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立華
題目:見賢思齊、爭做飛龍好少年
年級:八年級
教育背景:本學期,由于受疫情影響,寒假延期了兩個月之久,兩個月的線上教學使學生對文明禮儀有所懈怠,對線下教學也有所不適,為使學生盡快適應(yīng)學校生活,以文明禮儀為抓手,提高學生文明禮儀的意識、行為和習慣。
教育目標:引導學生掌握文明禮儀相關(guān)知識,將文明禮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結(jié)合我校校訓“見賢思齊”,引導學生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爭做學禮儀、行禮儀、省禮儀的齊賢少年。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育人環(huán)境,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活動前期準備:
1.活動對象:八(8)班全體學生。
2.活動場地:八(8)班教室。
3.素材準備:《禮儀之邦宣傳片》《我們的日常》小視屏,文明禮儀競答題目。學生搜集古今中外文明禮儀名言警句。
實施過程:
(一)主題導入
播放中國禮儀之邦宣傳片。
自古以來,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華民族被譽為禮儀之邦。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yīng)牢記民族使命,爭做講文明、懂禮儀的中學生;作為飛龍人,我們要牢記校訓,爭做學禮儀、行禮儀、省禮儀的飛龍好少年。
設(shè)計目的: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二)開展步驟
1.學禮儀
(1)播放短片——《我們的日?!罚瑥奈覀?nèi)粘5男袨橹?,分辨出文明的、不文明的行為,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p>
(2)分享古今中外關(guān)于禮儀的名言警句,凸顯學禮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孔子: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荀子: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管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約翰遜:禮貌像只氣墊,里面什么也沒有,卻能奇跡地減少顛簸。
學習文明禮儀,對個人:人無禮、則不生;是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體現(xiàn);影響一個人是否可以與他人和諧相處。對集體: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道德風尚、文明程度;影響一個國家的興盛于衰敗。
(3)日常禮儀大家談:通過小組交流、溝通的方式暢聊身邊的禮儀,讓學生深切感受禮儀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行禮儀”的情感。
家庭禮儀:①尊老愛幼、孝敬父母;②待客友好、做客禮貌;③鄰里和睦、主動問好。
學校禮儀:①上課禮儀:課上坐姿端正、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勤做筆記;②課間禮儀:輕聲交談、不大聲喧嘩;漫步右行、不追逐、不打鬧;保持清潔、不亂扔垃圾;備好學習用品、為上課做好準備;③尊師禮儀:見到老師主動問好“老師好”,對老師坦誠、不欺騙老師;④同學禮儀:同學見面主動問好,尊重同學、不給同學起綽號;⑤集會禮儀:排隊入場時要做到快、靜、齊,參加活動或觀看演出時要文明觀看、熱情鼓掌。
特殊時期特殊禮儀:①戴好口罩、是保護自己也是對他人的尊重;②不聚集、不給病毒留機會;③講衛(wèi)生、勤洗手、注重個人衛(wèi)生;④不訪友、不串門;⑤公共場合主動配合防疫檢查,如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
(4)文明禮儀知識競答:通過文明禮儀知識競答的方式,促使學生將文明禮儀知識銘記于心,內(nèi)化于心,從而激勵學生將文明禮儀外化于行,實現(xiàn)從“學禮儀”到“行禮儀”的自然過渡。
(5)溫故而知新:基于文明禮儀知識的學習,用新的知識來解讀“中小學生八禮四儀”,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鞏固文明禮儀、八禮四儀知識,而且實現(xiàn)學生將今日所學與已有八禮四儀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對八禮四儀更深刻的理解,建構(gòu)學生完整的文明禮儀知識架構(gòu)。
設(shè)計目的:通過《我們的日常》,讓學生將自己的日常行為與中華民族禮儀之邦形成對比,通過文明禮儀名言警句的分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熱情,通過不同場合、以及特殊時期文明禮儀的學習,結(jié)合中小學生八禮四儀,建構(gòu)學生完整的文明禮儀知識架構(gòu)。
2.行禮儀
場景模擬:出示不同場景的畫面,讓學生結(jié)合文明禮儀知識進行表演,在相應(yīng)情景下應(yīng)作出如何反應(yīng)。
場景一:放學回家的路上偶遇鄰居;
場景二:課間小明和小立在教室追逐打鬧,并邀請你一起加入;
場景三:特殊時期,小明邀請你去他家一起做作業(yè)。
設(shè)計目的:通過場景模擬,讓學生將所學文明禮儀知識,外化為日常文明的行為,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文明禮儀就在身邊,文明禮儀要從我做起。
3.省禮儀
場景再現(xiàn):再現(xiàn)《日常生活》短片中畫面,讓學生爭當小醫(yī)生,對不同場景中的各種行為作出診斷,診斷其是否符合文明禮儀規(guī)范,對文明的行為進行肯定、對不文明的行為作出糾正。
設(shè)計目的:用這種“爭當小醫(yī)生”的方式,將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文明禮儀的情感認同,促進學生“行禮儀”的發(fā)生。通過場景再現(xiàn),讓學生學會明辨文明與不文明,在教學過程滲透“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思想,引導學生學會“省禮儀”。
(三)班會小結(jié)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人們內(nèi)在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不僅對你個人的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且對我們這個集體、對國家的發(fā)展也影響深遠。在你踏出家門的那一刻,你的肩上就扛起了家族的榮辱;當你踏出校門的那一刻,你的肩上就扛起了學校的榮辱,我們要時刻謹記作為飛龍人的使命:做一名見賢思齊的飛龍好少年!未來的某一天,或許你會跨出國門,那一刻,你要深知肩上的責任與擔當: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我們的祖國!我們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將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美譽發(fā)揚光大。
因此,從此刻開始,請大家學禮儀、行禮儀、省禮儀,做一個見賢思齊的飛龍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