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書院復興與關學傳承

2020-10-12 14:16:19陳小瑋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關學鄉(xiāng)約張載

陳小瑋

張載創(chuàng)立了關學,晚年在橫渠書院講學授徒,闡發(fā)其觀點和思想。此后,歷經(jīng)宋、元、明、清乃至民國,書院一直都是關學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v觀復興之后的橫渠書院、關中書院以及蕓閣書院,他們在關學、傳統(tǒng)國學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傳播、借鑒等方面,也是各具特色。

張載創(chuàng)立的“關學”,與程顥、程頤創(chuàng)立的“洛學”,共同成為宋代理學的源頭。簡言之,關學是儒學中的一個重要學派,在體現(xiàn)儒學主流精神的同時,“學貴于有用”與 “株守儒學,躬行禮教”構成其獨特的氣質及個性。因其主要流傳于陜西關中,故被稱之為“關學”。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的“四為句”充滿理想與使命意識,被后世為學為政者所傳頌。

關學歷經(jīng)北宋、南宋、元、明、清,直到民國,一脈傳承形成了34位代表性學者。他們中有不少人在書院講學,在張載學說的基礎上對關學加以繼承和發(fā)展。橫渠書院、關中書院和蕓閣書院,不僅在歷史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當下也以不同形式傳遞著關學有時代價值的思想。

橫渠先生和橫渠書院

2020年7月14日至16日,12集系列廣播劇《張載》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午夜書場》節(jié)目中首播。該廣播劇由眉縣橫渠書院策劃組織,是“橫渠千年”紀念活動之一。

張載原籍河南開封。15歲時,其父張迪在四川涪陵縣任知州病故,計劃歸葬開封。他和5歲的弟弟張戩與母親,一路護送父親靈柩越巴山、奔漢中,出斜谷行至眉縣橫渠鎮(zhèn),因路資不足,加之戰(zhàn)亂,無力返回故里開封,遂將父親安葬于橫渠南大振谷迷狐嶺上,全家也定居于此。

少時張載在橫渠崇壽院讀書學習。38歲時,考中進士。雖三度出仕,兩被召晉,但他的主要活動與成就則是講學和著書立說。49歲時,張載應武功主簿張三甫邀請,到武功綠野亭講學。50歲那年,宋神宗召見張載問治國之法。他以“漸復三代”(恢復夏、商、周)為治國之道,核心是以德治國和教育為本,他被任為崇文院校書。一年后,他回到橫渠,一面講學,一面著書立說,當時,關中和西北各地士子云集其門下。在橫渠,張載講學著書,并將自己一生的學術成就加以總結,《正蒙》《橫渠易說》《經(jīng)學理窟》等著作均在這一時期完成。他還親自帶領學生進行恢復古禮和井田制兩項實踐。

在崇壽院講學時, 張載在院內一所房子的東西窗戶上分別張貼了所撰的《砭愚》和《訂頑》(后易名為《東銘》和《西銘》)。他在全文僅三百余字的《西銘》一文中,設計了一個“民胞物與”的“大同”世界,強調每個社會成員都應當覺悟到自己是這個“大同”社會的成員,有這種意識才會培養(yǎng)出超道德的自由人格,達到真善美高度統(tǒng)一的理想境界?!段縻憽泛蟊痪幦搿墩伞纷詈笠黄?,還有人將之放在《張子全書》卷首,成為張載著作中最著名的篇章,被后世推崇備至,甚至與《論語》《孟子》等經(jīng)典相提并論。程頤說:“ 《西銘》明理而分殊,擴前圣所未發(fā),與孟子性善養(yǎng)氣之論同功,自孟子后蓋未之見。”朱熹則肯定了“《西銘》之意,與物同體”的認識,還寫有《西銘解》。

張載去世后,崇壽院更名為橫渠書院,成為北宋時期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宋之后,橫渠書院歷經(jīng)變遷更迭。

