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太原印跡》城市歷史地圖集的設計特色

2020-09-22 11:12:42
經緯天地 2020年4期
關鍵詞:城址圖幅印跡

曹 欽

(太原市測繪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0.引言

地圖是運用圖形符號來記載和傳輸?shù)乩硇畔⒌奶胤N文化工具,它是真實表達實體空間的地物與現(xiàn)象。作為以歷史為題材的《太原印跡》城市歷史地圖集,在編制過程中大膽創(chuàng)新,基于基礎地理信息數(shù)據(jù)庫,利用地圖數(shù)據(jù)庫,運用地圖學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正確反映出各要素的地理分布規(guī)律與區(qū)域特點。將《太原印跡》中的地理底圖、分類分級、建置區(qū)劃、表達形式等各方面進行統(tǒng)一協(xié)調配置。按照地圖的設計原則,突出地圖色彩與歷史時期的協(xié)調搭配,提升圖集藝術性與視覺體驗的可視化效果。將每個圖組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確?!短≯E》的高質量與高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說,城市就是一部史學書籍,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會留下很多印跡。“千言萬語不如一張圖”,所以地圖制圖者都會把這些記憶和印跡整合繪制成地圖,形成了具有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和韻味的地圖集。城市歷史地圖集作為一種地圖文化的重要載體,將城市千百年積淀下來的歷史文化以最直觀、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xiàn)給人們,是人們樂于接受的,達到了傳承歷史文化的目的,從而將地圖、文化、城市歷史緊密相連。地圖集是感知城市、審視城市、解讀城市的一種途徑,向人們揭示出這座城市的很多內涵,比如文化的底蘊、歷史的沿革、風貌的特色等等?!短≯E》在設計中融入了太原歷史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特色,將其背后承載的一個個故事,一個個文化,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形成了具有文化韻味的作品,使得地圖與文化有機結合,體現(xiàn)出了太原歷史文化的底蘊。

地圖是一種具有變量的可視化產品。以地圖元素為設計單元,策劃、設計、生產出具有文化韻味的作品,這樣的地圖作品更加具有雅俗共賞的效果,更加貼合地圖作品設計的原則,其地圖語言發(fā)揮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時間和空間信息主要是通過地圖語言來表達和傳遞的。一個完整的地圖語言系統(tǒng)由地圖符號、色彩和注記三部分組成。通過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一覽性的地圖語言來表達出制圖對象,描述出各種類型制圖對象間的整體組織、邏輯關系、時空聯(lián)系和內在規(guī)律等等。地圖語言能夠表達出制圖對象的數(shù)量和結構特征,也能夠反映出在時間和空間中的發(fā)生狀態(tài)和發(fā)展動態(tài)。

因此,根據(jù)地圖內容的表達主次和邏輯關系進行了平衡處理,專題要素更加突出,形成了《太原印跡》獨具特色的風格,以此通過地圖設計特色來傳播太原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氣息。本文著重通過具體的幾個圖組實例介紹《太原印跡》城市歷史地圖集的設計特色。

1.設計特色

進行歷史地圖設計時,要遵循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地物的空間位置關系、幾何形態(tài)、大小、色彩或色調等都會受到地圖文化大環(huán)境的約束。

《太原印跡》城市歷史地圖集的設計主要遵循“還原歷史、以史為鑒,尊重歷史、以圖為證,了解歷史、以準為主”的原則,以此進行了印跡辭典、建置沿革、城址發(fā)展等圖組的設計與編繪。

1.1 設計背景

太原建置幾經演化,在歷史變遷中見證和記錄著“錦繡太原城”的榮耀和輝煌。采取縱軸 “時間效應”與橫軸 “空間效應”的空間立體表達,以歷史沿革與發(fā)展為主要線索,運用地圖文化和現(xiàn)有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來保存并呈現(xiàn)出城市的記憶,表達出多時代、多角度、多尺度、多方位的信息。通過地圖設計,以城市歷史地圖集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城市歷史文化印跡的記錄者。出于這一方面的考慮,形成了《太原印跡》城市歷史地圖集的設計原則。

1.2 設計原則

具有雅俗共享效果的地圖作品應當滿足:(1)以最優(yōu)的方式傳輸表達空間信息;(2)棄除無關、非重要性的地物表達;(3)保證足夠的定位精度,做到要素關系準確;(4)地圖符號要有一定的聯(lián)想,且通俗易懂;(5)語義表述明確;(6)遵循預設的制圖規(guī)則;(7)對于同類事件要在制圖表達時增強可對比性;(8)地圖色彩要符合地圖主題,圍繞美學原則進行設計;(9)便于印刷或出版;(10)突出地圖特有的量化、定位和圖形顯示功能;(11)突出時代特色。

