫信溝通后,立即得到了昌耀的同意。

由于昌耀在1981年完成《慈航》之后,曾經(jīng)向燎原征求過意見,并得到燎原的贊賞。因此,在拿到《慈航》的詩稿后,燎原又進行了深度的解讀和潛心的評析。1984年12月4日凌晨,燎原在西寧完成了題為《諾亞方舟:彼岸的贊美詩——讀〈慈航〉》的評論文章。

1985年9月,西藏自治區(qū)迎來了慶祝西藏自治區(qū)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日。為了慶祝這個盛大的節(jié)日,《西藏文學(xué)》專門出版了八九期合刊。在這期頁數(shù)多達300多頁的刊物上,昌耀的抒情敘事長詩《慈航》赫然刊登在詩歌欄目的頭條位置,十分醒目、十分耀眼、十分隆重。同時,配發(fā)了燎原題為《諾亞方舟:彼岸的贊美詩——讀〈慈航〉》的精彩評論。

文章的最前面,是簡短的題記:

慈航:佛教名詞。佛經(jīng)宣稱佛菩薩大發(fā)慈悲救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喻之為船。

——《宗教詞典》

在這篇評論中,燎原寫道:

“這是一條船。是負載他渡過生命特殊歲月的苦海,如今沉埋在他記憶中的慈與愛之船。那么,在生命的新岸打撈它,將不是沒有意義的。何況這條諾亞方舟上有那么多值得珍貴的感情。當(dāng)然地,他——‘不理解遺忘。

《慈航》,是近年來新詩中從題材到內(nèi)容、到表述方式都少見的一首。它記敘了‘頭戴荊冠的一代知識分子在‘不朽的荒原被流放的生活,真情地歌頌了在‘橫掃一切的風(fēng)暴中,那拯救了他生命與靈魂的人類的良知——土伯特人(即藏族人民)。他們,是他心目中的眾神,是他為之舉手加額的慈與愛的佛祖。這樣,我們就不致因詩句中附有的宗教色彩而迷惑,而產(chǎn)生誤解了。

是的,在善惡的角力中

愛的繁衍與生殖

比死亡的戕殘更古老

更勇武百倍。

在這首誠摯與痛苦的贊美詩中,它是一支主題歌。善與惡的角力,是圍繞他而逐層深入、劇烈地展開的。當(dāng)他破裂的木筏在苦海中劃出最后一聲長泣,當(dāng)他以遍體流血的傷口昏臥于涯岸,是拙樸的土伯特人拯救了他,給他以愛情、信任和生存的勇氣。使他得以在善惡角力已見分曉的最終,愜意地‘聽一次失道者敗北的消息?!@是一種何等偉大的神力!所以,那個曠野上姣姣的郡主,草原的小母親,又恍如一個超然于一切力量之上的女神;那個平靜地面向死亡的土伯特老人又恍如一個睿智、大度的人類的先知。這兩個造型上虛實相濟的形象是感人的,代表了慈與愛這一亙古不滅的道德和力量。于是,那個從未想到命運會作如此安排而被發(fā)配的他,在重新獲取生命的過程中,在生命機能仍燃燒中,在冷靜地選擇之后,終于‘完成了愛的最后之媾合,成了‘棄卻姓氏、‘不留墓冢的家族的一員。所以,這一形象不只是自我履歷的記述,而是對一個偉大民族的贊美。

由此,我們認識了土伯特人。他們本質(zhì)性的心理素質(zhì),他們古老、拙樸、神秘的地域風(fēng)貌和生活習(xí)俗……一切,都在作者大手筆的處理下表現(xiàn)出強烈的藝術(shù)魔力。我實在無法忘懷,那支起在無人知曉的河谷中的牧人的夏宮:‘土伯特人卷發(fā)的嬰兒好似袋鼠/從母親的袍襟探出頭來/詫異眼前剛剛組合的村落。那入夜的牧場:‘九十九頭牦牛以精確的等距/緩步橫貫茸茸的山阜/如同一列游走的/堠堡。那飛身擦過刺藤背上拖出噼啪火花的下山虎,那古老、莊重的嫁娶儀式……這一組組釉彩濃重的畫面,是個性十足的,是嶄新的藝術(shù)表現(xiàn),當(dāng)然是屬于詩的。作為詩人,具有超越于常人的感受力,尚不是難事,而把這種個性的感受訴諸文字,調(diào)動藝術(shù)手段把它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并引起他人強烈的共鳴,才是藝術(shù)功力的表現(xiàn)。這些描寫,不但有比喻上煞費苦心的個性形象選擇,更有描述上顯毫末于筆端的極度準(zhǔn)確性。以牦牛比作堠堡,只有有了群星燦爛的夜晚這一特定氛圍和色彩,有了‘以精確的等距緩步而行這一前提,有了‘一列這個量詞,才有了這個比喻令人驚嘆的魅力。

賦特定的形象以象征意義,來暗示深邃的思想主旨,加強詩歌的含蘊和余味,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征。比如‘慈航的象征性,比如‘下山虎的象征性。而在‘愛的史書一章中,那只獨臥在凍土上難產(chǎn)的母牛,更給人以不可磨滅的印象。

——是時候了

該出生的一定要出生!

