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龍氏家乘迪光錄》為貴州省錦屏縣亮寨長官司龍氏長官家譜,有清代道光和同治兩次編修版本,其體例獨特,融合了方志與家譜的功能,是研究清代苗族土司經(jīng)濟與社會的重要文獻(xiàn)資料。前后兩修版本家譜比較,體現(xiàn)了清代苗族土司家族史的層累建構(gòu)特色。
關(guān)鍵詞:苗族;土司;家譜;迪光錄
中圖分類號:C952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674 - 621X(2020)05 - 0034 - 05
亮寨長官司位于今錦屏縣敦寨鎮(zhèn),明初設(shè)。據(jù)龍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年),龍政忠以功除授不支俸承直郞亮寨長官司正長官之職,管轄20余寨,1“原額戶口人丁俱系黑苗”。2由明及清500余年,龍氏世襲長官之職。
一、《龍氏家乘迪光錄》編修概況
清代亮寨長官司龍氏家譜名稱為《龍氏家乘迪光錄》(以下簡稱《迪光錄》),所謂“迪光”乃取《尚書》“迪惟前人光,施于我沖子”之意,也即繼承和弘揚祖先的光輝和美德?!兜瞎怃洝肥仔抻谇∷氖吣辏?782年),“吾亮寨龍氏族譜,自乾隆壬寅春,長官祐周倡首,仁山先生主筆,業(yè)已有成書矣。然未付剞劂”。3祐周即長官龍世寧,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承襲,嘉慶四年(1799年)因病休致。4仁山即副榜舉人龍文和(字涵春號仁山),生于雍正三年(1725年),幼時家貧,十歲始就館,過目成誦,十六歲應(yīng)童子試,黎平知府蔡時豫奇其才,拔為第一。然“小試冠軍,鄉(xiāng)闈輒蹶”,乾隆十八年(1753年)再次參加鄉(xiāng)試,只考中副榜舉人,“郁郁不得志,乃放浪形骸,借酒杯澆壘塊,嬉笑怒罵,大有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感”,以開館授徒維持生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時年61歲始就思南府安化縣學(xué)教諭,嘉慶二年(1797年)告歸,次年去世,享年73歲。“生平筆墨最多,然多不留草,隨手散失,今僅存者,吾家譜一書”。5
龍文和開創(chuàng)了獨特的家譜體例。《迪光錄》不僅記錄家族譜系,追溯祖德宗功,制定家法族規(guī),考訂家族禮儀及典章制度。而且融入方志的體例,系統(tǒng)的記錄了所轄村寨的山川形勝、歷史沿革、風(fēng)土人情、人丁田賦等,特別是編撰了大量的家族人物傳記和詩文集?!凹易V一書,先生手自著述,序、傳、詩、賦,各體略備。不知先生之為人,讀先生所修之譜可見矣。于戲,不有先生,其能成是譜哉?”6
嘉慶八年(1803年),亮寨龍氏族人龍文廣(字約齋)任江西贛縣縣丞,于是《迪光錄》的續(xù)修本在江西雕刻印刷?!叭ツ觊L官祐周慨然念族譜之既自我手抄,不可不自我而壽諸梨棗也。乃復(fù)約集宗族,隨力捐資,聊授梓人,刊垂久遠(yuǎn)。時族人亦莫不踴躍從事,公議族孫泰、同長男起敬來江。適予奉咨借補贛丞,蒞任伊始,不禁為之欣然色喜曰:汝輩為刊譜來哉,是吾心也。事不可緩,爰約稿本,公馀細(xì)閱,落補訛正,越月開雕,又越月而工竣”。1“因壬戌藉約齋先生仕吳之便,譜自江西修來”。2這是《迪光錄》第一次雕刻印刷,然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嘉慶版本的遺存。至今遺存的《迪光錄》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和同治三年(1864年)龍紹訥兩次續(xù)修版本。