據(jù)明代眉縣學者劉九經(jīng)萬歷年間所纂的《眉縣志》記載,元貞元年(1295年),朝廷下詔在眉縣橫渠鎮(zhèn)原橫渠書院舊址上建張子祠。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張載祠恢復為橫渠書院,成“后祠前書院”的格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眉縣縣令林思正修書院;萬歷三年(1575年), 眉縣縣令姚繼先重修書院。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眉縣縣令陳石麟重修書院,康熙皇帝為張載賜“學達性天”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與光緒十一年(1885年)也曾兩次重修書院;清末,在清廷“各省書院一律改設學堂”的詔命下,張子祠內橫渠書院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被時任眉縣縣令程壎改建為高等小學堂,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又改名為“眉縣第二高等小學堂”。民國以降,“學堂”先后易名為“橫渠高等小學堂”“橫渠鎮(zhèn)中心小學”“橫渠小學”“橫渠中學”,直到上世紀1990年,眉縣人民政府重修張載祠。兩年后,盡管恢復了橫渠書院的名稱,但沒能發(fā)揮書院的影響與作為,處于有名無實狀態(tài)。

2015年12月,陜西太白山秦嶺股份有限公司與眉縣人民政府簽訂協(xié)議,投巨資打造橫渠書院,對其定位是“傳承關學,服務大眾”。書院投資600萬元,對張載祠、橫渠書院進行恢復性建設。兩年后,張載祠、橫渠書院雙雙成為國家AAA景區(qū)。

書院建立了關學圖書館,供國內外游客學習閱讀;修建張子文化體驗場所,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學館,通過成人儀式、拜師儀式、四為體驗、六有感悟等活動,以增強游人對關學的體驗感。游人數(shù)量從2015年2萬多人次提高到目前的20萬人次。

2018年,書院獲得首批陜西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與30家旅行社開展長期合作,數(shù)十萬學子前來書院尊古禮、著漢服、拜謁張子,履行先生一生倡導的“以禮為教”的理念,體驗手工“橫渠四句”活字印刷,激勵學子不斷前行。

2019年7月,在眉縣張載祠·橫渠書院舉行了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同月,橫渠書院與陜西理工大學舉行了產(chǎn)學研合作交流座談會。近年來,書院聚集了一大批合作者與團隊,先后與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30多所大學建立了研學、教育教學基地。

書院還策劃了“橫渠書院書系”項目,保存和整理關學學派的歷代文獻;策劃和出品關學學術類著作及普及類著作,實現(xiàn)關學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性轉化。該項目分為四類,即整理類(包括關學著作的影印、??薄⒆⑨?、翻譯等)、研究類(包括關學歷史、人物及其思想研究)、普及類(包括關學主題的簡史、通論、講義、譯注、漫畫等)、報刊類(包括《橫渠學刊》輯刊、《秦嶺旅游》報等)。目前,《關學導語》《北宋關學隨講錄》《畫說張載》普及類叢書已推向大眾,其余在今年相繼出版。

書院嚴格設計項目,培訓師資力量,形成一支十多人的工作團隊。書院還建立了官方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等網(wǎng)絡平臺推送上千篇關學文章,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傳播關學的平臺。紀錄片《橫渠先生》已在眾多電視媒體、網(wǎng)絡和電視臺播出。

從1991年8月始,眉縣先后舉辦了7次張載國際學術研討會。近幾年,書院進一步加強了此項工作,先后舉辦、協(xié)辦或參與了全國張載后裔關學思想文化學會第一屆第一次工作會議、丙申年橫渠書院會講大會、“新關學”暨陜籍國學研究專家座談會、戊戌年關學國際研討會、“變化世界中的價值觀”國際學術論壇、“和諧與正義:道德實踐與社會重建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華關學繼承創(chuàng)新與新時代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等三十多場。

書院與《光明日報》開展了近十場橫渠書院筆談(訪談);聯(lián)合相關高校、企業(yè)、圖書館、讀書會、中小學校等單位,分別在上海、北京、河北、廣州、西安、眉縣等地舉辦了百余場“正蒙讀書會”“青年學術沙龍”“國學大講堂”“關學小課堂”等活動。參與百家書院聯(lián)盟項目。還積極與60多萬張子后裔合作,將影響力拓向全國。

