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瑾媛 黃春華
摘要:為解決近期網絡教學帶來的難題,文章以遠程教育的理論基礎為依據,構建基MOOC+直播的混合式網絡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并將其運用于實際分析。從實踐效果來看,該模式有助于增加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線上學習的趣味性,最終達到提高網絡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MOOC;直播;混合式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16-0153-02
2020年1月27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fā),教育部發(fā)布了“各院校推遲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的通知并提出“停課不停學”的倡議,隨后各地教育部門紛紛響應。這安排看似“無奈之舉”,但從兩年前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的“互聯網+教育”來看,互聯網與教育相融合已是必然趨勢,此次“集體網課”也將為日后學校逐步實現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寶貴的經驗。
1 網絡教學理論依據
遠程教育是網絡教學的發(fā)展基礎,起源于19世紀60年代英國的函授教育,雖然遠程教育和網絡教學的方式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但遠程教育的探索發(fā)展過程仍可為網絡教學提供理論基礎。
1.1 獨立和自主學習理論
該理論體系主要涵蓋幫助組織理論、獨立學習理論以及互動距離理論,這三種遠程教育理論雖表述的具體內容及側重點各不相同,但它們之間有所聯系,核心思想均弱化了教師和教育機構的作用,同時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該理論體系從側面反映出,教師只有嘗試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網絡教學效果。
1.2工業(yè)化理論
遠程教育的工業(yè)化理論最初來源于工業(yè)生產的流程和技巧,其通過聯系教育與工業(yè)制作流程中的合理化安排、勞動分工、大規(guī)模生產等特點,從本質上剖析遠程教育的規(guī)律,三大福特主義模式的形成則進一步指導遠程教育的發(fā)展。相較于獨立和自主學習理論,工業(yè)化理論肯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同時更為注重教學材料的功能,表明網絡教學過程應流程清晰、分工明確,并恰當運用教學所需材料(如教學平臺、授課資料等),方可達到理想教學效果。
1.3 交互作用與通信理論
交互作用與通信理論結合了前兩種理論的主要思想,表明遠程教育既需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又需要教師運用合理手段,對課程內容、教學材料進行整理,并為學生學習提供必要的學習幫助。這一理論體系為當代網絡教育提供基礎,其思想亦是現下開展網絡教學工作必須重視的,表明網絡教學應事先制定好學習的內容,合理運用網絡資源,在學生根據內容資料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按照不同學生的進度和需要提供咨詢答疑和教學輔導。
2 混合式網絡教學設計
與面授課堂相比,網絡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綜合三大理論體系的基本思想不難發(fā)現,只有選擇好教學的渠道和手段,教師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過程和開展教學活動。
2.1教學平臺的選擇
近期不少師生在直播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遭遇了網絡卡頓、平臺崩潰、頻繁掉線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教與學都陷入了困境,因此選擇好的教學平臺是網絡教學的首要任務。使用單平臺教學固然方便,但如超星學習通本身的作用更傾向于幫助教師關注學生學習情況,一旦將之用于直播授課,服務器無法承受巨大的流量沖擊,造成了近期平臺頻繁崩潰的結果。經反復實踐發(fā)現,同時運用騰訊課堂和超星學習通兩個平臺能夠在功能上形成互補,前者強大的服務器可以實現直播教學的效果質量,而后者功能的多樣化則更便于教師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
2.2混合式網絡教學設計思路
從發(fā)展過程來看,當下網絡教學更明確傾向于以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的幫助管理為輔,顯然網絡教學以面授課堂的教學方式開展是完全不可行的。本研究在開展網絡課程之初對參與《金融學》課程的12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22名學生未選擇,36名學生喜歡課程全程教師直播,70名學生喜歡MOOC自學與教師直播相結合。結合學生私下反饋希望自行學習,網絡教學應合理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加強對MOOC資源的整合,以MOOC為主直播為輔的方式進行(如圖所示),做到學生自學與教師輔導相結合。其中教師應按課程安排,事先上傳優(yōu)質MOOC資源和相關教學資料至超星學習通,為學生提供自學資源;再利用學習通的統(tǒng)計和作業(yè)板塊,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掌握情況,并根據學生需求定期或隨機開展直播授課,深入講解學生未掌握的內容及重點難點,同時為其提供疑問咨詢和解答;隨后通過討論板塊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現實案例、金融問題進行探討分析,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后以活動板塊調查問卷為手段,了解學生的教學評價及教師的改進方向。