龍紹訥號木齋,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亮寨司龍氏族人中少有的2位舉人之一。其天資聰穎而命運坎坷。5歲失父,9歲失母,8歲就館,讀四子書,不數(shù)遍能成誦。然科場久困,道光元年(1821年)為廩生,從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科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科,凡經(jīng)6科鄉(xiāng)試均落榜。道光十六年(1836年),提學(xué)使賈亮才視學(xué)至黎平,置一等第一,謂其“文賦并佳,經(jīng)藝尤絕,可冠通省”。巡撫賀長齡促赴貴山書院肄業(yè),雅意栽培。道光十七年(1837年)入貴山書院,布政使慶格給膏火銀30金,道府俱有饋贈。該年赴丁酉科,中貴州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時年已45歲。從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凡經(jīng)3次會試均不中,大挑也未能入選。3自嘆辜負(fù)了巡撫賀長齡的期望:“訥質(zhì)駑下,非遠(yuǎn)到器。”“中丞不負(fù)余,余負(fù)中丞多矣?!?以開館授徒維持生計。
二、《龍氏家乘迪光錄》的主要內(nèi)容
道光版《迪光錄》共七卷。卷首含序言和宗族圖。卷一含“君恩第一”和“祖德第二”兩章。卷二含“地靈第三”和“人杰第四”兩章。卷三含“舊典第五”和“遺文第六”兩章。卷四至卷六為世系表。同治版《迪光錄》是在道光版的基礎(chǔ)上重修的,體例一致,合卷首共八卷。由于“遺文第六”新增了大量記、傳、論、考,以及詩、詞、歌、賦等,因而將其單獨作為卷四。卷五至卷七為世系表?,F(xiàn)以道光版《迪光錄》為例,介紹其內(nèi)容梗概。
卷首為序言和五服圖、宗祠圖等,其中有多篇贈序為地方官員或朝廷官員所作。龍氏族人或以行政隸屬關(guān)系或師生之誼求序于地方或朝廷官員,因而其序言作者不乏當(dāng)時的名臣顯宦,如軍機大臣蔣攸铦,貴州巡撫賀長齡等,他們的序言以儒家倫理為核心,宣揚文教,以激勵龍氏族人。如康熙四年(1665年)黎平知府馮萼舒的贈序:“使宗族人人有繼繼承承之思,處則為家之令子,出則為國之良吏。于以鼓吹休明,而匡扶時事,不亦善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黎平知府王勛的贈序:“予惟廣教化,美風(fēng)俗,使地方人知尊祖敬宗,于焉親睦,固太守事也。相與立師以教之,篤恩以聯(lián)之,于以發(fā)其孝弟之心,而長其惇睦之意,行見禮族之盛,達(dá)于州閭。予守茲土,亦樂夫俗之有成而可為鄉(xiāng)里法也。君與宗族勉乎哉?!奔螒c八年(1803年)誥授中憲大夫江西分巡吉南贛寧兵備道蔣攸铦的贈序:“君其更自振拔,以為宗族典型,異時蟬聯(lián)鵲起,必有高自位置,勛業(yè)軒天地?!钡拦馐吣辏?837年)貴州巡撫賀長齡的贈序:“龍生之所以拔起特出者,其來有自也,龍生勉乎哉?;窒染w即迪前光。爾能為家作白眉,即能為吾副青眼也?!钡拦舛荒辏?841年)中書舍人刑部主事軍機處行走貴州陜西大主考王積順的贈序:“讀其書,嘉其志,勉綴數(shù)語,弁諸簡端,君其持歸,以示族人,使皆克自樹立,以無廢前勛,則舊兩知交,亦與有榮施矣?!?/p>
