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由于受疫情影響,學生的上課方式由原來的課堂變成了線上,沒有了課上與課下的交流,還真的非常想念這些小可愛們,有一天接到了小瑩的電話,還沒等我開口,小瑩就打開了話匣子:
“老師,咱們什么時候能上課啊,我好希望去學校,在家里快被我媽媽煩死了?!?/p>
“平常不是還說,你最愛媽媽,媽媽最愛你嗎?”
“老師,我現在發(fā)現我媽媽好能嘮叨,一會兒說我沒洗手,一會兒又催著趕緊寫作業(yè),其實我自己能做到,就是慢一些,慢一會兒她就要說我。”
“哦,那你要好好和你的媽媽溝通一下了,比如,‘我自己可以,媽媽不用提醒我。”
“沒用的,她總是說她很忙,然后就催著讓我快點?!?/p>
“那媽媽每天都忙什么啊?”
“左右不是在做飯,就是在擦地,要不就是在教訓我?!?/p>
聽著小瑩的講述,我意識到疫情期間,父母與子女天天待在一起,如果父母與孩子溝通再缺少方法,勢必會造成親子之間的矛盾。
小瑩我很了解,不僅是班上的活躍分子,彈琴、畫畫也樣樣精通,平時小瑩就特別喜歡把自己的畫拿給我看,我也愿意用畫和她交流。在她的筆下,藍天、白云、小橋、流水,田地里長著頂花帶刺的綠色黃瓜,紅色、橘黃的小西紅柿一串串地掛在綠色的秧上,田間還有小花狗歡快地追逐著蝴蝶,一派田園風光。小瑩的爺爺奶奶住在鄉(xiāng)下,平時一放假,小瑩就會去住上幾天,她說那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不用被催著寫作業(yè),可以每天和爺爺奶奶一起到園子里去給菜澆水。特殊期間,孩子活動范圍有限,又不能去自己覺得放松的地方,勢必會產生焦慮與不安,在行為上與父母產生沖突。
為了緩解小瑩與媽媽之間的緊張關系,我建議道:
“小瑩,這樣,如果媽媽再催你,你就讓媽媽給你一分鐘時間,但是不論做什么,一定要在規(guī)定時間里完成。你先試試,如果有什么問題,再給我打電話?!?/p>
“好吧,老師,我試試?!?/p>
沒過幾天,小瑩的電話又打來了,這次不像上次那樣煩躁了:
“老師,我用你的方法和我媽媽約法三章?!?/p>
“那怎么樣,你做沒做到?!?/p>
“大部分時候都能做到,但有時我覺得一分鐘時間很長,可在我媽那,好像一下子就過去了?!?/p>
“那時因為,媽媽需要做的事太多,所以覺得時間不夠用?!?/p>
“老師,你說得對,我媽媽總說一天沒有48小時,要珍惜時間。”
“那這樣好不好,咱們再做一個約定,老師知道你最喜歡畫畫,那就畫一幅題為《媽媽的一天有48小時》的畫,把媽媽一天要做的事畫下來,記住,先不要著急畫。要用一天時間來觀察,從早上起床到一直到晚上熄燈媽媽都在做什么。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畫?!?/p>
“好的,老師?!甭牭阶屗嫯?,小瑩特別開心。
“老師,我要畫一組漫畫,把媽媽的一天都畫下來?!?/p>
“好的,老師期待你的作品?!?/p>
大概過了有一周,小瑩把畫發(fā)到了我的微信里,好家伙,一連10幅,每一幅畫的上面都有一只顯示著時間的可愛小鐘表,每一幅畫中的媽媽都在忙碌著:第一幅媽媽起床做早餐,第二幅媽媽在洗碗,第三幅媽媽在擦地,第四幅媽媽在清理洗衣機,第五幅媽媽在打電話訂購蔬菜,第六幅媽媽在整理單位材料,第七幅媽媽在準備午餐……一幅幅地看著,突然像看到了自己,這難道不也是我的一天嗎?每一位媽媽幾乎都在為了孩子,為了家忙碌著,忙得忘了自己,有時卻又得不到理解,正看著,小瑩發(fā)起了語音通話:
“老師,收到我的畫了吧?”
“收到了,畫得特別棒,超出老師的預期。”
“老師,我認真地觀察了一天我的媽媽,我發(fā)現,我的媽媽一天真的有48小時,她每天都在忙著,如果一天做這么多事,我也會抓狂的?!?/p>
“老師,很開心你能夠從媽媽的角度考慮問題,老師和媽媽雖然都是大人,但也會做錯事,做事時也會急躁,但我們都是第一次做媽媽,很多事也需要不斷地摸索,如果我是你的媽媽,一定會感謝你的理解?!?/p>
“老師,我知道了,我要做好我自己的事,少讓媽媽操心?!?/p>
小瑩說完后,我給她發(fā)了一個大大的“贊”字。
通過和小瑩溝通,我發(fā)現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好教育,而是缺少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兒童有他特有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要尊重規(guī)律,善于引導,每一個孩子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也不存在完全一樣的教育,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時時反思自己的教育,多想想,慢點說,也許在某個不經意的一刻,他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