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陳芳 何雨彤
摘要:作為旅游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旅游文本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黃果樹景區(qū)為例,對貴州省景區(qū)文本日語翻譯進行多維度的考察分析。結果表明,景區(qū)日語翻譯文本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日語誤譯、日譯表述不規(guī)范、內容刪減等方面。此外,本文通過日本對黃果樹相關的旅游解說與記述的歸納與辨析,勘校國內關于黃果樹景區(qū)的旅游文本的日語表述,以促進貴州旅游文化的對外傳播,同時為貴州旅游文化更好地進行對外傳播提供理論支持和建議思考。
關鍵詞:貴州景區(qū);旅游文本;日語翻譯;日譯勘校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8-00-04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貴州省國際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入境游也逐漸發(fā)展起來。2018年8月3日,在第三屆全域旅游推進會上,貴州省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創(chuàng)建單位,成為西南地區(qū)唯一的全國7個創(chuàng)建省份之一。據統(tǒng)計,2017年貴州省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26.79萬人次,增長了15.1%,其中接待外國游客64.84萬人次,增長了25.1%[1]。在此背景下,可以說景區(qū)翻譯的精準度直接關系到地區(qū)文化的傳播與景區(qū)形象的建構。
1 研究綜述與研究目的
近年來景區(qū)旅游翻譯問題逐漸引起了學者的關注與重視,尤其是景區(qū)旅游的英語翻譯成果較為豐碩,洪明(2006)基于接受美學的視角,探討了旅游外宣廣告翻譯中的讀者關照,強調了譯者應當通過譯文去引導讀者、創(chuàng)造讀者[2]。呂和發(fā)、周劍波(2008)聚焦旅游翻譯的定義、地位以及標準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指出方夢之教授提出的應用翻譯之翻譯三原則“達旨—循規(guī)—喻人”對旅游翻譯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
與之相對,部分景區(qū)旅游翻譯尚無對應的日語翻譯,或者景區(qū)日語旅游翻譯問題層出不窮。宮偉(2016)在借鑒公示語翻譯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日語及日本文化的特殊性出發(fā),就公示語的日譯策略提出了3點想法[4]。熊仁芳(2018)在借鑒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共識與日譯錯誤進行了分析,根據公示語示意功能將其分為7類,并探討了不同類型公示語的翻譯策略和原則[5]。祁福鼎、施文(2018)對公示語日譯現(xiàn)狀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梳理與分析,揭示了公示語日譯研究的問題點,并對此提出了5點建議,對之后的公示語日譯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6]。李小春、王鳳娟(2019)針對張家界景區(qū)的公示語英語翻譯本進行了勘誤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勘誤對策[7]。
總體而言,與景區(qū)旅游英譯研究相比,無論是研究內容的深度還是廣度,景區(qū)旅游日譯研究都明顯不足。本文在概覽景區(qū)旅游翻譯的研究內容、分析方法與考察視角的基礎上,立足于貴州省旅游的國際化發(fā)展,以黃果樹景區(qū)為調查對象,搜集與整理景區(qū)文本日譯數(shù)據,參考接受美學理論,系統(tǒng)地梳理與辨析景區(qū)文本日譯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勘校研究。
