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雙
背景: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開學(xué)是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時間,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不少孩子會產(chǎn)生入園焦慮、恐懼,每天哭鬧著不愿上幼兒園,年輕的家長們也常常覺得束手無策。經(jīng)驗不足的老師也是疲憊不堪。
在幼兒園五大領(lǐng)域課程設(shè)置中,健康放在來第一位。健康領(lǐng)域包含了身體和心理健康兩個部分。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yīng)環(huán)境,人際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標準的心理狀態(tài)。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yīng)。這個階段的分離焦慮主要表現(xiàn)為嚎啕大哭,又踢又咬,目光呆滯,不和群體等。
案例描述:浩浩小朋友是19年秋天第一次到幼兒園讀書。第一天來到幼兒園的時候,他沒有大哭大鬧,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在那里坐著。孤零零的樣子讓人很心疼,老師正想悄悄地過去安慰一下她。他看見老師來了,轉(zhuǎn)身又回到了小凳子上坐好了。一個人在小凳子上偷偷的抹眼淚,吃飯的時候他自己拿著勺子,一口一口的把碗里的飯菜都吃完了。老師想去幫他一下,他卻不理老師。午休的時間到了,小小伙伴們第一天讀書,有的還在哭著,有的要媽媽有的尿床了,有的還在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打打鬧鬧的。浩浩小朋友不見了老師很著急的到處找,終于在床邊的角落里找到浩浩和另外一個小朋友,悄悄地躲了起來。不管老師怎么呼喚他的名字,他都不愿意出來,也不愿意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下午放學(xué)的時候,浩浩一看見媽媽就哇哇大哭,一直在說:“我不來幼兒園,我不讀幼兒園,我再也不想來幼兒園了。”
基本做法:
家長方面:在孩子入園之前,家長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大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人,在孩子開學(xué)前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去玩耍,讓孩子對陌生的環(huán)境不感到害怕。鼓勵孩子和正在上幼兒園的哥哥姐姐接觸,聽這些哥哥姐姐說一說幼兒園的事。如果入園之后還只出現(xiàn)了明顯的入園焦慮,在家里面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幼兒園游戲。一個人扮演老師,其余的人扮演幼兒園的小朋友,讓孩子去熟悉老師,消除對幼兒園和老師的陌生感。
教師方面:孩子入園之后的家訪老師們來到了浩浩小朋友的家里面。鼓勵孩子與老師交談,老師和孩子自我介紹相互認識,增加彼此之間的熟悉感。在教室里面布置娃娃家這樣的區(qū)角游戲。允許分離焦慮癥特別嚴重的孩子,帶自己平時在家里面的玩具到教室里面去玩,比如一個玩偶,一個布娃娃,或者自己平時用的水杯,這些都是可以的。
成效和啟示:
在第二天結(jié)束之后,浩浩媽媽帶著浩浩到幼兒園里面去玩。讓他接觸了幼兒園里面的不同環(huán)境,比如玩沙區(qū)、種植園、娃娃家,但后來浩浩主動向媽媽介紹媽媽,我的教室在樓上,下一次你可以把我送到幼兒園門口,我自己就上去啦。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的陌生感消除了。減少了新生入園分離焦慮癥對孩子的影響。
分離焦慮不僅僅表現(xiàn)在三四歲的孩子們身上,父母身上也很明顯。我們一起來分析分離焦慮癥在父母身上的表現(xiàn)和緩解方法。
案例描述:
俊杰小朋友一直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爸爸很少回家。媽媽性格稍微內(nèi)向孩子說話表達的能力較同齡人有差距。報名的第一天,媽媽一直在描述該不該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那讀書,其實那個時候他已經(jīng)快四歲了。在和老師一起分析之后,他選擇接受老師的建議,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來讀書。第一天俊杰朋友在幼兒園里面分離焦慮癥比較明顯,哭了一次鬧了幾次。那是如實的把這些情況跟家長進行了溝通,第二天的時候家長打電話告訴老師,今天他不準備送孩子來上學(xué)了。想休息一天,然后第三天再來讀書,第四天又休息,第五天又讀書。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實在太可憐了,她不忍心。在老師和她電話溝通之后,她仍然沒有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第三天把孩子送來了 ,可是孩子在走到幼兒園門口的時候,怎么也不放開媽媽的手。結(jié)果媽媽和孩子一起在幼兒園門口哭了。