卷一包含“君恩第一”和“祖德第二”兩章,君恩收錄朝廷頒發(fā)的誥勅,祖德收錄祖訓(xùn)和家訓(xùn)。
卷二包含“地靈第三”和“人杰第四”兩章。地靈記錄了祠廟、山川、村寨、丁糧、沿革、風(fēng)俗等,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了亮寨土司所管轄村寨的經(jīng)濟與文化概貌。人杰主要是人物傳記,其人物類型大致分四類,一是重要土官傳記;二是讀書士人傳記,三是道德楷模;四是烈女節(jié)婦等。
長官傳記有《政忠公傳》《永福公傳》《長官華國公傳》《遯園居士傳》。政忠公為明代亮寨長官司首任長官,于元末明初率兵入黔,征剿白巖塘、銅關(guān)鐵寨等處,因功除授不支俸承直郎世襲長官之職。龍永福為亮寨司第六任長官。明成化年間,清水江苗叛,龍永福率兵隨都督李震征伐,于白崖塘陣亡。華國公即龍文炳,清初繳還前明印信,仍授原官,后又?jǐn)[脫吳三桂政權(quán)的控制,遠(yuǎn)赴廣西向清軍投誠。遯園居士即龍紹儉,是亮寨龍氏土司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性人物。龍紹儉于雍正七年(1729年)襲職土官,好讀書,有志科舉。雍正十三年(1735年)應(yīng)貴州學(xué)政晏斯盛疏請,上諭恩準(zhǔn)龍紹儉參加鄉(xiāng)試,自是清代土官有科舉之例。從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龍紹儉6次參加鄉(xiāng)試,均不第?!叭黄溆鲭m塞,其氣益豪,故屢與多士角技于黃茅白葦間,覺得失無足介意者”。其著述甚多,“有周易圖說二卷,全黔人鑒一卷,廣義四卷,詩古文八卷,聲律易簡二卷,黎平府志十五卷,無力付剞劂,藏諸篋笥”。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檢舉知府王勛索賄,卻被反坐誣陷,父子俱被安插安慶,而長官之職由其侄龍世寧承襲。這是一樁懸案,《迪光錄》語焉不詳,從留下的蛛絲馬跡發(fā)現(xiàn),龍紹儉父子是乾隆三十六(1771年)年檢舉知府王勛,次年被反坐誣陷而獲罪。然而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知府王勛卻應(yīng)副榜舉人龍文和之請為《迪光錄》作序,其中之恩怨曲折不得而知。
讀書士人傳記則有《嘉會公傳》《為光公傳》《約齋先生傳》等。讀圣賢書,學(xué)優(yōu)登仕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途徑。清代亮司龍氏族人中舉人有龍亨極、龍紹訥2人,副榜舉人有龍文烻、龍文和、龍月3人,貢生則有龍文廣等13人,其他采芹食餼,入府學(xué)或縣學(xué)為諸生(秀才)者約200人。然而入仕為官者只有龍亨極任四川安岳縣知縣,龍文廣任江西贛縣縣丞,其他龍文烻、龍文和只任縣學(xué)教諭,而舉人龍紹訥以開館授徒了卻一生。仕路雍塞,讀書人皓首窮經(jīng)而一無所成,萬丈豪情終被歲月磨滅,造成了極大的人才浪費,加劇了傳統(tǒng)社會的僵化。如《為光公傳》:“年十二為郡諸生,宗黨咸曰國士。方為光公少時,嘗語人曰:以吾取科第如拾芥,但念老母景薄桑榆,年不逾四十,便當(dāng)呈請終養(yǎng)耳。聞?wù)呋蛐ζ淇?,有識者未嘗不諒其言由中出也。公自乾隆甲子鄉(xiāng)試,郁郁不得志,后屢試屢蹶。庚辰恩科,同考官力薦之,復(fù)不售,已而赍志以沒。人才生之實難,而折之甚易,良不可解者?!?/p>