2020年1月,青年關學工作坊第2期,即青年學術沙龍第9期,在橫渠書院西安分院舉行。青年關學工作坊由眉縣橫渠書院、西北大學關學研究院主辦,獲得“敦和·蓮子計劃”書院基金的支持。這是“橫渠千年”的首場活動。

“橫渠《西銘》使我們找到一生‘存順、沒寧的好活法。”橫渠書院院長王政軍歸結書院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為:“書院的魅力即在于培養(yǎng)現(xiàn)代健康人格,讓人們疲憊的身心能夠放松,讓騷動的靈魂有一個歸宿?!?/p>

關中書院與“中國符號”

西安書院門古文化一條街,有一個非常幽靜的所在——關中書院,明、清兩代陜西的最高學府,也是全國四大著名書院之一,西北四大書院之冠。這是一所依然活著的書院,牌樓一側石柱上掛著“西安文理學院”的牌子。書院門的地名也因關中書院而來。

關中書院的誕生,源于明朝一位傳奇人物——長安人馮從吾。關中書院門前有他的立身塑像。

馮從吾,號少墟,長安馮家村人。他出身士大夫家庭,明神宗萬歷十七年考中進士,官任監(jiān)察御史。馮從吾為官清廉剛正,不媚權貴,敢于直言。萬歷二十年,他上書批評萬歷皇帝置軍國大事于不顧,終日以身體欠佳為名在宮中飲酒作樂,聲色犬馬,且濫施淫威,隨意杖斃不聽話的官員。萬歷皇帝羞怒異常,革去其官職。馮從吾退居家鄉(xiāng),開始了三十多年的講學生涯。

馮從吾最初和好友蕭茂才等人在寶慶寺講學,聽眾甚多,陜西地方官員也來聽講。因寶慶寺地方狹小,萬歷三十七年,陜西布政使汪可受等人遵從馮從吾的意愿,在寶慶寺東小悉園建了關中書院,聘馮從吾等為主講,一時盛況空前,從學者多達五千余人,世人尊稱他為“關西夫子”。

馮從吾在《關中書院記》云:“書院名關中,而匾其堂為允執(zhí),蓋借關中‘中字,闡允執(zhí)厥中之秘耳。”講堂左右各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東西建有生徒宿舍號房各六楹。堂前有方塘半畝,樹亭于中,砌石為橋。堂后有假山一座,三峰聳翠,宛然一小華岳。大門本南開,后改于西巷。三年后,新任布政使汪道亨于書院建“斯道中天閣”一座,以祀孔子。至此,書院已初具規(guī)模。

“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wěn);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瘪T從吾的這幅對聯(lián)說明了其講學宗旨。

天啟元年,馮從吾應召任左都御史。面對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專政,他挺身而出行使御史職權,彈劾閹黨,卻受到魏黨分子迫害,氣憤之極他繼續(xù)回關中書院講學。此后,魏忠賢權勢日盛,全國均為他建立生祠,獨陜西無,這也是馮從吾在關中書院講學設教的結果。

天啟六年(1626年),熹宗下旨“一切書院俱著拆毀”,十二月關中書院被毀。馮從吾見自己嘔心瀝血經(jīng)營多年的書院毀于一旦,悲憤成疾,于第二年去世,終年72歲。

崇禎元年,關中書院復建,由馮門弟子繼掌其學,繼續(xù)推行“德教為先”、“務戒空談”的教學思想。

康熙五年(1666年),西安知府葉承桃擴建關中書院,并禮聘學者李顒主持講席,為李所拒。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總督鄂善復修關中書院,再次邀請李顒主持書院,李顒再三推辭后就聘。李顒登臺講學之初,一時“德紳名賢、進士舉貢、文學子衿之眾,環(huán)階席而侍,聽者幾千人”,甚至總督鄂善和陜西巡撫阿席熙也前來聽講。這是關中書院自馮從吾講學之后的再度復興。