基本做法:
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寶貝,又見到自己的寶貝哭鬧的厲害,家長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可是家長對孩子的情緒感染實在太強了,這種家長陪著孩子哭的情況在幼兒園的新生入園接待中司空見慣,造成孩子們錯認為家長不要他們了,讓他們認為上幼兒園不管對于他們自己,還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劇孩子的分離焦慮,不利于孩子的適應(yīng)。這是家長不適應(yīng)孩子離開自己的一種表現(xiàn)。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讓家長在心理上慢慢的接受孩子需要在什么年齡段做什么事情,孩子的成長現(xiàn)在要求他去到幼兒園適應(yīng)集體生活,而不是一直在父母的襁褓之中。讀一天書休息一天只會加重孩子和家長的焦慮。送送停停會讓孩子的適應(yīng)過程事半功倍。堅持送園,對孩子的適應(yīng)至關(guān)重要。家長一定要堅持每天鼓勵孩子同時也鼓勵自己堅持上幼兒園。
成效和啟示:
在老師的建議和勸說之下,俊杰媽媽每天都堅持送孩子到幼兒園上學(xué),盡管剛離開媽媽的懷抱,孩子還是依依不舍的哭了幾聲,可是慢慢的家長自己也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獨立,能夠把一句話完整的說完了,在和小朋友們交流的時候再也不是害羞的樣子。下午放學(xué)回家還會和媽媽說一說自己在幼兒園里面有什么開心的事情,可不開心的事情??〗苄∨笥呀?jīng)過一周之后已經(jīng)基本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可是媽媽還是有一點點不放心。媽媽的焦慮明顯的比幼兒的焦慮更嚴重一點,但是在看見俊杰小朋友上幼兒園之后的進步,媽媽心里也會慢慢的接受孩子需要去適應(yīng)集體生活這件事情。孩子現(xiàn)在是小雛鷹,媽媽的任務(wù)是目送它越飛越高,而不是緊緊的一直把他抱在懷抱里。
一個月之后,媽媽告訴老師,看著孩子的進步是自己之前無法想象的??赡芤驗橐恢笔亲约阂粋€人在帶孩子,所以沒有意識到分離焦慮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也是家長需要克服的。
每次一提到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大家第一印象都是孩子怎么了,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分離焦慮的不僅僅是孩子,也有家長。所以在幼兒園新生入園之后,為家長準備一個緩解分離焦慮的家長會也是有必要的。
在《3-6歲兒童學(xué)習(xí)與發(fā)展指南》3-4歲幼兒身心健康中給了這樣一個參考:
情緒比較穩(wěn)定,很少因一點小事哭鬧不止。不高興時能聽從成人的哄勸,較快地平靜下來。
教育建議:
1.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如: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以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注意發(fā)現(xiàn)幼兒的優(yōu)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與同伴做橫向比較。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厲聲斥責(zé)和打罵。
2.幫助幼兒學(xué)會恰當表達和調(diào)控情緒。如: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情緒,為幼兒做出榜樣。如生氣時不亂發(fā)脾氣。 和幼兒一起談?wù)撟约焊吲d或生氣的事,鼓勵幼兒與人分享自己的情緒。允許幼兒表達自己情緒,并給予適當?shù)囊龑?dǎo)。如幼兒發(fā)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冷靜后告訴他什么行為是可接受的;發(fā)現(xiàn)幼兒不高興時,主動問問情況,幫助他們化解消極情緒。
《指南》作為我們的教學(xué)參考,給我的具體操作提出了標準線。分離焦慮癥,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要認真對待。幼兒園入園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家長放手讓孩子去飛的第一步。我們面對的孩子或許很開朗,或許很內(nèi)向。我們面對的家長有的通情達理,有的有自己的考慮。各種各樣的家庭養(yǎng)育了各式各樣的孩子,作為老師,我們不僅僅只做到保證孩子身體健康,我們更希望看到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對每一個家庭養(yǎng)育出每一種性格的孩子,老師只有耐心而且認真的對待,才能夠找到適合的方法。希望我的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