2 黃果樹景區(qū)的日譯現(xiàn)狀歸類與分析
2.1 數(shù)據收集
黃果樹景區(qū)屬于貴州省的5A級景區(qū),景區(qū)內設施完備,公示語語種主要是中文、英語、韓語、日語4種語言。景區(qū)日譯在數(shù)量上來說相對充足,但是從質量上來說,部分譯文可以說是難登大雅之堂。本文通過實地考察黃國樹景區(qū)以及搜索網頁資料,搜集到景區(qū)公示語共計3802字(其中包含日文2239字,中文1563字),相關網頁介紹總計11803字(其中中文3963字,日文7840字)。
2.2 數(shù)據分析
通過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黃果樹景區(qū)的日語翻譯錯誤或者表述不規(guī)范主要集中在景區(qū)公示語的翻譯當中,信息網絡平臺的日譯也有不規(guī)范之處,但是所占比例相比景區(qū)公示語日譯較少,信息網絡平臺上日譯的主要問題是對景點的介紹不夠充分,一部分景點缺乏日語介紹。通過對黃果樹景區(qū)的日譯文本進行整理,總結出黃果樹景區(qū)日語翻譯中的不規(guī)范問題主要有拼寫印刷錯誤、標點符號錯誤、譯名不統(tǒng)一、語用錯誤、語法錯誤、常識錯誤等。
2.3 具體問題
(1)拼寫印刷錯誤。此類錯誤可謂景區(qū)翻譯中最常見的錯誤現(xiàn)象之一,黃果樹景區(qū)日譯中一般體現(xiàn)為混用中文簡體、混用濁音與半濁音、漏寫或多寫假名等。例如「歩いてくださ」「星峽飛瀑」「ブイ族」等。
(2)標點符號錯誤。景區(qū)內翻譯文本上的標點符號錯誤主要集中在書名號(《》)、雙引號(“”)、逗號(,),在翻譯成日語時,應當將其相應地規(guī)范書寫為日語中的書名號(『』)、雙引號(「」)、逗號(、)。
(3)譯名不統(tǒng)一。譯名不統(tǒng)一主要體現(xiàn)在景區(qū)公示牌上的景區(qū)名稱,明明是同一個景點,卻有不同的日譯版本。例如表1中,陡坡塘瀑布的日譯本有「陡坡塘滝」「急勾配の滝」,天星橋的日譯本有「天星橋」「チョンソン橋」,還有高老莊的「高老荘」「高學んだ」,美女榕的「美女榕」「美女近似音」,水簾洞的「水廉洞」「水カーテン洞」等。
(4)語用錯誤。這種錯誤具體包括中文式日語,逐字翻譯,語氣、語體、語感不當?shù)龋纭高[歩道は狹くて、込んではいけません」,這是條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的公示語,但是句子中的「込む」常使用「込んでいる」形式表示擁擠的狀態(tài),因此在該句子中,既然想要強調的是游客的行為,使用「押し合う」會比較合適。
(5)語法錯誤。語法錯誤在景區(qū)翻譯中非常常見,例如景區(qū)公示牌上陡坡塘瀑布介紹的日譯:「急勾配の滝は黃果樹の滝の群の中で瀑布最も広いの滝。は黃果樹大滝上流いちキロメートルのカ所、」該句中「広い」本身就是形容詞,可直接修飾名詞,后面無需加助詞「の」,同時該句的句型應為一般陳述句「...は...である」。該句從基本結構來看缺少謂語成分,導致句子表述不完整。
(6)常識錯誤。此類錯誤類型主要體現(xiàn)在景區(qū)公用設施類的專有名詞公示語翻譯上。例如「エスカレーター輸出」「クレーム電話景勝地」「遊園地の醫(yī)師に電話をかけた」「今の所在は分からない」「食堂を運営している」「改札口を処」。這些基礎設施類的公示語大多數(shù)在日本都能找到相對應或者類似的,因此,此類公示語可以直接借鑒日本的表述。
景區(qū)公示語不同于載體空間較大的文學作品或說明文,由于是以景區(qū)公示牌為載體,且旅游參觀者的基本閱讀方式以快速閱讀為主,快速閱讀方法中又以掃讀法為主,這就要求公示語既簡短又能傳達出主要信息。這也是景區(qū)公示語明顯少于網頁資料的原因,但篇幅比較有限的景區(qū)公示語日譯本中,錯誤的比例明顯偏高。除了譯文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以外,部分景點的介紹還缺少日譯文本。例如犀牛潭的“探寶”傳說、“吼瀑”的傳說、大肚難過(側身巖)、神龍洞景區(qū)、郎宮景區(qū)等,這些在《貴州旅游文史系列叢書》黃果樹卷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3 黃果樹旅游日語翻譯勘校結果
針對歸納整理出的譯文中的問題,筆者結合日語中的相關表述以及對上述日本標識語的相關研究,對其進行了勘校:
3.1 解說類日譯文本勘校
原文1:雄渾壯美大瀑布
