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蘭
原文入院
我家養(yǎng)了一只大公雞,它圓圓的腦袋,紅紅的冠子,粗粗的腿。一身羽毛深紅閃亮,非常漂亮。還有它的嘴巴,特別尖利,不小心被它啄上一口,疼不可忍。
大公雞就像一個小喇叭,每天早上“喔喔喔”地打鳴,催我們早起。
大公雞還能看門呢!有一次,李阿姨從濟(jì)南到我家來做客,剛剛走進(jìn)大門,大公雞看見了,飛快地跑了過去,聳起翅膀,側(cè)著身子,擋在她的身邊。李阿姨剛一抬腳,大公雞猛地跳了起來,向李阿姨身上啄去。直到媽媽出來喊了一聲,它才離去。
診斷治療
這個習(xí)作片段描寫家里的大公雞,我們先看看它的樣子,“它圓圓的腦袋,紅紅的冠子,粗粗的腿”。如果沒有“冠子”二字,我們很難看出這是寫一只大公雞。這是因為小作者觀察得不夠細(xì)致,而且沒有抓住“與眾不同”來寫。“公雞看門”的情節(jié)很可能只是某些雞“欺生”行為,并不是它的主要特征。
我們知曉,世界上的動物千差萬別,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點(diǎn)。老虎,威風(fēng)凜凜;猴子,抓耳撓腮;松鼠,機(jī)靈可愛……只有抓住了這些特征,才能逼真、形象地把動物描繪出來,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因為每一種動物都有不同于其他動物的突出之處,所以,如果我們將這一動物與另一動物相比較,就很容易抓住與眾不同之處了。如長頸鹿跑得快,斑紋美麗,這是它的特點(diǎn),但脖子長卻是它與眾不同的特征。只有抓住“不同”這一特征,才能將動物描寫生動。
康復(fù)出院
我家養(yǎng)了一只“喔喔”叫的大公雞。它頭上紅紅的冠子像火把一樣,身上的羽毛深紅閃亮,十分漂亮。一張尖尖的嘴,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再加上那條五顏六色的翹尾巴,顯得既美麗又威武。
每天早上,大公雞早早地跳上墻頭,“喔喔喔”地打鳴,催我們早起。
大公雞還是捉蟲的能手呢!一有空閑,它就會到草垛邊,東刨刨,西找找,尋蟲子吃。有一次,剛剛下過雨,一條小蟲子慢慢地從樹下的草叢中爬了出來,大公雞看見了,一步躥了過去,用它那尖利的嘴巴一下就把小蟲子銜住了,然后甩甩頭,一副得意的樣子,把小蟲子吞進(jìn)了肚子里,享受了美味的一口。
回訪復(fù)查
修改后的習(xí)作,抓住了大公雞的外貌特點(diǎn)和打鳴、捉蟲的特征,并恰當(dāng)?shù)剡\(yùn)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大公雞“與眾不同”的外貌,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