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孔范 朱茂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呼吸功能訓練對肺癌肺葉切除術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肺癌肺葉切除術的患者198例,根據術后護理措施不同,分為研究組108例和對照組90例,對照組給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呼吸功能訓練,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生存質量。結果:研究組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QLQ-C30)的功能方面、癥狀方面、總體健康方面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肺癌肺葉切除患者進行呼吸功能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呼吸功能訓練;肺癌;肺葉切除術;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5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051-02
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手術治療是肺癌最主要和首選的治療方法。手術治療的目為徹底切除原發(fā)灶及可能轉移的淋巴,盡可能保留正常肺組織,為臨床治愈和術后康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但如手術前、后未能加強呼吸功能訓練,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 如氣胸、肺不張等[1-2],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康復訓練對改善患者肺功能,減輕術后并發(fā)癥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將呼吸功能訓練應用于肺癌肺葉切除患者術后護理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肺癌肺葉切除術的患者198例,分為研究組109例和對照組90例。納入標準:(1);本次入選患者均符合肺癌診斷標準[4](2)經臨床表現(xiàn)及肺CT、支氣管鏡檢查證實為原發(fā)性肺癌,進行肺葉切除患者。排除標準:(1)術前合并嚴重心、腦、腎等其他臟器器質性病變者;(2)術前伴有肺部感染者;(3)神志不清者。所有患者均簽署治療方案同意書。研究組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齡38~76歲,平均61.43±7.81歲。對照組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齡39~77歲,平均59.93±7.7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有無吸煙史、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術后護理。內容包括:氧療及營養(yǎng)支持,鼓勵患者早期活動鍛煉等。研究組在常規(guī)術后護理基礎上給予呼吸功能訓練。呼吸功能訓練包括:
1.2.1 縮唇呼吸訓練,患者閉嘴用鼻吸氣,呼氣時將嘴收攏通過縮窄口型緩緩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每次練習10~15min,每日1次。
1.2.2 腹式呼吸(膈肌呼吸訓練),患者雙手分別放于胸部和上腹部,閉嘴用鼻緩慢吸氣,膈肌最大程度下降,松弛腹肌,盡量挺腹,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不動。呼氣時,腹部收縮,腹部手感下降,呼吸頻率為6~8次/min,每次練習10~15min,每日2次,熟練掌握后,可逐漸增加每次練習時間和次數(shù);
1.2.3 節(jié)段呼吸訓練,患者取仰臥位,先確定需要填充部位,護理人員用手加壓于局部,患者用鼻吸氣,并將氣吸至加壓部位。隨著吸氣持續(xù),局部逐漸隆起,護理人員逐漸減壓,至吸氣末為輕微按壓,此時患者持續(xù)2~3秒,然后呼氣,每次練習15min左右,每日1次;
1.2.4 有效咳嗽訓練,包括爆發(fā)性咳嗽訓練和發(fā)聲咳嗽訓練。爆發(fā)性咳嗽是指患者吸氣后深呼氣,再突然打開聲門,在高壓狀態(tài)下使氣體從肺內沖出,同時將痰液排出。發(fā)聲咳嗽是指患者吸氣后深呼氣,輕輕的進行連續(xù)小聲咳嗽,將痰液從氣管遠端推向較大氣管,此項練習可在痰液潴留情況下進行;
1.2.5 全身性呼吸體操鍛煉,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執(zhí)行,是指將縮唇呼吸、腹式呼吸與擴胸、下蹲、彎腰等動作相結合,在呼吸過程中配合肢體聯(lián)合動作,改善患者換氣功能,增強呼吸肌肌力和耐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護理1個月后生存質量。生存質量:采用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制定的生存質量核心量表(QLQ-C30)進行評價,該量表由功能領域、癥狀領域、總體健康狀況、單項測量狀況4個領域30個條目構成,各領域得分轉化為0~100內取值的標準化得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在QLQ-C30量表的功能方面、癥狀方面、總體健康方面的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研究組在以上方面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肺癌是我國多發(fā)的惡性腫瘤之一,肺葉切除術是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術后生存質量的首選治療方法,但術后不可避免的造成有效呼吸面積減小,呼吸肌受損,肺順應性減低,通氣、換氣功能下降[5-6]。手術還會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出現(xiàn)痰液潴留、肺不張、低氧血癥、肺部感染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7-8]。因此,加強術后呼吸功能訓練,對改善患者的心肺耐力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通過對肺癌肺葉切除術患者開展了縮唇呼吸訓練、腹式呼吸訓練、節(jié)段呼吸訓練、有效咳嗽訓練,有效地增加了氣道外口段阻力,增強了膈肌活動度,減少了無效死腔,促使余肺盡早膨脹,充填空腔,有效防止空腔發(fā)生感染;還可以幫助潴留的痰液盡早排出,降低肺部感染、肺炎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對肺癌肺葉切除術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露, 高欣源, 李劍華, 等. 系統(tǒng)呼吸訓練對肺癌患者術后短期呼吸運動功能的療效[J].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6, 31( 11) :1225 - 1229.
[2]王曾輝, 程念, 熊麗媛. 呼吸道準備在肺癌患者術前的重要性[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 12( z2) : 222 - 223.
[3]肖惠,崔熠可,吳磊,等.肺癌術后肺康復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7):4312-4314.
[4]袁雙虎, 于金明.《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 2015 年版) 》放射治療更新解讀[J]. 中國醫(yī)師雜志, 2016, 18( 6) : 801 - 804.
[5]Rachel L Medbery, Theresa W Gillespie, Yuan Liu, et al. Socioeconomic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Readmission After Lobectomy for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J].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6,102(5): 1660-1667.
[6]蘇建華,車國衛(wèi).肺癌患者術前肺功能評定的現(xiàn)狀與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7,44(7):301-305.
[7]Lucía Fernández-Rodríguez, Isabel Torres, Delia Romera, et al. Prediction of postoperative lung function after major lung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 using volumetric computed tomography[J].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8,156(6): 2297-2308.e5.
[8]王龍平,彭繼海,張鳴生.主動呼吸循環(huán)技術在非小細胞肺癌肺葉切除術后快速康復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8,33(6):642-646.
作者簡介:陳孔范,女,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qū)馮卯中心衛(wèi)生院,主管護師,本科學歷,郵編277214。
通訊作者:朱茂華,女,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眼科,主管護師,本科學歷,郵編27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