大瀑布景區(qū)內有盆景園、水簾洞、犀牛洞等景觀,有大瀑布雄風、雪映川霞、銀雨灑金街等。公元1638年,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到此游歷,對大瀑布作了精彩的描述:“搗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歷?!薄吧w余所見瀑布,高峻數(shù)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逼渲袑懙溃骸鞍姿樱涞囟帱S果樹,故以樹名命村市。”序中還引用了兩句詩:“飛雪濺衣黃果樹,亂紅撩眼刺梨花。”因此大瀑布亦名“黃果樹瀑布”。
譯文1:雄渾·壯観·美しい大瀑布
大瀑布景勝地の內には盆景園、水カーテン洞、サイ池などの景観があり、大瀑布の威風、雪が川の朝焼けに照り映え、銀色の雨水が大街を撒き散らし…西歴紀元1638年、明朝の地學者、旅行家である徐霞客は、ここに著いて遊覧した時、大瀑布に対して素晴らしい陳述を行った:“玉を搗いて玉を破裂させ、飛沫が反対に湧いて、煙霧が空中に舞い上がるようで、気勢が非常に雄大である”、“おおよそ見たところの滝は、高くて険しい數(shù)倍の滝があるはずで、しかし、このところよりの広々として雄大に及ばない滝がない”ということである?!饯沃肖希骸鞍姿à稀ⅳ饯蔚貐^(qū)では黃果樹が多いなので、この木の名で村市を命名された”ということが書かれている。序文の中には、“飛び雪が服には跳ね上がっている黃果樹、亂れている赤色が目をまいてまたナシの花を刺す”という2句の詩をまた引用された。だから大瀑布というのは“黃果樹瀑布”を改名されている。
解說類公示語在公示語中屬于篇幅較長的。上述兩個案例都是對原文逐字逐句翻譯的,這就導致了譯文看起來十分冗長,為保證譯文的有效性,在翻譯時應對原文信息進行一定的處理,省略一些非主要的信息,留下主要信息即可。如譯文1中關于黃果樹名稱的由來,可簡單介紹為“そこには葛ガジュマルがたくさんあり、地元のプイ族の方言には「葛」と「果」が同じ発音であり、それが「黃果樹」の名前の由來である”,而出自哪篇文章等被省略掉的信息,則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展示,比如刊載到宣傳手冊中或信息網絡平臺上。
譯文1有詞匯、語法層面的問題。例如銀色の雨水、大街、水カーテン洞等皆屬于中式表達?!把┯炒ㄏ迹y雨灑金街,水簾摸瀑等自然奇觀給黃果樹瀑布平添了許多神韻”一句可以試譯成「滝水の飛沫が百メートルほど高く立ち昇ってから、霞のように篭って黃果樹の市街に零れ落ちなどの見事な絶景は瀑布に趣を添った?!谷绱?,游客便能理解“銀雨金街”便是朝霞之下黃果樹瀑布街道上水霧飄灑的美景。
3.2 指向型日譯文本勘校
黃果樹景區(qū)指向型公示語的日譯勘校,勘校結果如表1所示。景區(qū)指向型公示語包括景點名稱、景區(qū)設施(景區(qū)投訴電話等)、路標等。景點名稱部分可參照北海道運輸局關于指導路線中引導表示的規(guī)定——“山、河、川、湖、池、溪谷、橋、瀑布”等通用名詞部分應該按照日語中該通用名詞的說法「山、河、川、湖、池、渓谷、橋、滝」等進行翻譯,而專有名詞部分應該移植過來。例如表1中的「雲盤通り」,云盤屬于專有名詞,而路屬于通用名詞,翻譯成日語是「通り」。景區(qū)設施以及路標則可以參照日本現(xiàn)有的表述,如“投訴電話”可譯為日本常用的「お客様相談室(ご指摘、ご意見)」,“您現(xiàn)在的所在位置”可譯為「現(xiàn)在地」。
3.3 警示型公示語勘校
筆者總結了公眾場合中常用的日語公示語,這些公示語在翻譯時可直接根據地方需求參考使用,具體如下:
禁止吸煙(禁煙)、嚴禁煙火(火気厳禁)、禁止入內(進入禁止/立入禁止)、禁止停車(駐車禁止)、禁止奔跑/禁止跑動(走るな/かけ込み禁止)、禁止觸摸(さわるな)、禁止亂扔垃圾(捨てるな)、禁止拍照(撮影禁止)、禁止游泳(遊泳禁止)、小心山臺階(上り段差注意)、小心頭頂(天井に注意)、小心摔倒(転落注意)、小心滑倒(滑面注意)。除以上表示“禁止”的表述以外,日語中常用的語氣較為禮貌一些的句型有「…をご遠慮ください」或「……をご注意ください」等。
