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揚
在動畫電影《恐龍當家》中,小恐龍阿洛因為恐懼而不敢離開家,一有風吹草動就害怕得直打哆嗦。在幫媽媽干活兒的過程中,阿洛還特別害怕比他渺小的雞群,總是被雞群追著滿處跑,甚至想讓媽媽給他換一個活兒。在一次意外中,阿洛的爸爸為保護他而被洪水淹死了。從此,阿洛必須自己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沒有爸爸的保護,他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勇敢起來,擔當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后來,在人類朋友點點被翼龍抓走后,阿洛終于克服了恐懼,爆發(fā)出無畏的勇氣和力量,打敗翼龍救出點點,面對山洪迎難而上,使點點化險為夷……
《恐龍當家》中所描述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很常見。細心的家長不難發(fā)現(xiàn),在孩子每一階段的生活、學習中,總會有讓孩子感到恐懼的事,無論是讓孩子感到畏懼的自然現(xiàn)象,還是讓孩子感到壓力的學習,抑或是孩子對于融入陌生環(huán)境的膽怯……都會讓孩子感到恐慌、茫然和不知所措。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不應(yīng)該嘲笑或者袖手旁觀,而應(yīng)該一步步引導(dǎo)孩子戰(zhàn)勝恐懼,讓孩子無懼未來,更加堅強自信。
恐懼,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從幼兒時期開始,對陌生事物及環(huán)境的排斥,產(chǎn)生了人最初級最原始的恐懼,這是一個人在成長中必然經(jīng)歷的過程。當孩子對周圍的感覺由恐懼變成了興趣,就開啟了對外界探索的欲望,踏上成長的第一步。在這個步驟中,家長可以盡可能地對孩子進行引導(dǎo),而不要強加干涉。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東西,比如用毛絨玩具、模型等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孩子都曾經(jīng)害怕獨自一人去廁所,必須要有家長陪著才敢去,有的家長便會嘲笑和斥責孩子膽小,這樣做反而會適得其反,給孩子帶來心里陰影;家長不妨放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毛絨玩具在廁所里,當孩子不敢去廁所的時候,告訴他,有他的“好朋友”在廁所里陪伴著他,而且要讓孩子在上廁所后將心愛的玩具帶出來,從而鼓勵孩子自己去廁所,家長這樣做可以不動聲色地讓孩子邁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恐懼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對于事物的不了解而產(chǎn)生的,這是人之常情。當對事物了解了之后,孩子的恐懼感自然而然會消失。對于知識面尚淺的孩子來說,家長應(yīng)該多向孩子講解令孩子害怕的事物的原理,這樣既能給孩子普及科學知識,又能開闊孩子的視野。
很多孩子都怕打雷,家長可以在下雨天打雷的時候,帶孩子望向窗外,給孩子講解下雨天打雷的科學原理。與此同時,家長要給孩子普及防止雷擊的安全知識,如雷電天氣時不要躲在樹下、在室內(nèi)盡量不使用電器等科學安全常識,這樣既消除了孩子對打雷的恐懼,趁此機會也讓孩子對防雷有了認識和了解。
恐懼是每個人都有的,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即使成年人也會有很多讓我們感到害怕的東西。面對恐懼,我們有比孩子更加強大的心,而孩子還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這就需要家長引導(dǎo)孩子敢于面對讓自己恐懼的事物。這些說起來簡單,其實把握尺度是很有學問的。
舉例來說,有的孩子怕狗,家長不要直接買只狗送給孩子,或逼迫孩子親近鄰居家的小狗,而應(yīng)該找一些有關(guān)狗忠誠可愛、保護主人的動畫片或影視劇,讓孩子從作品情節(jié)中反復(fù)感受狗是人類的朋友,健康的狗都是善良無害的動物。然后再給孩子買一些狗狗公仔,印有狗的衣服、床單等,讓孩子逐漸接受。最后,再視孩子的具體情況和反應(yīng),鼓勵孩子和親戚、朋友家的狗狗適度接觸,讓孩子摸摸狗的頭和身上的毛等,幫助孩子逐漸消除對狗的恐懼。
孩子的恐懼感多是出于焦慮與無助,家長可以在陪伴孩子一起做游戲時,利用虛擬的場景和人物,構(gòu)建一個充滿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通過繪聲繪色地講述,甚至是角色扮演的形式,鍛煉和鼓勵孩子克服恐懼。比如,由爸爸扮演“大灰狼”,孩子和媽媽扮演“小兔子”。游戲剛開始的時候,小兔子們被大灰狼追著欺負,小兔子們只能逃跑,表現(xiàn)出十分無助的樣子,但是小兔子們不害怕,想辦法戰(zhàn)勝大灰狼:可以把大灰狼關(guān)在門外,告訴孩子,門是十分堅固的,大灰狼進不來;也可以提示孩子怎樣設(shè)置陷阱去困住大灰狼,最終取得勝利。這類游戲能教育孩子遇到恐懼的事物時不要害怕,一味地逃避是沒有用的,只有想辦法解決,才能走出恐懼的陰影。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讀書是靜態(tài)的,行路是動態(tài)的,書中的知識畢竟有限,只有在行路的過程中眼觀耳識才能補其不足。孩子要想克服恐懼,需要家長利用閑暇時間帶孩子多出去走走,這樣才能增長見識和鍛煉膽量。
家長帶孩子外出不局限于跋山涉水,哪怕只是到家附近新開業(yè)的購物廣場逛逛、去郊野公園踏青及野餐、去參加公益活動等。當孩子見得多了,聽得多了,接觸得多了,應(yīng)變與適應(yīng)能力強了,也就更能放開自己,更能坦然地面對環(huán)境的變化,在面對自然、與人交流中漸漸克服恐懼感。
有的家長平時愛看恐怖電影、玩恐怖血腥的電腦游戲、愛談?wù)撘恍棒[鬼八卦”,或者有的家長本身的心理承受力比較脆弱,遇到一點兒小事就大呼小叫。孩子受到家長不良習慣的影響,自然會變得畏首畏尾。
在和孩子的日常相處中,爸爸要展現(xiàn)出男子漢勇敢堅毅、有擔當?shù)臉幼?,媽媽要表現(xiàn)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樣子,只有家長給孩子一種坦蕩正直、值得信賴和依靠的感覺,孩子才能更勇敢堅強。
孩子只有在與恐懼的“博弈”中得到成長和蛻變,才能成為更強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