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良
俄羅斯曾經是相機生產大國,生產過上千個種類的各種類型的相機,總產量高達幾千萬臺!很多的量產機型通過邊貿等各種途徑流通到我國。其中,有一種像長槍一樣的相機,在我國的相機收藏圈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即使不是專門研究和收藏俄羅斯相機的人,對其也有很高的認知度。這個系列的相機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了類似槍的造型作為設計特色。槍托做穩(wěn)定支架,扳機作為快門擊發(fā)按鈕,每當拍攝時,就如同射擊時的樣子。因其獨特的造型,被影友們戲稱為蘇聯(lián)大槍相機。這個機型就是俄羅斯生產的φo T o c H a Й n θ p系列相機(圖1),這個詞翻譯過來是“狙擊手”的意思。這個詞語可以說非常的形象,從相機說明書封面的宣傳圖片來看,就似乎是一個手持相機的狙擊手的感覺。使用這個相機的影友還發(fā)生過很多有趣的故事。一位影友拿著這個大槍相機在天安門廣場上拍攝時,被路人誤認為是恐怖分子而被舉報。還有的影友在機場和火車站安全檢查時,因為有類似槍一樣的扳機而被開包檢查,這種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其實這種槍形設計并非前蘇聯(lián)所發(fā)明,早在19世紀中后期,就有類似的相機被設計出來。這款名叫KILBURNGUN CAMERA的相機(圖2),就使用了槍托的設計。只是這個時代的相機還是笨重的木制結構,槍托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還不能完全代替三腳架的功能。這種曇花一現(xiàn)的機型,可能是最早使用槍托支撐的相機之一。后來隨著相機的發(fā)展,一些手槍造型或者槍托支撐造型的機器也開始逐漸出現(xiàn)了。但總體上來說,這類機型還是比較另類,產量也相對稀少,因此,在相機收藏市場上比較少見。
俄羅斯產的“狙擊手”系列相機,之所以被大眾熟悉,一方面是因為其系列化的生產,加上生產時間也很長,所以總產量非常大,市場上相對容易見到。另一方面,這個系列中的普通機型價格并不貴,市場價僅2000多元,而且很多人喜歡它的造型,認為這個相機非常獨特!拿在手里進行拍攝非常拉風!很多影友出于好奇或者收藏目的購買它,所以是俄羅斯相機的一個代表,有一定的影響力。因為外形很類似,所以有很多人誤認為俄羅斯產的大槍相機僅有一個型號,或者分不清具體型號。其實狙擊手相機是一個系列化的產品,從上世紀四十年代一直生產到2005年左右,下面筆者就結合這個機型的收藏經驗,介紹一下狙擊手系列相機的發(fā)展歷史。
狙擊手系列的首臺相機始于二戰(zhàn)期間,當時為了滿足軍隊偵查拍攝的需求,要求設計一種可以匍匐在戰(zhàn)壕或者交通壕內隱蔽遠距離拍攝的相機。為了遠距離拍攝就需要長焦鏡頭,而長焦鏡頭通常比較笨重,為了成像穩(wěn)定就需要支撐,但戰(zhàn)壕內用三腳架等是不方便的。當時承擔設計研究任務的是位于列寧格勒的俄羅斯國立光學研究院(I-014),他們在經過考察后,又參考了德國徠卡相機的一款槍托支撐設計(圖3),在此基礎上進行再設計,誕生了最早的原型機。因為當時的蘇聯(lián)已-經有了仿制徠卡2型的費特(FED)旁軸相機,于是研究院就利用費特相機的機身為基礎,配上了FOH 300mm F4.5長焦鏡頭,因為這個相機是一個旁軸相機,取景并不方便,所以增加一個反光鏡箱,這樣就可以像單反相機一樣取景了。這個型號就是最早的狙擊手相機,早期由國立光學研究院生產(圖4),最早的一批相機在1 943年生產,數量大約為100套。機器做工精良,全套設備裝在一個專用皮箱內。
后來隨著需求量的增加,決定進行批量化的生產,這個相機的相關設計資料,就交給了在莫斯科的KpacHorOpCKИЙ MexaHHqeCKИЙ3aBOД(簡稱KMZ)進行批量生產,被稱為中C-2(英文名稱FS-2)型相機(圖5)。這個機型采用木制的槍托設計,鏡頭定名為TaHp-2 300mmF4.5,相機總重量3 5公斤,這個型號主要在1944~1945年間生產,有非常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尤其是早期由國立光學研究院生產的機型(圖6),做工精良,機身有ГОИ名稱字樣,產量也最為稀少,目前市場價超過1萬歐元。后期KMZ光學工廠生產的版本,機身的刻字就不同了,上面有一個五角星,下面是鐮刀斧頭標志,然后是工廠梯形的標志,下面是產品編號和生產年代(圖7),除了機身,在鏡頭上也有這個標志。這個版本總產量在1 000多套,也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市場價格也達到了幾千美金。