該速朽的必定得速朽!

作者把它限定于黎明前夕這一時間范圍,其深刻的歷史象征性是可以確鑿感觸的。它分娩得艱難、痛苦然而又是必然的和不可抗拒的,這一特殊的藝術(shù)處理,使讀者不由得會為光明的痛苦降生而流下辛酸之淚。

美國的美術(shù)批評家?guī)炜嗽劦剑骸谌魏嗡囆g(shù)作品中,總有不可知因素。他們由藝術(shù)家感覺出來的,而不是計劃出來的。從古代起,理論家與藝術(shù)家都承認這種超越人智的因素。在尊重藝術(shù)規(guī)律的今天,它大概不致被輕率地譏之為唯心論吧?本詩‘沐禮一章中發(fā)現(xiàn)在他眼前的喜馬拉雅叢林的幻象,便帶有這種‘不可知的因素。它的具體的象征性是什么?難以清楚詮釋。但那潛行在暴雨虛照中挽動經(jīng)輪的纖繩,卻能使人聯(lián)想到‘創(chuàng)世者的形象,感到一種使心靈為之悸動的力量。這種不可知,是以客體事物為契機在作者心靈上觸發(fā)的確鑿而微妙的感應(yīng)。是一種容積很大的混合情緒。在人們美學(xué)感應(yīng)力大致相同的前提下,這種感應(yīng)就有傳達給他人的可能,并產(chǎn)生類似于‘意會這樣一種更高境界的欣賞效果。這與那種并無什么內(nèi)涵的‘囈語當(dāng)然是不同的。但問題還是有的。比如‘愛的史書一章中對‘大漠居士用星相學(xué)、化學(xué)、生物學(xué)等一系列術(shù)語所作的比喻,便使我感到理解上的吃力,感到冗贅,也不以為然。

我愿作這樣的理解:完稿于1981年6月的《慈航》,是作者繼《大山的囚徒》,(《詩刊》80·1)和《山旅》(《青海湖》80·11)之后第三部自傳式的沉船的打撈,以此作為那一非凡歲月的見證。歷史的紀念碑,不僅僅是石頭鐫刻的文物。它所銘記的艱難卓絕,不論是高亢的、沉郁的,同樣具有號聲的意義?!洞群健烦林氐乃枷牒奢d和罕見的個性表達方式,都使我感受到一種持久的心靈沖擊——從它的誕生之日到終于得以發(fā)表的今天。所以,當(dāng)有人約我為它寫一篇文字的時候,我只想借用其中的詩句表示:

——我理解。

我亦情愿?!?/p>

燎原的這篇評論,是最早評價昌耀抒情敘事長詩《慈航》的文章,篇幅雖然短小,文字盡管精煉,論述卻很到位,評價更是精準(zhǔn),堪稱是一篇解讀《慈航》最早、最佳的評論文本。

《慈航》在《西藏文學(xué)》全詩發(fā)表之后,很快在中國詩壇引起了廣泛注目。1985年11月,內(nèi)蒙古《詩選刊》第11期以最快速度、以頭條位置給予了隆重轉(zhuǎn)載。1986年,由《詩刊》社編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年度詩歌權(quán)威選本《1985年詩選》收入了這首《慈航》的選章,從此使這首優(yōu)秀作品在全國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更大的影響。憑借這首經(jīng)典作品,昌耀在成就大詩人的道路上邁出了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

對于這首《慈航》,昌耀在2000年2月,即他逝世前一個月,接受記者張曉穎的采訪時談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會:

“除了你剛才提到的《青藏高原的形體》,另外我的《慈航》,我是非常滿意的。也許我可以這么說,這是我個人獻給青海藏族同胞的在文學(xué)上的一個紀念品。我寫這首詩,也不是靈機一動就有的,它是我生活積累及美學(xué)追求的一種必然產(chǎn)物。在那樣一個極左的時代,尤其是像我有這樣遭遇的人,能夠被人理解是不容易的。所以我特別看重這種感情。這里面(指《慈航》)有自傳的成分,但也不完全是自傳。這里涉及我的生活,也有我周圍的一些同難者,對他們被當(dāng)?shù)啬撩裆拼慕?jīng)歷,我都把這些素材揉和到一起融進了這首詩里。所以詩里表現(xiàn)的生活是綜合性的,基本上是以我為中心,寫出了我對藏族群眾的一種感激之情。在最后一段里,我說,這個主人公并沒有離開草原而是作為他們的‘一個沒有王笏的侍臣留在了那里。這是我的一種信念吧,就是說,我永遠跟他們在一起。至于《慈航》的意義,許多評論家都分析過了,在這里我不想作具體的解釋了。我想靈魂是要有棲所的,就是棲居的地方。在那樣一個時代里,靈魂可能比肉體更需要一個安居的地方。所以我寫的是靈魂的棲所?!?/p>

《西藏文學(xué)》對于昌耀的鼎力推介,其實,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發(fā)表他的《慈航》上。

在《慈航》發(fā)表之后,《西藏文學(xué)》更是連續(xù)不斷地推廣昌耀的詩歌力作佳篇,先后發(fā)表了他的《古本尖喬——魯沙爾鎮(zhèn)的民間節(jié)日》《尋找黃河正源卡日曲:銅色河》《牛王》等一系列優(yōu)秀詩歌作品。

大約是1987年10月份,昌耀完成了一首長詩《聽候召喚:趕路》。對于這首力作,他十分滿意,將這首長詩連同其它以前創(chuàng)作的三首短詩《金色發(fā)動機》《兩個雪山人》《回憶》寄給了馬麗華。

馬麗華對昌耀題為《一首長詩和三首短詩》的詩稿給予了最高規(guī)格的發(fā)表待遇——邀請青年詩人、《十月》詩歌編輯駱一禾與他的愛人張玞,合作撰寫了長達九千字的詩歌評論文章《太陽說:來,朝前走——評〈一首長詩和三首短詩〉》,連同昌耀的詩歌《一首長詩和三首短詩》同時刊登在《西藏文學(xué)》1988年第5期上,再次引起了詩界同仁和詩歌讀者的一致好評。

1988年夏天,《西藏文學(xué)》編輯部在拉薩舉辦了“太陽城詩會”。對于昌耀這位老作者、名詩人,編輯部給予了盛情相邀,請他參加詩會。在這次詩會上,昌耀受到了編輯部的厚待和與會者的尊敬,并得到了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的高度評價,從而使昌耀成為了“太陽城詩會”上的“明星人物”。

可惜的是,昌耀這顆在中國詩壇上閃爍出燦爛光芒的“明星”卻過早地隕落了。

在《慈航》發(fā)表十五周年之后的2000年3月23日,昌耀以一種令人無法接受又令人傷感的方式告別了人世,告別了他的親友,告別了他的讀者。

對于昌耀的離世,《西藏文學(xué)》編輯部全體同仁深感悲痛。為了悼念這位杰出詩人,2000年第4期《西藏文學(xué)》專門發(fā)表了昌耀的遺作《尋找黃河正源卡日曲:銅色河(〈青藏高原的形體〉之六)》,并配發(fā)了編者按,表達了大家對昌耀逝世的傷感:

“一顆詩壇巨星殞落了!當(dāng)代著名詩人昌耀因患絕癥,于2000年3月23日病逝于西寧。在整個八十年代,昌耀先生多番寄詩作于本刊,他的代表作《慈航》《青藏高原的形體》《聽候召喚:趕路》等名篇,均首發(fā)于《西藏文學(xué)》。1988年夏季,昌耀先生曾親赴拉薩,參與本刊舉辦的‘太陽城詩會。為表達西藏文壇和編輯部同仁的深切悼念之情,本期特編發(fā)悼文一篇并昌耀舊作《尋找黃河正源卡日曲:銅色河》,以寄托哀思。”

作為昌耀的朋友、昌耀的知己,作為編發(fā)昌耀《慈航》等一系列優(yōu)秀詩作的責(zé)任編輯,馬麗華聞此噩耗,悲痛不已。在昌耀逝世之后第二天的3月25日深夜,難以抑制哀痛的馬麗華在深夜奮筆疾書,寫出了一篇情真意悲的散文《驪歌向詩魂》,表達了自己悲傷的心情:

“密西西比河此刻仍在風(fēng)雨么,仍在那邊攀援而走吧,可是地球這壁,再也不見了那個無語獨坐的人。

藏歷今年閏正月,使青藏高原的千年之冬顯得尤其漫長。昌耀終于不肯挨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他一生惟有這一次表現(xiàn)得格外性急。