關中書院延綿四百年歷史中,名人爭至,桃李爭輝,人才輩出。明、清兩代著名學者周淑遠、柏景偉、劉古愚、牛夢周等曾在這里講學。出身于此的名人難以計數(shù):王杰,是清王朝開國后陜西省第一個狀元;王鼎,道光年間任東閣大學士,追隨林則徐為國盡忠;路德,被譽為清末陜西第一嘉士。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公車上書,陜西籍參加者多達五十五人,其中大多數(shù)人曾就讀于關中書院。

清末,西學傳入中國,為適應形勢的發(fā)展和學子的需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關中書院改建為陜西省師范大學堂,成為西北五省最高學府。1934年,更名為陜西第一師范學堂陜西省立師范學校。1985年,恢復陜西西安師范學校。2009年,陜西西安師范學校整體并入西安文理學院。自明至今,從關中書院到西安文理學院,這里一直是陜西高等教育的場所,文脈不斷。

書院現(xiàn)在基本保持了清代幾次修建后的規(guī)制。有兩重門,二門懸掛的“秦川浴德”匾額為乾隆御賜。二門兩側的屋舍,曾是書院的起居室,今為學校辦公室。筆者探訪時正逢暑假,校園靜悄悄的。

進入二門之后,有一條主干道直通“允執(zhí)堂”,即最北端當年關中書院的大講堂,現(xiàn)在是學校的圖書館。門兩側柱子上有幅對聯(lián):木鐸醒群生之夢,至今風韻猶存,欲覲芳模,洗耳聽金聲玉振;心燈開萬世之迷,當日黎光倍朗,思親道范,披襟看魚躍鳶飛。

二門、“允執(zhí)堂”以及東西回廊環(huán)繞成一院落,院里的幾株古樹撐起一片陰涼?;乩葍蓚雀饔袛?shù)個小院落,或教室,或實驗室。回廊中部顯眼處分別是醒鐘亭和暮鼓亭。

關中書院對西安文理學院的影響極為深厚。書院培養(yǎng)人才充分體現(xiàn)了學貴有用、身體力行的特點,“天文、地理、陰陽、氣運、醫(yī)算之學無所不究”。西安文理學院遵循這一學風特點,按照“文理為基,工管為重,師范做精,專業(yè)做特”的專業(yè)發(fā)展思路,修訂了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方案,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校啟動了“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旨在增強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基礎上的創(chuàng)業(yè)能力,建立大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的培養(yǎng)機制,從而形成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

2015年10月15日,紀錄片《關中書院》開機。該片被西安市委宣傳部列為2015年重大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項目,著重講述關中書院四百年興衰變遷史以及“關學”在中國學術史、思想史的發(fā)展脈絡,對弘揚關學躬行實踐,崇尚經(jīng)世致用精神,傳承城市文化根脈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開機儀式上,校長徐可為表示,這樣一部具有深厚歷史意義和深遠現(xiàn)實價值的紀錄片的拍攝,為學校文化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將譜寫西安文化建設的新篇章。

2016年,西安文理學院排演了原創(chuàng)校史話劇《馮從吾》。自公演后,該劇獲得了高度贊譽: 2016年第十六屆“金刺猬”大學生戲劇節(jié)評委會特別獎、優(yōu)秀表演獎、優(yōu)秀劇目獎;2017年陜西省第六屆校園藝術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優(yōu)秀編劇獎、優(yōu)秀導演獎、優(yōu)秀表演獎;2018年作為陜西省惟一受邀劇目參加第六屆中國校園戲劇節(jié)展演,榮獲優(yōu)秀展演獎;2019年獲陜西省第二屆廉政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文化精品創(chuàng)作文藝劇目類三等獎。

2015年,關中書院打造“中國符號”研學基地,圍繞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開設包括活字印刷、書法、射禮、茶道、中醫(yī)等12項傳統(tǒng)文化體驗項目,旨在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社會需求融合,厚植道德沃土,用文化的力量助推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弘揚尊師重教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僅2018年一年,“中國符號”研學基地接待體驗活動達90余次,接待人數(shù)累計3600余人次。從吾客棧先后承接各類夏令營及培訓活動,累計接待10308余人次。