早期的狙擊手系列相機主要是為偵查拍攝需要而提供,并非為民用市場而設計,二戰(zhàn)后這個設計得到了認可,開始向民用市場進軍。這時候的KMZ光學工廠已經非常成熟,其生產的澤尼特(zenit)系列單反相機已經成熟。因此設計推出的ФC-3型狙擊手相機(圖8),它選擇了澤尼特EC型單反相機進行搭配,鏡頭是TaHpФ中C 300mmF4 5。原來的笨重木制槍托,也重新設計為輕巧的折疊型,還是采用扳機扣動快門,在支架的前部增加了鏡頭調焦旋鈕,后部的槍托是可拆卸的設計。相機整體被固定在一個金屬盒子內,便攜而且安全。除了300mm長焦鏡頭外,還配有一個格里諾斯58m m F2的標準鏡頭!這個設計是比較成功的,一直延續(xù)到后來,對后續(xù)型號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個型號產量也非常大!從1965年開始一直生產到1982年,總產量超過98000套。早期版本的鏡頭顏色采用乳灰色(圖9),搭配銀色的機身,后期的版本鏡頭就采用黑色涂布。相機因為產量較大,市場上常能遇到。
1981年推出的中C-4型狙擊手相機(圖10),搭配了當時最新型的澤尼特-1 6型單反相機,鏡頭為Tene3eHHTap 300mm F4 5,但這個型號僅生產了極少的數量。同年還推出了搭配澤尼特-1 9型相機的中C 4M型(圖11),鏡頭采用了MCTene3eHHTap-ФC-M 300mm F4|5.這個型號也只生產了較少的數量。這兩款機型采用了新型的支架設計,采用側面的旋鈕進行調焦。
在1970年代末期,KMZ光學工廠的設計師還設計過一款ФC-3 o pKИЙ的機型(圖12)。這個機型結合了澤尼特相機的機身,設計了一款獨特的取景系統(tǒng),這個取景據說可以增加夜視功能。這個機型并沒有進入量產,只停留在了設計階段。在這個型號研究的基礎上,KMZT廠還在1980年設計過一個中C-3 OpKИЙ的光電版本的機型(圖13)。這個機型外形是全新設計了。另外,還設計過一款中C一3 E H И T的機型(圖14),這些型號都是沒有量產。這些型號的共同特點是試圖擺脫固有相機型號的一些限制,設計一款專用的拍攝相機。但這些都沒有推向市場,都只停留在了原型機的研究階段。
而中C 5型狙擊手相機(圖15)是1 987年推出的,1987年7月份的《蘇維埃攝影》雜志對這個相機進行了詳細介紹。這個型號采用了澤尼特AUTOMAT型相機進行搭配,鏡頭為MC TeneaeHHTap-K 300mm F4.5。它的支架設計類似中C 4型,但調焦旋鈕位置進行了更改,這個型號也只是生產了較少的數量,并未量產。
另外根據KMZ工廠的記錄顯示,在1 989年,受到蘇聯(lián)攝影技術司領導的建議,提議設計一款可自動拍攝的狙擊手相機,于是工廠設計師根據這個建議設計了名為中C-aBTOMaT的新型號(圖16),但因為那個時期正趕上蘇聯(lián)末期的動蕩和解體時期,這個型號也就沒有去實施,僅僅停留在了設計階段。從設計圖可知,機身仍然采用了澤尼特相機為基礎,采用了U型的支架設計。
1981年采用澤尼特-TTL機身搭配TaHp-3C 300mm F4.5鏡頭的被稱為是中C-12型(圖17),這個型號實際是中C-3型的升級版本,其支架設計延續(xù)了中C-3型。這個型號被大量制造,到1991年蘇聯(lián)解體時,總產量超過1 18500套,是狙擊手系列中產量最大的型號。前蘇聯(lián)解體后,ФC-12的后續(xù)版本是ФC-122型(圖18),其主要特點是配套的機身換為了澤尼特122型相機,搭配MC TaHp-3C 300mm F4.5鏡頭。ФC-122型除了常見的版本外,還有一個罕見的白顏色的鏡頭版本(圖19),這個版本改為使用新型支架,比較少見,僅在后期少數生產。另外還有一個版本搭配的相機是澤尼特-122K型相機,它的特點是更換了新型的支架,被稱為φC-1 22KT型(圖20)。
搭配澤尼特-312M型相機的型號被稱為φC-312KT型(圖21),其支架特色跟φC-122KT型類似。而搭配澤尼特412型機身的φC-412型(圖22),它是φC-122型設計的延續(xù),主要在2003~2005年生產。
這時候已經是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羅斯時代,也是俄羅斯最困難的一段時期,KMZZ廠迅速沒落,從相機外形可以看出,跟1965年生產的φC-3型比較,并沒有太多的改變。這也反映了俄羅斯相機設計上的沒落和不思進取,所以市場反響很差,這些型號生產量都不大。狙擊手系列相機雖然外形非常個性,但其鏡頭光學品質很一般,光學結構簡單,成像不夠銳利。加之使用起來比較笨重,隨著數碼時代的來臨,膠卷相機迅速的被邊緣化,它們現(xiàn)在的收藏價值已經大于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