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久新
梅雨季節(jié)淫雨霏霏,好幾天沒有岀去走走。今晚難得沒有下雨,岀門后,走著走著不由自主走向故里。明月靜靜地掛在中天,皎潔的月光撒滿故里。成家后離開故里已有三十多年,我已從一個小伙子變成了老頭子,她卻變得越來越漂亮了,小街兩邊平添了許多頗具特色的店鋪。走在故里的小街上,兒時的一幕幕映在眼前。
記得原來小街上有一家兩間門面的店鋪,店鋪一列木排門,早上開門店員一塊一塊缷下來,到了晚上打烊時再一塊一塊裝上去。里面木地板高低不平,散發(fā)著雜七雜八的氣味,店里賣些油、鹽、糖等副食,早上還賣豆制品。老店員應該有些年紀了,白頭發(fā)白胡子,但面色紅潤精氣神不輸年輕人,一邊秤著貨物一邊高聲唱價速度很快,從來一清二楚分毫不差,從來也沒有買主懷疑他是否算錯,一直以來我都驚佩他的神算。他抑揚頓挫的唱價仿佛是首高亢的老歌,在故里小街上飄得很遠,很遠。
我念小學的苆山中心校尚在,但不再是學校,而是恢復為寺廟。里面有大殿,偏屋住著僧人。我曾去過新的苆山中心校,一幢幢嶄新的校舍看上去確實漂亮,只是沒有一點點母校的親切感。
記憶中的小學是一片老房子,它的北面是一所叫北天竺的寺廟,大部分的校舍是它的附房,而小學的大禮堂是寺廟大殿改成的,大禮堂的舞臺下面黑漆漆的,是我們捉迷藏的好去處,大禮堂的樓上是高年級的教室;南面是一塊操場,我們在這里做游戲、上體育課;學校正門口的西側是一個寺院,名戒珠,大門左右蹲著兩只滑溜溜的石獅子,門內正中是一尊碩大的王羲之像,我一個小孩從外面望進去有點慌兮兮的,從來沒有敢越過高高的門坎,正應了一句“不敢越雷池半步”。戒珠寺正對的是蕺山街,根據王羲之的典故這街上設有好幾處景點,如墨池、躲婆弄、蕺坊橋、題扇橋。外地游客到了這里一定很有興致。
這條街上還有我的幾個初中同學。班長年長我二歲,確實是有班長的樣子,會關心照顧人。高中時從學校去參軍,因為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到了部隊被首長發(fā)現才能,委以連隊通訊員。印象最深的初中同學,比我們小一歲,身材瘦瘦的,很用功,學習成績好,現在是知名教授、博士生導師。
沿著蕺山街往南,題扇橋過去一點右拐就是我們讀初中的學?!B興四初。與蕺山街T型相交的是西街,戒珠寺正好在這交接處,西街從東到西也就二百米長?,F在整條街上開得最多的店鋪就是小飯店了,但要論誰的歷史悠久,則哪家都不能與“西街飯店”相比,我們叫它“阿毛飯店”,是因為老板娘的小名叫“阿毛”,是土生土長的西街人。我們老同學相聚有時會到這“阿毛飯店”,飯菜口味確實不錯,有些菜是五星級酒店都沒有的,大家常常邊吃邊聊邊回憶……
隨著二十多年前中興路的開發(fā),紹興老城區(qū)實施大面積拆遷,昌安街沒有了,三腳橋也沒有了。慶幸傍著書圣王羲之大名,這個區(qū)域才得以保護下來,現在的書圣故里面貌煥然一新,華燈初放,更加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