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中考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點。而聽力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了說的輸出。合理的聽后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利于其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其文化品格的養(yǎng)成。本文基于對初中聽力教學中聽后活動的重要性和目前聽后活動中存在問題的進行分析,針對問題,探索研究聽后活動設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聽后活動的設計
【作者簡介】朱國英,上海市奉賢區(qū)古華中學。
一、 “聽后”活動設計存在的問題
聽力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的是PWP的聽力教學模式,即將英語聽力教學分為pre-listening(聽前), while-listening(聽中)和post-listening(聽后)三段教學的模式。聽后活動是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承擔著檢測學生對聽力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和培養(yǎng)學生文化品格的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有效設計英語聽力教學中的聽后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大量的課堂觀察和自身實踐,結(jié)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筆者發(fā)現(xiàn)初中英語讀后活動的設計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聽后活動重語言知識的簡單組合,輕語言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
2.聽后輸出活動與聽前聽中輸入不一致,聽后活動重活動形式多樣新穎,忽視活動質(zhì)量。
3.聽后活動引導學生思考不夠,輕學生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
4.聽后活動中情感滲透,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貼標簽”,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針對英語聽力教學的現(xiàn)狀,作為一線教師,找出問題癥結(jié),改善教學策略,義不容辭。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式刻不容緩,只有改變初中英語聽力教學方式,才能培養(yǎng)出契合時代需求的英語人才。
二、“聽后”活動設計的原則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自己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教學內(nèi)容設計各種聽后活動,但是筆者認為聽后活動的設計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 趣味性――樂在其中。聽后活動要充滿趣味性,盡量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使他們覺得完成聽后活動不是一項任務、一個負擔,才會產(chǎn)生內(nèi)在動力。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課堂活動也不例外。如果學生對完成聽后活動表現(xiàn)出愉悅的心情和主動性,勢必也會提高聽后活動的效果。如果聽后活動在表現(xiàn)形式上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就更能激發(fā)學生完成活動的興趣和開口說話的愿望。
2. 針對性――緊扣主題。聽后活動要緊緊圍繞該課時的教學目標而展開,不能過分追求形式新穎和趣味性,卻不考慮這個活動是否能夠有效地落實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比如有時候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做一些動手的練習,千萬不要把它上成活動課或勞技課,而是應設法把這些動手的活動與本課時的目標語言進行有機結(jié)合,讓學生用英語去描述。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才沒有偏離教學目標。
3. 層次性――由易到難。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各個活動的難易程度,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的知識水平安排活動的步驟?;顒优c活動之間互為關聯(lián),前面一個活動是后面一個活動的鋪墊,后面一個活動又是前面一個活動的成果,排列順序要由易到難,有梯度,使各個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以保證系列活動開展得充分有效。
三、“聽后”活動設計有效性的策略
post-listening階段也就是鞏固階段,要側(cè)重聽與說、聽與寫的結(jié)合,注重學生輸出過程,通過多樣化的活動,促進語言內(nèi)化。
教師可要求學生復述、編對話、話題討論或辯論、角色表演等活動,促進學習者語言內(nèi)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
1.復述所聽內(nèi)容。 復述是對所聽內(nèi)容進行歸納、概括和總結(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是一個讓學生對聽力材料進行更深入的處理的方法,并把它轉(zhuǎn)換成一個不同的語域。如,Oxford English 8A Unit 5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中,聽完對孫中山墓碑的介紹后,要求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復述,引導學生抓住數(shù)字這個主線,如特殊的年份、墓碑的大小等,利用年歷的形式,按照時間順序?qū)λ牭降奈谋局匦陆M織語言進行介紹。
2. 編對話。對聽力中總結(jié)的有效表達方式以編寫對話的形式,反復操練,鞏固目標語言。如,Oxford English 8B Unit 1 “A poster about tree-planting”中,筆者讓學生假設自己是聽力材料里的Judy,然后正在號召班級同學加入植樹活動中,四人可以組成一個小組,以對話的形式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這樣的交際具有真實性,能作為學生對話的范本,實現(xiàn)模仿與創(chuàng)造、學習和運用相結(jié)合。從聽到說,這樣的聽后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鍛煉語言運用能力,學以致用。
3. 話題討論或辯論。話題討論或辯論對學生的運用語言能力大有裨益。如,在上Oxford English 9AUnit 3 “Different kinds of goldfish”時,筆者了解到有的學生喜歡養(yǎng)寵物,有的學生則討厭。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根據(jù)下列問題進行討論:A. Do you like pets like goldfish ?? B. Do you have pets at home?? C. Whats your opinions on raising pets at home?
同學們做了精彩的展示,展示的同學鍛煉了說的能力,而聆聽的同學則從聽的過程中進行信息處理,甄別展示的同學的錯誤用法,鞏固正確知識,升華了語言的輸出,以此提高學生聽說水平。
4. 角色表演。角色表演能通過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交際能力。如在Oxford English 8AUnit6 的Gorkellas visit to Shanghai時,可以讓學生把材料改編成劇本,narrator-Gorkella兩個角色進行表演,生動夸張的語言和動作,流暢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適合學生的表演。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激發(fā)了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聽說潛能。
5.開展寫作練習。利用聽力材料進行寫作練習是要求學生以聽力文本為基礎,利用所聽到的信息,以同一話題為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內(nèi)容盡量運用聽力材料中學到的重點語言知識、好詞佳句、寫作方法步驟等,寫出一段文字,這就是以聽促寫。例如,在Oxford English 8B Unit 2 The journey of a coin在聽力課的最后活動設計中,筆者要求學生完成小作文“The journey of? ? ? ? ? ? ? ? ? ? ”. 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空格里可以是書、筆、尺、花、衣服、襪子等的旅程,然后邀請學生做presentation。
從聽到寫,是對聽力文本做出的創(chuàng)造性回應。可以讓學生盡量拓寬思維,發(fā)揮想象。這樣的聽后寫作活動,不但能反映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情況,還能展示他們所持的個人觀點和態(tài)度。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核心素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
四、結(jié)語
初中英語聽力教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被賦予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英語聽力教學不再是簡單的語言學習,英語聽力教學中的讀后活動設計,也不再是單純地聚焦學生聽力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更多的是關注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文化品格的塑造。
英語聽力教學的聽后活動的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根據(jù)聽力文本的不同文體特征,文章結(jié)構(gòu)不同,話題語言不同,聽后活動的設計有不同的側(cè)重點。但無論聽力文本怎么變化,聽后活動要遵循的原則不變,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幫助其養(yǎng)成文化品格的初衷不變。
總之,提高初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jīng)歷一個較長的時期,需要不斷地強化訓練。因此,教師只要在思想上重視聽說教學,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探索,不斷改進教法, 遵循聽說教學規(guī)律,加強學生整體感知,假以時日,就一定會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習語言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2]王玥紅.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訓練與測試的嘗試[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2(12).
[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