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軍
——給小陸
今天我看到
兩條寂寞的狗
在花園里互相舔毛
一種情緒
在他們身上傳遞著
我知道這可能就是
我想要尋找的能量
但我無法得到它
一種感傷涌上我的心頭
接著我先邁左腿
而后右腿
而后兩條腿交換著
機械地丟下他們
2019.12.24
——給進苑
喬治·巴塔耶喜歡用的一個詞
與生產(chǎn)相對在十二月中旬的天空中
我看到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耗費
(沒有原因的空間空在那兒
樹木直指藍天
再之上是一望無際的空
偶爾會有一只鳥悠揚地飛過
但又迅速被純粹的空耗費掉)
最初,你會為了某事
而戒酒
而后戒煙
你說不準(zhǔn)結(jié)果會是什么
但你覺得應(yīng)該做點什么
(在你的夜晚,你想著白天
在你的白天,你想著夜晚
而后嘆氣)
等到終于把某事解決
把過程和結(jié)果綁在一起
一刀割得干干凈凈
留出許多空虛的日子
在某一個沒有偉人出生
彗星隕落的星期天
你又無緣地倒上一杯酒
點起一支煙
2019.12.25
如果有一天
你忘記了
怎樣釣魚
就請回到家里
讀《淮南子》
“臨河而羨魚
不如歸家織網(wǎng)”
然后睡一覺
醒來之后
你就忘記了
不會釣魚這件事
至少
在你還沒有到河邊之前
你都是一直會釣魚的
2019.2.28
在垂柳,魚線
老人這三個意象之中
垂柳最美
魚線最長
而老人
已將魚放回水中
因此他
空手回家
在一群人之中
最快
2019.2.28
顏軍前期的詩歌很好地打動了我,但和另外一階段的作品有明顯風(fēng)格以及藝術(shù)性上的區(qū)別,這說明了他對詩歌形式探索的極端熱愛,雖然個人以為品質(zhì)上并無差別。當(dāng)然這也符合詩歌作為獨特語言藝術(shù)本身的訴求。我們想要的是用它恢復(fù)我們對世界的直覺,為萬物重新命名,抵達存在之謎,而并非一成不變的同義反復(fù)與文字游戲。從某種程度上說,在詩歌立場上,賞析意味著背叛,因為我們所能言說出來的往往并不是詩歌所真實傳達的,詩意總是會被湮沒于賞析的句子之中,艾略特說“詩歌在尚未理解之時就會傳達出自身的意味”,這說明詩意的尋求往往是先于語言的。而一首好詩就像是一個成功的實驗,它的意義唯有在它自身唯一的形式的前提下才是成立的,自足的,不允許拆解和多余的闡釋。顏軍的詩里面,我們能看到好多冷靜的描寫,描寫事物,描寫過程,而往往是這種冷靜的描寫,會在內(nèi)心最真實的領(lǐng)域深深打動人。對于大多數(shù)寫作者來說,情感的釋放是容易的,克制卻極其困難,難度就在于如何將內(nèi)在經(jīng)驗,不表現(xiàn)于外在的情緒與句子,而隱藏于詩歌內(nèi)部形式的沉默中,造成不抒情也是一種抒情的效果。韓東說,在限制內(nèi)做事,限制即舞臺,特殊的舞臺造就特殊的美學(xué)。這個時代,我們已經(jīng)疲于經(jīng)常的抒隋,就像頭頂你習(xí)以為常的藍天,你會無意識地忽視它,然而在一種限制之下,你會重新看見它,就像縫隙中的藍天總比沒有任何限制的藍天更藍并且更讓人印象深刻。
——包進苑詩人
一個真正有自覺性的寫作者,其寫作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來看也是一種他們對抗公共經(jīng)驗的方式。在筆者看來,“第三代詩人”為漢語詩歌寫作留下來的最寶貴的財富,并不完全是語言的日?;涂谡Z化,而是一種自覺的與“公共經(jīng)驗”保持距離的寫作姿態(tài)。顏軍作為一名剛登場不久的年輕詩人,在這三首詩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接過了“第三代詩人”傳遞的火炬,并在他的語言系統(tǒng)中將其重新點燃。這三首詩有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在使用作為符號的語言時,在保持了一種任意性的同時,又并未使這種任意性在詩性的范圍內(nèi)失控,使這三首詩都有種節(jié)制的美感?!独先俗羁臁芬辉?,從題目上看,用“最快”來形容“老人”本身就自帶一種悖論式的張力。在詩中的意象運用上,詩人先用對功能性語言的策略性支持,如“垂柳”對應(yīng)“最美”,“魚線”對應(yīng)“最長”,從而將讀者帶入一種看似是陳詞濫調(diào)的旋渦之中,然后再突然間加進敘事,使這幾個意象整體化,最后,詩人用“最快”來形容這人群中的“老人”,從而使這首詩有了一種出人意料的戲劇性。《能量》一詩,從這首詩的內(nèi)容上看,詩人將兩只互相舔毛的狗這么一個非常日?;囊庀?,使其情緒化。這種情緒帶有一種神秘感,這種神秘感雖離開了意象的現(xiàn)場,卻轉(zhuǎn)化為詩意的能量,并將讀者帶到一種詩的現(xiàn)場。詩意的產(chǎn)生,就在離開情緒的過程之中?!夺烎~》一詩,很有些向第三代詩人韓東的名作《有關(guān)大雁塔》的“創(chuàng)造性致敬”的意味。在這首詩中,“淮南子”的運用很像是韓東筆下的“大雁塔”。登上大雁塔不會成為英雄,讀了《淮南子》的“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wǎng)”也不會成為捕魚高手。這種“反崇高”的語言策略,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繼承和改裝,并有了一種古老的新意。
——杜鵬 詩人
就詩歌中的“能量”一說我和顏軍進行過討論,他認(rèn)同詩人韓東“詩的任何外在形式都可以解除,唯一不能解除的是詩的能量級”的觀點,并用“卡夫卡的一些散文和寓言若分行來看,就是很明顯的詩”來證明,緊接著他又說:“但是,詩的形式對詩意并不是一無是處?!?/p>
在讀《能量》這首贈詩時,顏軍借助“兩條寂寞的狗/在花園里互相舔毛”的敘述揭示出自身經(jīng)驗所依托的現(xiàn)實氛圍,將自己的苦悶以統(tǒng)一又私密的“能量波”形式一份一份地共振出去,但這樣的感傷并沒有陷入失控的情緒,它緊隨“兩條腿交換著/機械地丟下他們”而消散。在這樣的提起和放下之間,詩意自然生發(fā)。詩的“能量”或許是在特定的敘述環(huán)境中多種意象之間產(chǎn)生的引力差異。在《老人最快》這首詩里,“垂柳”、“魚線”、“老人”三個意象的選取出自對現(xiàn)實情境的深刻體悟。作者先提供“垂柳最美,魚線最長”這樣的認(rèn)同感,而后老人的快是在把釣到的魚放生后體現(xiàn)的。在重視形式對氣息控制的基礎(chǔ)上,老人釣魚的目的逐漸被遞推到一個很高的能態(tài)上,這樣的反常性恰恰是顏軍詩歌中能量施展的場域?!澳芰俊边€會在顏軍的詩歌中產(chǎn)生怎樣的嬗變?這讓我非常期待。
——趙浩 河南大學(xué)物理與電子系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