2019年3月,關中書院迎來了日本茶道大師,書院為他們舉辦了傳統(tǒng)迎賓祭孔儀式。參訪期間,日本茶道師演示了抹茶、煎茶等茶藝。茶道文化自唐宋之后傳入日本,這是中日茶道文化的一次交流。

關中書院也成為國人體驗和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

2019年3月,成都七中的20余學子研學團參觀書院,在禮儀老師的主持下行謝師禮。這項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尊師重道的中國傳統(tǒng)美德。4月,關中書院舉行了一場漢式女子成人禮活動。6月,由西安文理學院關中書院、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陜西廣播電視臺少兒藝術中心主辦的錦繡華年首屆大中華少兒漢服藝術節(jié)暨2019西安國際少兒服裝周在關中書院盛大舉辦……

“中國符號”研學基地還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平臺。

2019年5月11日,在“2019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暨陜西省首屆國際學生文化藝術節(jié)“開幕式成果發(fā)布會上,絲路中心副主任王曉茹就國際大學生夏令營項目進行了成果匯報演說,向國內外高校展示了西安文理學院“一帶一路”交流合作成果,在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中,關中書院向前來參會的外賓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項目,并輔導參觀者進行親身體驗,這個項目受到廣泛好評。

一個月之后,關中書院迎來了絲綢之路沿線26個國家、71位學生的研學之旅。他們參觀了書院傳統(tǒng)的迎賓禮,了解關中書院的建筑以及歷史文化;體驗香道研學,了解香道文化歷史,手工調香,制作香牌;學習傳統(tǒng)禮射八法以及禮射要領;觀看具有兩千年歷史的皮影戲,自己手動繪制皮影,舞動皮影;學習中醫(yī)文化,藥草辨識,穴位診脈,制作藥包等,了解中醫(yī)博大精深的文化。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讓異國學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2016年,關中書院迎來“一帶一路“沿線節(jié)點城市人文交流夏令營的營員。23位營員及帶隊老師,分別來自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十個國家。書院為營員舉行了具有中華傳統(tǒng)禮儀風格的開營儀式。

“關中書院傳統(tǒng)上是教育,但現(xiàn)在僅僅局限于文理學院的一個校區(qū),是很大的浪費,要將其功能擴大化。”在關中書院院長肖勝利看來,應將“書院辦成一個西北地區(qū)首屈一指、全國著名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地;辦成絲路文化高地;關學文化盛典,文化創(chuàng)意寶地;辦成西安市的會客廳,西安文理學院的一張名片”。為此,關中書院應當發(fā)揮四大功能:第一,講學、研學功能;第二,展覽、展示功能,將書院歷史、書院文化向走進書院的人展示出來;第三,文化創(chuàng)意功能。書院臨書院門大街左右兩處“書生藝器“就起了市場檢驗師生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的作用;第四,服務社會功能。從去年7月起,書院采取預約制方式,服務游人。上課期間,下午對游人開放,每天限100人;節(jié)假日全天,游客量翻倍。到疫情之前,近上萬人參觀。

現(xiàn)在提傳統(tǒng)文化進課堂,但困難在于中小學老師并不完全具備相關的素質和能力,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儲備。肖勝利認為,書院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課程,培訓老師,由政府買單。

為提高體驗深度,肖勝利建議,在書院搞開放式辦學,比較適合的諸如書法、文博專業(yè),設計一些公開課,面對社會大眾。這樣,書院的現(xiàn)代教育功能就能完全體現(xiàn)出來了。

“書院最終要出思想。”肖勝利設想,遠期可全球聘請關學研究專家共同做這件事。目前,文理學院成立了關中書院歷史挖掘整理工作委員會,確定三大類、21個子課題,計劃用兩三年時間,形成一批有思想、有價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白鹿原上的蕓閣書院