道德楷模傳記如《向東公傳》《希圣公傳》等。向東公為庠生,父早亡,事母至孝。母病重,百藥無效,向東公夜半焚香禱告上天,割大腿肉為藥引。母病稍有好轉(zhuǎn),或許是回光返照,向東公又刮腿肉以進(jìn),終不能救。而向東公在精神與肉體的折磨下,一年之后也隨母而去。向東公之孝,可謂愚昧。然而如傳記作者所言:“然事當(dāng)無可如何之際,有不出于是而不得者,至性至情,一時之激發(fā),遑計后世之褒貶哉?!痹诔缟猩衩鞯臅r代,希望以此感動上天而發(fā)生奇跡,出現(xiàn)這種行為也就不難理解。希圣公即舉人龍紹訥之兄,紹訥為繼母舒氏所生。父親去世時希圣尚未婚,其母、繼母、繼祖母也相繼去世,希圣“殯殮盡禮,無所失”。為了讓其弟紹訥專心讀書,不讓家務(wù)事累弟,對其學(xué)業(yè)督勸甚嚴(yán),每日親至學(xué)館巡視。而紹訥也終于學(xué)有所成。
亮司龍氏族人的家眷中,有為夫徇情者如安人朱氏,聞夫龍永福長官戰(zhàn)死白崖塘,哭夫至清水江而亡。1有含辛茹苦,苦撐家計如長官龍?zhí)煜橹薨踩绥娛?。龍?zhí)煜榉揭u長官之職而故,鐘氏撫子龍沛為長官,后龍沛沒,又撫孫紹儉為長官,“風(fēng)晨雨夕,曾不少安。至孫男孫女婚嫁粗完,而安人精血已耗盡矣。以一身而肩數(shù)代之任,吁,難矣哉”。2其他龍氏族人中的烈女節(jié)婦,當(dāng)其夫亡故之時,有的尚屬妙齡,而矢志守節(jié),仰事父母,俯育遺孤,幸運者或邀旌表,聊以慰藉,更多則如空谷幽蘭,寂寞無聞。甚至有未曾生育而守寡者如龍文燽之妻楊氏,方結(jié)婚八月,其夫即亡,時楊氏21歲,守節(jié)50年,年70而卒,死后歸葬母家祖墳。其弟作墓志銘,道盡其凄苦寒涼:“玉都促駕,良人仙鶴之游。日夜回腸,嫠婦孤舟之泣。云無從而空滅,酸釀曉窗。風(fēng)何本而自生?愁添暮葉。芳華幾許,恰周三七之春。情好如何?才圓二四之月?!薄叭咧骸奔捶箭g21歲,“二四之月”指結(jié)婚才8個月,良人即駕鶴西去。膝下無一子一女,耿耿長夜,獨對寒燈?!皵?shù)雁更于孤枕,耳來楚楚鵑聲;睇鬢影于寒燈,彈去絲絲靨淚。妝臺塵滿,寂寞菱花,衣篋霉生,凄其蠶唾。那堪拉素娥而共話?惟有對皎月以盟心。使其鳳去雛遺,尚可戀丹山而養(yǎng)威翮。即令驪飛珠在,猶當(dāng)依碧沼以儲夜光。然而膝下寒生,痛片毛之烏有。掌心冷透,悲顆粒之奚來。堂鳴雀而室鳴蟬,袛此春秋唱和。指翩蜂而爪翩蝶,惟茲朝夕往來。在吾姐月冷風(fēng)涼,每恨單魂地角。而弟等傷心酸鼻,何忍只魄天涯?爰安厝于佳城,因表微而勒石”。3
