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端午佳節(jié),一張湖北農(nóng)民工在退還東莞圖書館讀者卡那天寫在留言簿上的留言刷屏了:“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chǎn)業(yè)(企業(yè))倒閉,農(nóng)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xiāng)。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愿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民工。湖北農(nóng)民工吳桂春,2020.6.24”
133個字的留言內(nèi)容,一氣呵成。不但有字面上的流暢,更有字面后的深沉情感,還有“識惠東莞”這樣的文化認知……盡管留言者的字跡不那么美觀,但其對閱讀經(jīng)歷的不舍、對城市的感念,擊中了很多人內(nèi)心的柔軟。網(wǎng)友們紛紛留言:“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生活態(tài)度?!薄澳难哉Z,對我們溫暖又有動力,東莞圖書館等待著與您重逢的一天。”
吳桂春今年54歲, 2003年來東莞后一直在制鞋作坊上班。他的日常生活簡單甚至粗糙,粗糙到10歲以后就沒怎么拍過一張像樣的照片,粗糙到晚飯也不過一碗面條加倆雞蛋。2008年,他第一次進入東莞圖書館,“空調很涼快,書都是免費看”。從圖書館拿到第一本書一一《紅樓夢》開始,各類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就成了吳桂春的最愛。此后這十二年來,吳桂春一有空就往圖書館里鉆,節(jié)假日大多在圖書館度過?!叭绻医裉煲D書館,我早上就會多吃點,這樣中午不會餓,可以一直待到晚上閉館。”而且,他最喜歡字典,每次在讀的新書中發(fā)現(xiàn)不懂的字,都會拿起字典查起來。只有小學文化的他,一開始只能讀懂報紙、小說,到后來開始看《春秋》《資治通鑒》等歷史書籍,還對岳飛生平與詩詞作品有專屬于自己的特別研究。
12年讀書時間,吳桂春已經(jīng)不記得自己讀了多少本書,但一個新的世界已經(jīng)在他面前打開?!白x書對我的性格、心態(tài)和眼光都有幫助,我現(xiàn)在不會脾氣那么暴躁,不會動不動跟人抬杠,看任何事情都能平常心,遇到再大的事都會平靜面對。”“因為人讀書就明白道理,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困惑與矛盾,所以我就特別喜歡看書,它開闊了我的眼界,啟發(fā)了我的智慧?!眳枪鸫阂辉購娬{讀書的重要性,“做人要有正氣,要知道是非,通過讀書知道怎么樣做事怎么樣做人?!?/p>
寫下臨別留言時的吳桂春,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后續(xù)的一連串波瀾——一個借閱證或許不是最基本生活的必需,卻也可能是他與這座城市最溫情的關聯(lián)。在當?shù)卣块T的幫助下,6月26日吳桂春找到了新的工作:在市區(qū)一小區(qū)物業(yè)從事綠化養(yǎng)護工作。而且,新的工作地點離東莞圖書館很近,他又可以經(jīng)常去讀書啦。
最是動人情意處,可能不在燈火闌珊,卻在字里行間。從6月24日上午10點到6月27日中午12點,54歲的吳桂春,經(jīng)歷了一場也許是他人生中最難忘的74個小時。從133字的傷感的圖書館臨別留言,到社交平臺所給予他的急切的反饋;從東莞相關部門挽留一個愛讀書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努力所彰顯的文明高度,到他拿到新辦的讀者證,露出了兩天來最燦爛的笑容。這溫暖的結局或許多少有些隆重,卻也讓人愿意去相信,這就是閱讀給一個人的意外收獲。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北京日報》《東莞日報》;澎湃新聞、東方網(wǎ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