2020年7月18日,經(jīng)過半年籌備,“蕓閣白鹿書院”正式落戶白鹿原影視城。

白鹿原影視城是陳忠實先生《白鹿原》影視化的拍攝地,書中朱先生和它的白鹿書院成為一方水土氣韻和精神力量的支撐。蕓閣書院院長牛銳表示,這是一個集關學文化、鄉(xiāng)約文化、白鹿原文化、牛兆濂文化研究與普及,結合書院生活、詩書禮樂 、古籍文獻、雅集沙龍、文化創(chuàng)意于一體的書院,將集中展示關學傳序、鄉(xiāng)約實踐、家風傳承,通過君子六藝的研習,關學文化的交流,深度闡釋關學“敦品厲行,躬行實踐”的精神實質。

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劉學智表示:“清末,牛兆濂在藍田恢復了呂大臨的云閣書院,是蕓閣書院的第一次恢復;今天以牛銳為主心骨的一批同仁,承傳其祖上的精神,又再次在藍田恢復蕓閣書院,這是它的第二次恢復。如果說第一次恢復,是在傳統(tǒng)理學凋零的情況下,為振興理學的一次艱難的恢復;這次恢復則意義更為深遠,它是在中國人民為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下,在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目標的大好形勢下的恢復,所以這一次其意義更為重大,前景更為光明?!?/p>

揭牌儀式之后,西北大學關學研究院和蕓閣白鹿書院共同舉辦了“從張載之學到白鹿精神”仲夏會講。

牛兆濂,字夢周,號藍川先生。生于1867年,逝于1937年,清末民初譽滿關中的一代大儒,杰出的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傳統(tǒng)關學最后一位大儒,民間稱為“牛才子”。小說《白鹿原》朱先生即以其為生活原型,白鹿書院的原型即蕓閣書院。

牛兆濂9歲入私塾讀書,過目成誦,人稱“神童”。16歲應考便拔得頭籌,后以“品學兼優(yōu)”補西安府學生員;20歲又補廩膳生員;22歲參加西安科舉考試,中舉。在進京參加進士科舉之際,其父不幸病逝,母親因此失明,他棄試在家守孝、照顧母親。

牛兆濂自24歲主講彭衙書院起,先后在魯齋書院、存古學堂、愛日堂、正誼書院等地講學。1914年起在藍田蕓閣書院講學,直至病逝,前后共二十三年。

1901年,牛兆濂于藍田孫真人祠創(chuàng)辦蕓閣書院,慨然以圣道為己任,遐邇從游者多,一時知名之士,至庠舍不能容。一年后,遷書院于犠母廟。

1903年,陜西巡撫升允以關中書院改建陜西第一師范學堂為由,欲聘牛兆濂擔任總教習,一年內書函敦請六七次,均被堅辭。之后,升允又派人持聘書、聘函相繼登門相請,他才勉強答應。三個月后,因在辦學理念、學術主張與當時的文化思潮有較大差異,于是決意辭歸。

1914年,牛兆濂開始在呂家祠堂原址上拓建蕓閣學舍,因在先賢之地,為表謙遜與敬仰,故將書院改為學舍,歷時四年而成。

1932年,牛兆濂在《蕓閣學舍記》中寫道:“天地之心,寄乎人者也,然必其人之學,有以深得乎天地之心,斯其人足重,即其所居之地亦與之俱重,天地之心且因是而傳之。此蕓閣學舍所以至今存也。”

中國古代書院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責任,更關注社會人生的做人教育,其宗旨是教導學生“做個好人”。牛兆濂也以“學為好人”為教育之本,并身體力行。他在《藍川先生教子語》寫道:“先要認得自家是個人;須要認得自家是個中國人;要認得天生我身不是單為享福,是要做頂天立地的事業(yè)呢?!?/p>

小時候,牛銳一直認為自己是西安人。偶然走近曾祖牛兆濂,是因為父親從藍田老家拿回的3麻袋被蟲咬的不成樣子的書,他翻看得知是札記、文鈔之類的,并沒特別留意,后來大多已遺失。

2008年,對牛銳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度A商報》登出一則新聞,說是在古玩市場發(fā)現(xiàn)牛兆濂訃告。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開始收集牛兆濂的相關資料。同年,牛銳作為牛兆濂先生的曾孫,停掉了自己的管理咨詢公司,在藍田辦起了蕓閣書院。他一邊全力投入編修家譜工作,一邊搜集整理牛兆濂的資料,并將其放在中國儒學、關學的體系中加以研究。2015年10月,《牛兆濂集》作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關學文庫》的收官之作,歷時四年,終于出版,牛銳為之做了很多付出與努力。