1.3 印跡辭典圖組

印跡辭典圖組顏色整體以中國古代顏色中“竹青”為主色調,版式中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元素,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由于該圖組是對圖集的背景和歷史文化的簡要說明,因此,選用字體方面沿用了讀圖的慣例,以中等線的字體為主,中規(guī)中矩,讓用圖者潛移默化感覺到該圖組是一個說明的章節(jié)。但各個標題采用傳統(tǒng)元素圖案和楷體結合的方式進行表達,起到了點睛作用,使得整個圖幅不呆板,配合“竹青”色調,顯得具有生機活力。

本圖組以地勢圖幅為例來進行了展示說明。(如圖1 所示):

圖1 太原地勢

為了突出太原“三面環(huán)山、汾水中流”的特點,在圖幅組織編排上除了運用彩色地貌暈渲的表示方法外,還將注釋注記按照東、西、北的地理方向進行排列,突出了圖文緊密結合的效果,方便讀圖。將太原地勢的總覽說明放置在圖幅右下角,以豎排形式表示,用以突出地圖文化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使得圖幅生動活潑而不失嚴謹。彩色地貌暈渲圖中配以陰影效果,立體感大大增強,給予人們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達到了雅俗共賞的效果。

在地圖內容上為了突出地勢這一表達主題,選取的要素指標限定為太原市域主要山峰、主要河流湖泊、縣區(qū)級注記、鄉(xiāng)鎮(zhèn)街道級注記和縣區(qū)級境界。這樣的選取能夠使用圖者快速準確判別出太原市地勢起伏狀況和地勢高低分布特點,既可以快速定位,又能以較少的地圖信息載負量達到最優(yōu)的表達效果。

此外,圖幅左下角列舉了彩色地貌暈渲各個色彩代表的高度值區(qū)間,這樣突出了地圖的可比性,大大增強了地圖使用的專業(yè)性,用圖者可通過高度值來掌握太原市的地理極值基本分布狀況。

1.4 建置沿革圖組

“建置沿革”圖組整體以地貌暈渲為背景,真實地再現(xiàn)了山西省多山地丘陵的地形地貌。色彩方面,該圖組以中國古代顏色“駝色”為主色調,輔以“牙色”、“檀”兩種顏色進行表達。

通過對制圖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從中選擇了從秦朝到現(xiàn)在18 個時期的建置。顏色最淺的表示山西省范圍,顏色最深的表示現(xiàn)今太原市范圍,各個時期的建置范圍用中間色來表示,層次分明、對比鮮明,增強了可比性。從該圖幅中直觀地了解出各個時期建置范圍的大小,可以從全局的角度來衡量太原2500 多年建置格局的變化。(如圖2 所示):

圖2 建置沿革

本圖組以秦太原郡圖幅為例來進行展示說明。(如圖 3、圖 4 所示):

為了能夠更好地突出《太原印跡》是一部城市歷史地圖集,更好地將地圖文化和歷史文化有機融合,是本次編制設計的重點。無論是版式還是地圖內容編排上,盡量使用了傳統(tǒng)古典元素。因此,圖外要素就采用了中國結的元素,使得整個地圖歷史感氣息濃厚,容易在讀圖時聯(lián)想到地圖主題與傳統(tǒng)歷史有關。圖幅名稱選用篆體字體,與該時期對應的地名均使用繁體字來表示,顏色均使用紅色填充輪廓描白,并且將這些地名進行古今對比,采用對照標注的方式,更好地讓用圖者了解這一時期地名的變更。

圖3 秦太原郡(整體)

圖4 秦太原郡(局部放大)

同時,根據(jù)相關參考文獻對這一時期的太原區(qū)域范圍進行了修正,并配以現(xiàn)在的太原市界,突出了“對比中有協(xié)調、協(xié)調中有對比”的理念,遵循了該圖集的設計原則。

結合文獻將這一時期有關建置沿革的大事記一一摘錄,放置在該圖組地圖下方,使得圖文信息二者緊密結合,便于用圖者對這一時期的建置有更準確地了解。(如圖 3 所示):

1.5 城址發(fā)展圖組

“城址發(fā)展”圖組整體以最新城區(qū)地圖為背景,真實地再現(xiàn)了古今城址的空間分布格局與規(guī)律。該圖組以中國古代顏色中的“月白”為主色調,輔以“靛青”、“黛藍”、“鴉青”三種顏色進行表達。

筆者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后,發(fā)現(xiàn)部分時期的城址發(fā)展描述不夠全面,不能從中挖掘出有效的城址布局狀態(tài)。本著“尊重歷史、以圖為證,了解歷史、以準為主”的原則,最終確定了唐、宋、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間隔20 年的城址發(fā)展作為此次城址發(fā)展圖組的制圖內容。