卷三包含“舊典第五”和“遺文第六”兩章,舊典主要包含儀注、家規(guī)、履歷三項內(nèi)容。儀注考訂了宗祠祭祀的典章制度,含祭祀儀式及祭祀時唱頌的歌詞和祝文。家規(guī)包含族譜的編修和管理、繼嗣原則、族中差役的攤派、祠堂公產(chǎn)的管理以及與祭祀相關(guān)的規(guī)范等。亮寨長官司龍氏履歷則詳細(xì)記錄了歷任長官承襲時間。遺文則為涉及本地風(fēng)土人情的詩文集,如其中之亮司八景詩、黎平竹枝詞和榕城竹枝詞等都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學(xué)價值。由于亮寨龍氏文人眾多,文學(xué)作品宏富,自然不能兼收并蓄。道光《迪光錄》規(guī)定:“遺文僅取其有關(guān)譜系者錄之,余則不勝錄也,故且從略。”1同治《迪光錄》規(guī)定:“遺文僅取其有關(guān)吾司吾族者錄之?!币蚨?,遺文對于研究地域社會與文化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三、層累建構(gòu)的家族史
龍氏為湘黔邊苗族侗族聚居區(qū)的大姓,大率皆以宋代龍宗麻、龍宗朝、龍宗靈、龍宗廷、龍宗旺五公為遠(yuǎn)祖。長房麻公總祠位于湖南綏寧縣東山;次房朝公居于湖南常德桃源,其后裔散居于湘渝之間,未發(fā)現(xiàn)總祠;三房靈公無后;四房廷公總祠位于湖南會同縣巖壁;五房旺公總祠位于湖南芷江縣大龍。五公之父禹官,禹官之父采濂,禮重所自出,故以五公為宗者,一般以五公之祖父采濂公為遠(yuǎn)祖一世,而五公為三世。亮寨龍氏自敘為四房廷公之后,本支一世祖即亮寨長官司首任長官龍政忠為采濂公之下第二十三世。如《亮寨龍氏履歷》摘錄如下:
一世祖采濂公,字啟儒,應(yīng)天黃地人,生宋真宗景德二年丙午五月朔三日午時,中仁宗嘉祐庚子舉,任浙江會稽縣令,始遷居河南衛(wèi)輝淇縣,復(fù)移居汲縣……子二:長禹官,次禹甸。
二世祖禹官,字相承,生宋仁宗辛未正月二十四日亥時,初任南昌節(jié)置副使,升黔楚安撫招討使。子五,宗麻、宗朝、宗靈、宗廷、宗旺。
三世大伯祖宗麻,字慶田,一字元爵,一云字學(xué)禮,生宋仁宗三十四年甲午八月十二日未時,初任浙江太和縣,復(fù)升湖南總管使及宣撫處置副使,哲宗紹圣元年甲戌九月九日戌時卒,葬水口龜形下,與父同封王……一子望霖,世居綏寧東山鐵沖,此東山龍姓一支之始也。
三世次伯祖宗朝,一字廷爵,一字學(xué)賢,宋仁宗元年三月三十日辰時生,中河南開封府舉,登宋哲宗乙丑進(jìn)士,任吳縣承議郎……一子名顔字紹淵,妣廖氏,世居常德桃源,此常德龍姓一支之始也。
三世三伯祖宗靈,字侯爵,一字學(xué)翔,葬黔陽東門外大路旁荷葉形渡口,妣趙氏,葬黃芽金子嶺,無嗣。
三世祖宗廷,字慶爵,一字學(xué)淵,宋仁宗丙申三月初五日巳時生,哲宗癸酉中南昌鄉(xiāng)試舉,任江夏宣教郎,致仕歸自鐵沖,徙居會同城東清溪舊寨之紅花園,后遷巖壁……二子霦、霨,世居巖壁,此巖壁與亮寨龍姓一支之始也。
三世叔祖宗旺,字元爵,宋哲宗時為行營留守經(jīng)略,元加贈光祿大夫……一子鱗,妣馬氏,世居沅州大龍,此大龍龍姓一支之始也。
自鼻祖采濂公至汝一公凡二十二世。汝一公,明歲貢……生子三:長顏魁字政科,居會同巖壁;次顏殿字政朝,居四川成都府城內(nèi)朱家巷;三顏弼字政忠,居亮寨司。2
道光《迪光錄》之《相承公傳》敘述了龍禹官身任黔楚安撫招討使,其子宗麻繼其后為荊楚宣撫處置副使,父子鎮(zhèn)撫苗蠻,苗民畏威懷德數(shù)十年。父子死后,誠州(今湖南靖州)苗民復(fù)叛,禹官父子英靈不泯,助官兵以討伐苗亂。紹圣二年(1095年)冬十月之十八日,朝廷追封禹官為天封德圣王,其子宗麻為天威得勝王。紹圣四年(1097年)秋九月一日,禹官之夫人羅氏被追封為宣誥一王。3而同治《迪光錄》之《相承公傳》則稱龍禹官的王號為神威顯應(yīng)掃峒王,羅太夫人為一王陰烈夫人。4姑無論禹官父子的偉績丹心于正史無從考證,僅就前后《迪光錄》兩篇《相承公傳》而言,同一人在相同時間被封的王號不同,便令人生疑。且前后《迪光錄》均錄有龍禹官父子及羅太夫人被封王的圣旨即封爵制,行文也大相徑庭。又如龍政忠夫人趙氏被皇帝封為安人的誥命,前后《迪光錄》也是兩個版本。由此可知,家譜中穿插了修譜人的附會或想像。