蕓閣書院舉辦各種公益性傳統(tǒng)文化活動,在青少年中普及國學。2016年,蕓閣書院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落成,并被西安市教育局正式批準為西安市中小學生研學基地,以“探關學、習六藝、傳鄉(xiāng)約、學家訓”為研學主題,同期開展周末親子游學。

2017年5月,時任陜西省委書記的胡和平蒞臨書院指導工作,希望書院做好五大文化:關學文化、呂氏鄉(xiāng)約文化、白鹿原文化、牛兆濂文化和陳忠實文化。同年12月,蕓閣書院被西安市教育局正式推薦為陜西省中小學研學基地。

蕓閣書院受邀出席在京舉辦的全國百家書院聯(lián)盟會議,被譽為傳統(tǒng)書院與現(xiàn)代文化實踐的踐行者。

位于藍田的蕓閣書院,尤其致力于新鄉(xiāng)約的藍田實踐。

呂大鈞與張載是同年的進士,因欽佩后者的學識與人品,與其兄弟呂大忠、呂大臨拜張載為師。呂大鈞注意到,自己所任職的政府制度有缺陷,對草根階層少管教,于是編寫了《呂氏鄉(xiāng)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村規(guī)民約,提出同約人要“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禮俗相交”“患難相恤”。

《呂氏鄉(xiāng)約》是關學“經(jīng)世致用”精神的表現(xiàn),也是關學“躬行禮教為本”宗旨的體現(xiàn)。明代著名教育家馮從吾贊揚說:自從《呂氏鄉(xiāng)約》在關中推行以后,“關中風俗為之一變”。清代的周至李顒,三原賀復齋,藍田牛兆濂,興平張元勛等都是熱衷倡行鄉(xiāng)約的關中著名人物。

“鄉(xiāng)約”一詞有三個含義:第一是指鄉(xiāng)規(guī)民約,即是鄉(xiāng)民約定的共同遵守的道德倫理規(guī)范。第二是指鄉(xiāng)人互相勸勉共同遵守,以相互協(xié)助救濟為目的的一種制度,也是一種基層鄉(xiāng)民的自治組織形式。第三,是指鄉(xiāng)村基層地方管理者的稱謂。鄉(xiāng)約教育和實施,以及基本組織形式需要一個管理者,他往往是鄉(xiāng)民共同推選出的公平正直、德高望重的人。清之后,鄉(xiāng)村基層管理者逐漸成了民間小吏,稱為“鄉(xiāng)約”。

《呂氏鄉(xiāng)約》因是呂大鈞等兄弟在本鄉(xiāng)藍田發(fā)起實施,亦被稱為藍田鄉(xiāng)約。各時代仿照《呂氏鄉(xiāng)約》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很多,甚至還被傳到朝鮮、日本等國。

牛銳復興蕓閣書院后,極為關注《呂氏鄉(xiāng)約》在當下中國鄉(xiāng)村建設中的價值和出路。蕓閣書院作為“藍田縣鄉(xiāng)約傳承講習所”和“藍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蕓閣書院文明研習基地”,始終將鄉(xiāng)約文化普及同家風家訓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融入書院日常教育中,面向廣大干部、新鄉(xiāng)賢、中小學師生,通過講學、出版、研學,推動關學、鄉(xiāng)約、家風家訓和優(yōu)秀傳統(tǒng)經(jīng)典走進學校、走進社區(qū)、走進鄉(xiāng)村,形成藍田“立約、傳約、行約”鄉(xiāng)約傳承工程中獨特的鄉(xiāng)約文化書院教育體系。

2016年,陜西師范大學與中共藍田縣委共建的“農(nóng)村鄉(xiāng)規(guī)民約研究實踐基地”正式揭牌,也標志著“《呂氏鄉(xiāng)約》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藍田新鄉(xiāng)約》的制訂與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正式啟動。牛銳作為該課題核心成員,積極參與到立約、傳約和踐約工作中。

