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樂美》是奧斯卡·王爾德重要的代表作,亦是他唯一的悲劇劇本。他以希臘文學的原欲精神改造《圣經·馬可福音》里的一個故事,用紛繁隱秘的文字承載極度飽滿的情感,將這個陰慘壯烈的悲劇滴血成花。其間,世俗權力、自由意志、虔誠信仰、人性原欲,沖突尖銳縱橫博弈。王爾德通過唯美的人物、唯美的意象、唯美的瞬間將他筆下唯美主義的愛情表達的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所主張的“藝術高于道德”的唯美主義藝術觀同時凝結于此。
在源遠流長的西方文學傳統(tǒng)中,“愛”與“死亡”無疑是永恒的主題,而對于王爾德來說,“愛之神秘遠比死之神秘更神秘”。《莎樂美》是他唯一的悲劇劇本。在《自深深處》中,王爾德稱自己為一個“制造了像《莎樂美》這樣美麗繽紛、充滿樂感的作品”的藝術家;當這部劇于1892年6月在倫敦被禁演的時候,王爾德十分惱怒,甚至當即在巴黎登報聲明欲放棄英國國籍而加入法國國籍……如此種種足以見得王爾德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這部劇本的重視。
《莎樂美》這部大型獨幕劇中彌漫的氣氛緊張,色調神秘且狂放怪異,讓人覺得陰暗而犀利,其間的壓抑與瑰麗近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整幕劇像極了一個陰暗的讖言,在黑漆漆的洞穴里靈犀一現(xiàn)。在《莎樂美》這樣一個脫胎于《圣經·馬可福音》的故事里,奧斯卡·王爾德用紛繁隱秘的文字,承載極度飽滿的情感,將這個陰慘壯烈的悲劇滴血成花。
評論家說莎樂美是一朵美麗動人的“惡之花”,是純潔少女亦是邪惡化身,她的美無與倫比,以至希律王愿意用半壁江山,換她一舞。
天姿國色,輕披薄紗,風情萬種,無限嬌媚,她輕舒羅袖,微點腳尖,在醉人的樂曲中翩躚起舞,眼里的微光是水也是火,身體飽滿而性感,昏暗的氛圍下,莎樂美整個人猶如珠寶般璀璨生輝,直勾人身魂、攝人心魄。在愛慕者眼中,“她這般蒼白,就像是白色玫瑰花的影子,映著銀白的容貌……今晚多么美麗”。在旁觀者眼中,縱然莎樂美是美麗的,但同時“她就像是從墳墓里復活的女人。她就像是具行尸走肉……外表充滿了死亡的味道”。仿佛她越美麗,那種壓迫就越強烈,她的內心就越絕望,無路可逃。
看著這樣的一個女子,筆者不由想到了瀘沽湖上的一種獨特的花,叫“水性楊花”,并不是指莎樂美輕浮,就是那花,小小一朵,漂亮極了。在水面上開著,不見根,花瓣又十分單薄,太陽底下透亮透亮的。水蕩它要跟著晃,風來它也跟著搖。筆者初看莎樂美,總覺得她像這花,美麗無比,但身不由己,可又仿佛世上所有情緒對于她而言都無關痛癢,即使她是劇中矛盾沖突的焦點,她亦只追隨自己的快樂,追求自己的所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這樣追求愛的本能稱作性本能。一如約翰之于莎樂美,她為他叫喊,為他癡狂,為她跌宕,甚至不難想象她愿意為他走入烈火焠燒的天堂,再跌入深海汪洋中結冰。反復二十多次的“我要親親你的嘴,約翰”、重復十幾次的“給我約翰的頭”,是癲狂的激情,也是強勁如箭的意志力量,她因想要得到他而有野心昭昭,因得不到他而偏激瘋狂。他是她這一切危險欲望的源頭,是她這一切瘋狂行為的禍首;他也是她夢中虛妄的無上理想,是一步步將她拽入漩渦中的滔天風浪,是她的愛欲與恨意的同一源泉。
人們喜歡將所謂“愛而不得”稱作一種精致的殘忍。而王爾德筆下唯美主義的愛情表達更是將此間“精致的殘忍”的魅力通過唯美的人物設定、唯美的意象選擇、唯美的瞬間描繪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這部劇本里,愛情的一端是妖嬈美麗、倔強執(zhí)著的莎樂美,一端是蒼白動人、高貴孤傲的先知約翰。這樣的兩個人的相遇就像是一場不合時宜的春天約會,莎樂美任性、偏激、殘忍、癲狂、乖張,對約翰從欣賞到毀滅,而后又自我毀滅。這無疑是一種痛苦與狂歡交織的癲狂精神,是一種酒神式的精神超越。一如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酒神藝術家完全沒有形象,他是原始痛苦本身及其原始回響”。但同樣痛并快樂著,這種原始痛苦伴著洞悉世界、大徹大悟而生,以強烈的沖動打破外觀的美好幻覺,體現(xiàn)出一種狂放的、表現(xiàn)人本能欲望的精神。世俗權力、自由意志、虔誠信仰、人性原欲,沖突尖銳,縱橫博弈,曇花一現(xiàn),戛然而止,不知所終。
莎樂美在劇終捧著剛剛砍下的約翰的頭顱,吻著他的唇、嘗著他的血,唱道:“這也許是愛情的滋味吧!”許多文學評論家將這個段落總結為“剎那主義”,在這一刻,時間停止了,過去被否定了,未來也被否定了,人性與神性、原欲精神與禁欲主義的矛盾也趨于靜止,但空間的感受被無限放大了,“瞬間意識”被無限強調,一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說:“在生命的長河中,只有緊張的關鍵的時刻才能留下痕跡,生命只有包含這種時刻,并且通過這種時刻才能真正地流傳下來?!鄙瘶访酪嗍怯谶@個濃縮了整個生命的瞬間體會到了自身存在的終極價值,也因此完成了人生意義的瞬間升華,這一瞬間堪稱人生中的最美麗。
而莎樂美的死亡亦是凝結成獨一無二的唯美瞬間,她的人生被濃縮成精華,凝聚在這死亡的瞬間,爆發(fā)、燃燒乃至殆盡。莎樂美對約翰的這一吻和她的死亡的重合瞬間,帶來的那是何等高強度、深層次的生命感悟和極致的震撼。從熾烈到毀滅,她的心里就好似有著一簇向死而生的滴血的花,比一切時節(jié)的花開都要馥郁芬芳,滾燙的熱血淹沒過她的胸膛,那種瞬間唯美的精神如焰火般絢爛,從此在永恒中封存留下。王爾德所主張的“藝術高于道德”的唯美主義藝術觀亦同時凝結于此。
莎樂美,這樣一個本來連名字都沒有的美貌少女,在奧斯卡·王爾德的筆下,以妄執(zhí)的姿態(tài)走出了《圣經》文本的語境,數世紀前的生命悄然化為無聲的疲憊低語,化為無形的手撥動出蒼古的回聲。
驚心動魄!
(中國計量大學)
作者簡介:陶佳寧(1999-),女,浙江溫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