3 混合式網絡教學實踐
根據教學設計思路,本研究將MOOC+直播的混合式網絡教學模式運用到《金融學》課程實踐中,其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五個階段,涵蓋了課程前中后三個時段。
3.1 資源整合及資料準備
該階段為教師的課前準備階段,主要是整合MOOC資源和準備教學資料。由于本研究是基于《金融學》進行探索的,且網課內容需要與面授內容相銜接,因此需根據課程安排整合中國大學MOOC資源,盡可能選擇內容與教材相近的優(yōu)質MOOC資源,同時設置視頻學習比重及任務點,便于教師追蹤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課件中標明教材重難點,并將其上傳至超星學習通,供學生配合視頻進行學習,確保學生完成教學要求。
3.2 進度關注及作業(yè)分析
由于學生時間和精力有限,MOOC學習內容不宜過多,大概占50分鐘,而課堂的剩余時間,學生可按照自身需要記錄重點或復看視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利用剩余時間完成作業(yè)。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可利用學習通的統(tǒng)計板塊關注學生學習進度,并查看每個視頻的彈幕情況,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并于課后分析學生提交的作業(yè),了解其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再根據作業(yè)記錄錯誤較多的題目,安排后期直播授課的重點內容,由淺入深、詳細分析相關知識點,幫助學生整理思路。
3.3 深入講解及輔導答疑
相較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MOOC+直播的混合式網絡教學針對性更強,學生能夠自己學習的內容可以略談,而將主要精力放在其不懂的地方。騰訊課堂直播主要根據學生提問和作業(yè)情況,以兩周一次定期和按需增加的方式開展,教師講授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用于對近期學習章節(jié)的重點講解和歸納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可通過直播間的討論區(qū)或舉手功能提出疑問或問題回答,當教師口頭表述無法使其理解時,還可以借助白板功能進行板書;或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弄明白的同學語音給不明白的同學進行講解,如此一來在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課堂活躍度及聽課積極性。
3.4 討論引導及互動發(fā)布
教師課后利用學習通的討論板塊發(fā)布相關話題,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避免個別學生會因為觀點與教師不同而不敢參與討論,在此過程中只要討論不出現原則性錯誤,教師則充當論壇管理員的角色關注討論的動向,僅維持板塊和學生的秩序。若某些觀點較多時,教師還可以對不同觀點分別進行歸納總結,并以選擇題形式發(fā)布問卷,進而增加問題探討的趣味性,并通過不同觀點的展示,提高學生辯證思考和全面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解讀經濟現象的思維方式。
3.5 反饋總結及模式調整
每隔一段時間(如半個月或一個月),教師可以發(fā)放相關問卷調查學生對網絡教學的感受和建議,并總結吸收其中有效反饋和新穎建議,對課堂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創(chuàng)新,達到課堂學習的目的同時,使教學過程更貼合學生需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真正做到基礎理論中所說,學生能夠在學習上擁有足夠主動性和獨立性,而教師則在關注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引導和評價即可。
4 結語
自教育部提出“互聯網+教育”的理念以來,各學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均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此次疫情則更是推動了網絡教學的發(fā)展。相較完全直播和完全MOOC的網絡教學方式,本研究發(fā)現MOOC+直播的混合式網絡教學模式要更受學生歡迎,在現有優(yōu)質MOOC資源的基礎上,通過騰訊課堂直播深入講解重難點及解答學生疑問,再利用超星學習通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增加線上學習的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并提高網絡教學效果。然而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時間較短,仍處于探索階段,學生的反饋和建議不足,后期需要眾多教師一起來探索、實踐,最終推動“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焦建利,周曉清,陳澤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⑶:106-113.
[2] 馬東娟,楊永光.綜合職業(yè)能力本位下職業(yè)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6):4,6.
[3] 翟嘉.互聯網時代金融學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6(A3):39-40.
【通聯編輯: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