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大山人即朱耷,是中國明末清初中國畫領域的一代宗師,是中國水墨寫意畫里程碑式的人物,對后世影響深遠。阿美迪歐·莫迪里阿尼是意大利的著名畫家,其肖像畫極富個人特色,其繪畫風格對后世的肖像畫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將對這東西兩位畫家,兩個不同的畫種,兩種大相徑庭的畫風之間的共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八大山人;莫迪里阿尼;眼神;共性;分析
朱耷(1626-1705),字刃俺,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中國寫意畫之大成者,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后出家為僧,后改信道教。在水墨花鳥畫一脈可謂登峰造極,以怪誕夸張的造型,凝練生動的筆墨,風趣深刻的韻味著稱于世。阿美迪歐·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尼區(qū)的利沃諾,猶太人。一身窮困,雖然36歲英年早逝,但是給世間留下了不朽的偉大作品。尤其是那些經(jīng)典的肖像作品,在西方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繪畫雖有門類,但是藝術的精神內(nèi)核確是相同的,讓我們剝?nèi)ダL畫手段的外殼,看一看藝術的內(nèi)在共性。
一、相似的人生境遇
藝術家是創(chuàng)作的主體,每一位藝術家因為人生經(jīng)歷的不同,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流露出其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精神狀態(tài)、思想覺悟等個人烙印,我們在分析一個藝術家或藝術作品的時候要結合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經(jīng)歷。八大山人和莫迪里阿尼雖然處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也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是在“歷經(jīng)苦難,追求卓越”這條藝術道路上,卻有著相似的緣分。
八大山人原本是皇家世孫,奈何明朝破滅,先是父親去世,后又妻子亡故,在國破家亡的雙重打擊下,一度精神失常,抑郁悲憤,無奈出家為僧,后來改信道教,余生與世隔絕,寄情于水墨。他坎坷的一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就是“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p>
莫迪里阿尼不是貴族之后,但是其家族也是猶太名門。父親是商人,母親是教師,家庭雖落敗,但是從小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他的母親在發(fā)現(xiàn)他繪畫方面的天賦后,能支持他繼續(xù)接受這方面更高層次的學習。與八大山人不同的是,八大的困境是被動形成的,而莫迪里阿尼的困境卻更多的是自身因素。他性格怪異,沉默寡言,放浪不羈,沾染上了酒精與毒品,這讓他在窮困和肺病的雙重折磨下,僅僅活了36歲。
二人都是受盡了生活的折磨,但卻沒有因此浪費掉自己的藝術天賦,都在自己的繪畫領域里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們相識的人生境遇(困苦與磨難),使得他們于世不容,一個避世,一個早逝,這些苦難的傷疤在他們的繪畫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二、寄情于畫中形象
縱觀中國畫發(fā)展歷程,八大山人的出現(xiàn),將中國畫的寫“意”之境推向了后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其畫中的“意”以夸張變形的禽鳥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以物喻人,以景抒情是中國畫中常用的手法,八大筆下鮮活生動的禽鳥魚蟲仿佛都擬人化了一般,動作神態(tài)比之以往中國畫中的鳥獸形象有了很大的突破。有人認為八大筆下的形象已經(jīng)具有了非常強烈的現(xiàn)代感,是傳統(tǒng)筆墨造型與現(xiàn)代藝術形象的完美融合,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返璞歸真的境界。這是八大山人多年與山水為伴,以筆墨為伴,天人合一,融會貫通的結果,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筆下的形象,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這是很多中國畫家常走的路,而八大山人則將這條路走成了通天大道!
在西方繪畫史上,肖像畫是最為重要的門類之一。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側重于人物具象的描繪,畫家們在這條路上已經(jīng)走得夠久夠遠。當現(xiàn)代藝術的思潮開始崛起,畫家們對肖像畫的改變已經(jīng)無可避免,在這條新的道路上,又延伸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小徑,莫迪里阿尼的出現(xiàn),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魅力的新徑。在他的筆下,形形色色的人雖有不同的形象,但是呈現(xiàn)出的情感于面貌卻仿佛是畫家的自述,病態(tài)、迷惘、困頓、憂郁,這是他的靈魂在吶喊,是他的欲望在宣泄。生活給他帶來了什么,他就給筆下的形象帶來了什么。
八大山人與莫迪里阿尼在不同的時空之下,選擇了同樣的路,走自己的路!也因為他們寄情于畫中的形象,我們才得以看到那些極富個人特色的藝術形象,在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了他們各自的印跡,獨特而偉大。
三、獨一無二的眼神
八大山人藝術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那一個個生動靈活的眼神。很多禽鳥蟲魚的眼睛就是隨意的勾勒出一個圓形,然后在圓中點一個墨點。因為圓圈的形狀、粗細、濃淡不同,墨點的大小、位置、形態(tài)不同,從而造就了各具特色的眼神。有的假寐、有的漠然、有的呆滯、有的開心、有的冷眼旁觀、有的視而不見,一個眼神就能訴說千言萬語。八大給了世間一個白眼,世間還了八大一份敬意。
無獨有偶,莫迪里阿尼的想象畫,其典型的標志之一便是那一雙病態(tài)的眼神。雙眼的不對稱、眼神的空洞、抑郁的色彩這是他描繪眼神時常用的手法。這樣的眼神有的困倦,有的吝惜,有的欲望、有的哀愁。我們只要看著這雙眼睛,就像看到了這雙眼睛背后的作者,拖著病痛的身軀,在酒精的麻醉與毒品的刺激之下,釋放自己的欲望,讓自己的情感流露于筆尖,他要告訴這個世界,這就是我!
東西方兩位天才畫家,用不同的繪畫形式來訴說自己的情感,卻又同時選擇了用眼神來作為主要的描繪對象,可謂殊途同歸。分析八大山人與莫迪里阿尼兩者之間的共性,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不同繪畫門類和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們共同的追求。藝術的真諦往往無需交流,藝術家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進藝術的本源,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用他們的一生踐行著“吾藝既吾生”!
參考文獻:
[1]楊建峰.八大山人[M]. 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4
[2]丁家桐.八大山人傳[M]. 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1
[3]道格拉斯·霍爾. 莫迪里阿尼[M]. 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8
[4]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集-莫迪利阿尼[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7
[5]陶宇.走進大師-莫迪利阿尼[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3
作者簡介:
李健(1990-04),男,安徽省六安人,學生,研究生,單位: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