這個季節(jié)里,每日午后必起大風(fēng)沙。風(fēng)沙的午后怵然聽聞到來自北方的消息。今日大風(fēng)沙不似往日的日落即息,而是直持續(xù)到午夜過后。在夾雜著尖銳呼嘯的颶風(fēng)轟響中,拉薩之夜動蕩不安。從書架上取來昌耀的詩,尚未打開,卻愕然從封面上讀出了‘雖生猶死和‘雖死猶生。

這兩個詞組如此奇異地共同構(gòu)成在一個人身上,不期然成為昌耀生前身后的寫照。許多年來不止我一人注意到這個踽踽獨行者,在同一個體中反差到兩極的一系列組合。昌耀正是那一切的集合體:大智與大愚,大巧與大拙,輝煌與落寞,豪歌與唏噓,詩歌的帝王與幸運的棄兒,文思詩意的流光溢彩與現(xiàn)實人生的窘迫困頓……相反相成,天衣無縫。

不能說造物主是公正的。它賦予一個人絕世才情的同時又賦予同一個人以無盡苦難,更使無以復(fù)加的痛苦置于生命結(jié)束時,讓絕望到終極。

又不能不說造物主是公正的。假如它使斯人人生幸福,養(yǎng)尊處優(yōu),凡心想必事成,我們不知中國詩壇是否還有昌耀存在。

是一個被命運放逐的詩人,卓然而立高原,獨行漠野大荒,走向黃河長江的源頭,尋找那條根。駐足并凝視,冥想并低吟,濃釅的漢文化融入高寒土地,生長起雄性美詩篇,漠風(fēng)與詩意的奇異組合,共同構(gòu)成了最終的昌耀。

所以昌耀就是惟一的,而且是無從效仿的——其精神世界,無人能夠效仿。

面對昌耀的存在,我們一樣是不同心態(tài)的奇異組合:自豪與愧怍。一向只是遠距離地仰望著他、激賞著他。年輕于他的文友詩人,從他那里得知了何以為詩;作為一面鑒照,我們不知自己是否太注重功利,太過矯情濫情。我們既為與這樣的詩歌巨星生活在同一時代而稱幸,又不能不為無力改善他的處境際遇而自責(zé)。尤其他的過早故去,雖然可以盡享哀榮,也令我們自私地擔(dān)憂起,我們這一代人如何面對后人可能的指責(zé)抱怨。

太陽說,來,朝前走。

駕起慈航之舟,絕塵而去,直向著云間堂奧莫測的化境。喜馬拉雅叢林,為他燃起一團光明的暴雨。

昌耀皈依了這片土地,這片高寒土地萬物有靈。昌耀皈依了藏族人民,成為青藏高原永遠的兒子。真的希望還有來世,真的祝福昌耀從云端歸來。果真如此,熱愛昌耀詩的我們以及后來人,寧愿重生者不再為詩,只求他人生圓滿,遠離苦難,此生夢想于來世成真,將這一輩子的缺憾填得滿滿?!?/p>

《驪歌向詩魂》這篇深情悼念昌耀的散文,細膩地刻畫了聽聞昌耀噩耗的傷感情緒,真切地表達了失去昌耀的痛惜心理,深情地抒發(fā)了對昌耀的追思憶念,高度地評價了昌耀輝煌奇崛的詩歌成就,可謂是字字含悲,句句含情,段段含淚,令人讀后忍不住悲從中來,淚流滿面。2000年7月,馬麗華的這篇散文與昌耀的遺作同時刊登在第4期《西藏文學(xué)》上,引起了廣大讀者和廣大詩友的強烈共鳴,大家一致認為:這篇散文紙短情長、字簡意深,是所有悼念昌耀文章中最精彩、最深情的一篇,是昌耀逝世后公開發(fā)表的最早、最好的悼念昌耀的佳作文章。

責(zé)任編輯:次仁羅布

猜你喜歡
昌耀西藏詩歌
昌耀對燎原的永別和托付
作為傳記的昌耀詩歌
昌耀
都是西藏的“錯”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詩歌島·八面來風(fēng)
仁者
一個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與虛無
詩歌過年
罗江县| 灵武市| 东兴市| 拜城县| 赫章县| 三穗县| 崇左市| 昆山市| 长白| 胶南市| 台中县| 宁安市| 长阳| 夏津县| 敦煌市| 德清县| 桂东县| 巫山县| 文山县| 奉化市| 淅川县| 黎川县| 青阳县| 珲春市| 泰兴市| 涞源县| 临泽县| 景泰县| 嘉义市| 综艺| 大竹县| 马鞍山市| 盘锦市| 全州县| 霍邱县| 三原县| 五常市| 和平县| 南华县| 黄大仙区|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