2017年,面向全縣基層干部和鄉(xiāng)村文化站、圖書館,編撰了《藍田新鄉(xiāng)約》(繪本),通過人文漫畫的形式,以簡潔明了的文字,講好鄉(xiāng)約故事、講好在藍田影響力大的家訓故事。

2018年9月1日,中小學生讀本《鄉(xiāng)約伴我成長》進入全縣小學和初中課堂,近5萬名學生開始系統(tǒng)學習藍田鄉(xiāng)土文化、關學文化、鄉(xiāng)約文化、家風家訓和鄉(xiāng)風文明以及社會調查與實踐等12個課時內容。在老師帶領下,讓學生對這些寶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從學習、觀察到實踐的知行合一,并期望可以影響到父母和周圍的人。有許多在外地的藍田人,紛紛打電話表示覺得這本書非常好,希望為孩子買一本,一方面了解家鄉(xiāng)文化、記住鄉(xiāng)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家風傳承。

蕓閣書院作為省、市兩級中小學研學基地,堅持以“鄉(xiāng)約就在我們身邊”為課程宗旨,以“弘國學、承關學、誦鄉(xiāng)約、學家訓、習六藝”為主線,精心組織,先后研發(fā)出“鄉(xiāng)村·鄉(xiāng)約·鄉(xiāng)風——走進藍田美麗鄉(xiāng)村、“鄉(xiāng)約生活——傳習千年鄉(xiāng)約 體悟鄉(xiāng)土智慧”等研學課程。截至目前,已接待4萬余名學生和3千個家庭親子研學,以及5千余名來自北京、上海、武漢、浙江、成都、蘭州等地來西安的夏令營學生。

書院同藍田縣融媒體中心藍田文化大講堂直播間、縣委黨校等部門合作,相繼推出“鄉(xiāng)約是過日子的章法——鄉(xiāng)約文化與《大學》智慧”“呂氏鄉(xiāng)約是關學精神的實踐——關學經(jīng)典文章語錄高級研修”“《鄉(xiāng)約·德業(yè)相勸》篇與《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等中短期課程,廣泛弘揚鄉(xiāng)約文化,讓更多人發(fā)現(xiàn)鄉(xiāng)約、認識鄉(xiāng)約、了解鄉(xiāng)約,充分發(fā)揮鄉(xiāng)約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在現(xiàn)代農(nóng)村家風建設、鄉(xiāng)風文明中的現(xiàn)實意義。

“書院復興是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書院要真正復興,必須要回歸到教書育人這條路子上,將書院教育深深扎根在廣大老百姓當中?!边@是牛銳做了十多年書院后的深刻體悟。在他看來,如何讓書院“活”在當下,在體制和制度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進而成為新時代藍田乃至陜西的地域文化、社區(qū)文化、鄉(xiāng)村文化的教育基地,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書院今后探索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歡
關學鄉(xiāng)約張載
素材集錦
張載的“變化氣質”之道
當代陜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2
張載家訓不只是橫渠四句
當代陜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0
“關學”的精粹及其對后世的啟迪——張載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8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鄉(xiāng)約“吃了嗎”
“吃了嗎”原來是鄉(xiāng)約
鄉(xiāng)約:給湖北興山縣練瑜伽的姑娘說媒
時代郵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18
鄉(xiāng)約:給“彭祖故里”的音樂達人說媒
時代郵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24
天峻县| 财经| 尤溪县| 长子县| 耿马| 广州市| 乐亭县| 海伦市| 鹤山市| 伊吾县| 望奎县| 余干县| 旺苍县| 曲松县| 那曲县| 深水埗区| 鄂托克旗| 缙云县| 四子王旗| 克拉玛依市| 龙门县| 屏南县| 辉南县| 和龙市| 东至县| 道真| 石阡县| 全南县| 长治县| 台中县| 渑池县| 时尚| 天门市| 玉树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安岳县| 正蓝旗| 天气| 横山县| 宜兰市| 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