又如亮寨龍氏第一任長官龍政忠,前后《迪光錄》均有《政忠公傳》,前譜之傳較簡而后譜之傳多詳,前譜所記龍政忠的事功,只有明初率兵征剿銅關(guān)鐵寨寥寥數(shù)語,其生卒時間也缺如。而后譜之傳則記政忠公少年時好交游,不事生產(chǎn)。元末天下鼎沸,中原無主,公仗劍從戎,率兵入黔?!肮辉唬禾煜率?,大勢可知矣。人貴自立,安能郁郁,久寄人籬下?乃率眾入黔,與新化歐陽諸司先人分域而治。公守亮寨,號集附近諸寨民,曉以大義,諸寨翕然從之”。洪武三年(1730年)偕諸長官司長官入朝,天子嘉之。四年(1731年)征伐銅關(guān)鐵寨,因功除授不支俸承直郎世襲亮寨長官司之職?!肮首谘拥v五年戊午七月,沒明洪武八年乙卯二月,年五十八歲”。 該傳記中的政忠公有言有行有德,壯士之風(fēng),躍然紙上。體現(xiàn)了家族歷史層累建構(gòu)的色彩。
前后譜比較,不僅政忠公的行跡不同,而且從政忠公之后數(shù)代的長官世系也多淆亂,甚至同一版本家譜中也多有抵牾。如表1。
同治《迪光錄》收錄了道光七年(1827年)長官龍家謨上報朝廷的《親供冊》,將祖先歷史溯自漢代。“正長官蔭襲龍家謨,年貳拾伍歲,本司官,籍貫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人,狀供遠(yuǎn)祖于漢時有功,歷授本司正長官職事。自漢唐宋元明仍授前職,遺至始祖龍政忠于洪武貳年歸附,仍授前職。洪武肆年內(nèi),奉調(diào)帶兵征進(jìn)白崖塘、銅關(guān)鐵寨等處,有功,除授世襲不支俸承直郎亮寨蠻彝長官司正長官職事,頒給銅印壹顆,誥命壹道,洪武捌年貳月內(nèi)病故”。1而龍紹訥考證黎平府所轄12個長官司卻說:“迨宋及元,始立十二長官司,于是乎有長官司之職第。爾時未通聲教,叛服靡常,長官之職不過一酋長而已,與今之鄉(xiāng)老無以異,故未詳其姓字若何,里居若何,疆域若何,后嗣若何。明初,吾先人率眾保境,地方安堵如故。洪武三年辰州衛(wèi)指揮劉宣武招撫潭溪諸洞民,事載明史,吾先人偕諸司先人聞命入朝。四年,白巖塘、銅關(guān)鐵寨等處作耗,又討平之,爰授蠻夷長官司職銜,給銅印誥命,許養(yǎng)弓兵,以資彈壓,而置長官司。”2即龍紹訥也認(rèn)為,元以前未通聲教,不知長官姓氏名誰。而長官龍家謨卻自敘遠(yuǎn)祖于漢時有功,歷授本司正長官職事,顯然是對家族歷史的夸飾。
家譜編撰中,常說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然年禋代遠(yuǎn),墜緒茫茫,其間之世序倫次無從考證,文獻(xiàn)不足故也。而文獻(xiàn)不足,卻為家族史的建構(gòu)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經(jīng)歷代修譜者的杜撰與附會,便形成了前史簡而后史詳?shù)膶永劢?gòu)特色。然家譜作為建構(gòu)祖先認(rèn)同而敬宗收族的工具,對遠(yuǎn)祖圣德或豐功偉績的追溯凝結(jié)了族人的情感,其中之亦真亦幻,又何須論哉?
[責(zé)任編輯:龍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