本圖組以唐晉陽城圖幅為例來進行展示說明。(如圖 5、圖 6 所示):

該圖組屬于較大比例尺地圖,地圖信息的載負量要比“建置沿革”圖組大很多,地圖內容增多勢必會產生地圖符號增加,從而會影響到讀圖效果,因此在地圖符號設計中盡量減少生僻符號的出現(xiàn),使用日常人們慣用的符號。同時,減少符號的使用頻次,以文字注記的形式來表示某一區(qū)域的地名分布。

在收集相關唐晉陽城資料中發(fā)現(xiàn)晉陽城的大小和范圍有多種描述,有的認為唐晉陽城僅是大明宮城,有的則認為唐晉陽城就是西城。這就需要制圖人員對這些史料記載逐一進行甄別。于是,一方面重新查閱相關資料以及請教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另一方面在太原市測繪研究院測繪的1∶500 地形圖中,現(xiàn)存唐朝的惠明寺遺址與史料記載的位置大致吻合,亦可作為證據(jù)之一,還有從現(xiàn)在地名“古城營”、“東城角”、“南城角”的由來等也可作為其佐證。由此,確定了唐晉陽城是一座“城套城”的連環(huán)城且西、東、中三城結為一體的建筑格局,就是人們所說的“里三城、外三城”。因此,本圖幅按照最終研判的城址布局進行了制圖表達。

字體以楷體和隸書兩種為主。同樣,圖幅名稱的字體以篆體表示,與該時期對應的地名亦使用繁體字表示。顏色均采用古代色彩“檀”色填充輪廓描白表達,并且將這些地名進行古今對比,對照標注。

此外,根據(jù)相關史料記載,將這一時期的汾河走向和現(xiàn)在汾河走向進行了對照表示(如圖7 所示)。充分體現(xiàn)了利用地圖文化可以達到“觀圖知史、讀史識城”的效果。從而提高城市歷史地圖集的易讀性,豐富地圖的科學性。

圖5 唐晉陽城(整體)

圖6 唐晉陽城(局部放大)

圖7 古今汾河走向對比

2.結束語

《太原印跡》城市歷史地圖集的設計特色多視角反映出了太原歷史的變遷,加以對比和協(xié)調,清晰地突出了地圖主題,達到了理想的表達效果。使用圖者對地圖感興趣,厘清了城市發(fā)展的種種歷史線索和脈絡。多層次地展現(xiàn)出太原2500 多年建置沿革和城址發(fā)展進步中所擁有的歷史文化價值。

《太原印跡》城市歷史地圖集再現(xiàn)了從秦朝到現(xiàn)在太原的建置沿革和城址發(fā)展,承載著豐富翔實的歷史信息,力求突出“感知 解讀”的主題。按照這一主題,《太原印跡》將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時期的地圖與文字進行有效編排,對每一位用圖者深入了解太原的歷史、感知太原的過去、認識太原的現(xiàn)在、展望太原的未來都起到了推進作用。

猜你喜歡
城址圖幅印跡
馬 浩
陶瓷研究(2022年3期)2022-08-19 07:15:18
走進大美滇西·探尋紅色印跡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6
兩城鎮(zhèn)的龍山文化城址和環(huán)壕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18
成長印跡
基于EXCEL的地形圖圖幅號轉換查詢方法
自然保護地(2015年3期)2015-12-03 02:29:54
云南巍山龍于圖山城址
大眾考古(2015年4期)2015-06-26 08:39:48
由即墨古城想到的 古代城址應如何向公眾展示?
大眾考古(2015年3期)2015-06-26 08:20:32
基于ArcMap的圖幅接合表快速生成方法研究
印跡
中國攝影(2014年12期)2015-01-27 13:57:04
地形圖圖幅編號規(guī)則及實現(xiàn)
城市勘測(2014年4期)2014-06-24 14:33:27
敦煌市| 吉木乃县| 三明市| 綦江县| 邵阳县| 邹城市| 克什克腾旗| 霍州市| 西华县| 枣强县| 金山区| 邹城市| 长武县| 永昌县| 洪洞县| 柘城县| 汉源县| 喜德县| 宁南县| 扶绥县| 紫金县| 和平县| 衡东县| 全南县| 巴彦淖尔市| 犍为县| 乐陵市| 建昌县| 石泉县| 辉县市| 家居| 古丈县| 门头沟区| 茶陵县| 灵武市| 鄂尔多斯市| 汉中市| 曲麻莱县| 嵩明县| 马龙县| 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