綜上所述,在對解說類景區(qū)日譯文本進行勘校時,在考慮到信息是否傳達準確的同時,還應當考慮譯文是否符合日語的表達習慣、是否能被游客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指向型以及警示型景區(qū)文本大多能在日語中找到相對應的表述。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景區(qū)日譯文本從內容上來說偏向于對自然景觀的介紹,為促進貴州省“內涵旅游”的發(fā)展,對人文景觀的介紹應當引起重視。為提高游客對景區(qū)的好感度以及優(yōu)化景區(qū)的形象,翻譯文本也應當規(guī)范化。關于旅游翻譯規(guī)范化,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制定了《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guī)范》,旅游日語也可參照日本相關表述制定相應的公共服務領域日文譯寫規(guī)范,為景區(qū)翻譯甚至公共服務領域提供范本。
4 結語
通過對黃果樹景區(qū)日譯現(xiàn)狀的考察以及對其日譯文本的勘校發(fā)現(xiàn),黃果樹景區(qū)日語翻譯現(xiàn)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貴州省內大部分其他旅游景點的日譯現(xiàn)狀。本文將景區(qū)內的公示語分為了三大類,并針對這三大類型分別提出了翻譯時應當注意的問題點。另外,自貴州省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創(chuàng)建單位以來,省內大大小小的景區(qū)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出來,這意味著省內大多數(shù)景區(qū)目前還缺乏相關景點的日譯文本,即便是有日譯文本也大多是偏向于對自然景觀的介紹。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思考:
第一,參考日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標識語,制定相應的公共服務領域日文譯寫規(guī)范,進而勘校省內目前存在日譯不規(guī)范問題的譯本。
第二,參考古籍或地方文獻記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將其譯成日文,呈現(xiàn)于信息網絡平臺或景區(qū)內的旅游宣傳手冊中,增加觀光景點的內涵,加深游客對該景區(qū)的印象。
第三,實現(xiàn)旅游文化傳播途徑多元化。目前關于省內景點的介紹還停留在官方網站、景區(qū)內的宣傳手冊以及景區(qū)解說類公示語等方面,沒有較為系統(tǒng)的、詳細的外文視頻或錄像介紹。針對這一點,可以參考日本的做法,例如日本的影視劇「篤姫(あつひめ)」,「篤姫(あつひめ)」是一部歷史劇,在每集的片尾都會對其歷史遺跡進行相應的介紹。
參考文獻:
[1] 李北杓,陳光圻.貴州年鑒:旅游業(yè)[M].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8:456.
[2] 洪明.論接受美學與旅游外宣廣告翻譯中的讀者關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8):56-60.
[3] 呂和發(fā),周劍波.旅游翻譯:定義、地位與標準[J].上海翻譯,2008(1):30-33.
[4] 宮偉.公示語日譯策略研究——基于日語及日本文化特色[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6(5):104-111.
[5] 熊仁芳.公示語漢日錯誤翻譯分析與翻譯策略探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8(6):10-19.
[6] 祈福鼎,施文.公示語日譯研究現(xiàn)狀及策略分析[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8(3):110-116.
[7] 李小春,王鳳娟.張家界旅游英語翻譯勘誤——以景區(qū)公示語為例[J].文教資料,2019(20):239-240.
作者簡介:劉巖(1985—),男,吉林松原人,研究生,工學博士,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少數(shù)民族典籍翻譯與傳播。
陳芳(1974—),女,貴州麻江人,研究生,碩士,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旅游日語。
何雨彤(1996—),女,貴州安順人,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