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霞
摘 要:十二生肖子鼠排第一。在佛教“二鼠侵藤”的譬喻故事中“二鼠”分別代表黑夜 (月亮) 和白天 (太陽) ,表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意思。人們對鼠類旺盛的生命力與繁殖力羨慕與崇拜,普遍被民間奉為多子多孫、富余、財富之象征。
關(guān)鍵詞:鼠;博物館;光陰;財神
十二生肖子鼠排第一,據(jù)說十二生肖是依照動物出沒和活動的時間規(guī)律與地支對應(yīng)排列的。如子時,夜深人靜,正是老鼠最活躍的時候,故子屬鼠。另外民間廣為流傳“鼠咬天開”的傳說,清代《廣陽雜記》記載“天開于子,不耗則其氣不開”,老鼠將混沌一團的天地咬開,陰陽就此分開,才有了后來的宇宙萬物,老鼠因此成為開天辟地、生育萬物的創(chuàng)世神,并被排在生肖之首。
來到敦煌市博物館參觀,首先映入我們眼瞼的是一幅面積30平方米的中國磨漆畫,這幅圖是根據(jù)《觀無量壽經(jīng)》繪制的,原畫出自于敦煌石窟榆林窟第二十五窟,屬于中唐時期。其主體部分為西方極樂世界,畫面中現(xiàn)出一片宮殿樓閣,曲欄平臺。無量壽佛結(jié)跏趺坐于蓮花寶座,觀音、勢至菩薩分列左右,圣眾圍繞。平臺上樂隊分列,演奏法樂。舞伎揮臂擊鼓,踏腳而舞,迦陵頻迦(美音鳥)亦撥彈琵琶,載歌載舞。下部的七寶池中對對的鴛鴦和化生童子正浮游在水中嬉戲玩耍。上方的天空中有飛天在翱翔散花,還飛舞著各種不鼓自鳴的樂器。雕欄上鸚鵡、孔雀、共命鳥等也展翅飛舞。這里所表現(xiàn)的是一派帝王宮廷的豪華壯麗和歌舞升平景象,幻化在漂渺虛無的佛國世界里。
在觀賞的過程中,用心的游客會發(fā)現(xiàn)一個小細節(jié),在這幅畫中隱藏著一只白色的小老鼠。大家就很驚訝,為什么老鼠會出現(xiàn)于此呢?
在佛教“二鼠侵藤”的譬喻故事中“二鼠”是指黑白兩只老鼠,分別代表黑夜 (月亮) 和白天 (太陽) ,表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意思,以喻人命脆危,生命念念都在消逝之中。
故事講道在秋天的黃昏,一旅人在荒野中走,發(fā)現(xiàn)路上散落著一塊塊人的白骨,忽然被一只老虎追逐,此人迷失方向,跑到了一座斷崖絕壁的頂上。驚慌失措中,看到斷崖上有一棵松樹,并且發(fā)現(xiàn)從樹枝上垂下一條藤蔓。于是便抓著藤蔓垂下去,但是他朝腳下一看,竟是波濤洶涌底不可測的深海,而且海里還有三條毒龍,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處出現(xiàn)了兩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的嚙著藤蔓。此人拚命搖動藤蔓,想趕走老鼠,每當搖動藤蔓時,便有水滴從上面落下來,是從枝上筑窩的蜜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此人完全忘記如今正處于危險萬分的死怖境地,而享受著蜂蜜……
在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佛說譬喻經(jīng)》中,以這段有名的比喻,向我們開示:這旅人即是指你自己;無盡而寂寞的荒野是比喻你無盡寂寞的人生;秋天的黃昏是比喻人生的孤寂感。路邊的白骨是你人生的旅途中,家族、親屬、朋友等的死亡。饑餓的老虎所比喻的是你自己的死亡。爬上崖頂?shù)乃蓸涫侵附疱X、財產(chǎn)、名譽、地位等等。藤蔓比喻的是‘我還不會死的那種自我安慰的心態(tài)。不斷咬著藤蔓的黑白兩只老鼠是指白天和夜晚。他們一刻不停的縮短著你的生命。深海所比喻的是‘地獄。產(chǎn)生地獄之苦的是這三條毒龍,即指你心中的貪欲、嗔怒、愚癡三毒。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財欲、色欲、名譽欲、睡眠欲。
壁畫中只出現(xiàn)白鼠,而沒有黑鼠,這里的白鼠象征著光明,寓意在佛國世界里只有白天沒有黑夜。
鼠是一種頑強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財神、多子多孫和人丁興旺的象征。在過去,廣大勞動人民,多半是家無隔宿之糧的,老鼠光臨,往往意味著這戶人家糧食有余,基于這樣一種觀念,民間認為家中鼠多是一種吉祥富裕的象征,所以鼠便成了受歡迎的“財神爺”。
在博物館里展出的一件文物也與鼠有關(guān)。
金鼠吐寶天王銅像,又稱元鎏金財神銅像。元代,銅制,通體鎏金,高12厘米,寬9.5厘米,厚5.5厘米。本宗財神銅造像藏傳風(fēng)格明顯,頭戴天冠,束冠僧帶在雙耳上方結(jié)成扇形,上身著天衣,下身著裙,雙耳垂環(huán)裝耳飾。面部豐腴,雙眉緊鎖,上身袒露,肚子很大,身體肥胖,項戴項圈、瓔珞,手足飾有釧鐲。左肩繞前胸右腋下有一圈梅花裝飾花紋,右手置于右膝上,手中執(zhí)布達拉葛如意寶,左手托抱一金鼠,金鼠吐出數(shù)粒寶珠,滴落在蓮花座上。財神結(jié)半跏坐于蓮花座上,左腿橫盤,腳心向上,右腿下垂,腳踩一海螺。
佛教與鼠委實“緣分頗深”。在藏傳佛教中“吐寶鼠”被視為吉祥富足的代表,是財神的誓言物。吐寶鼠所謂的“銜物”,是以摩尼寶珠為代表的寶物。據(jù)說,吐寶鼠原生活在海中,是八大龍王的眷屬,天、人、龍三界所有摩尼寶全部是吐寶鼠吐出來的。它不會排泄,不管吃什么都會化為摩尼寶珠從口中吐出來。吐寶鼠是佛教中五路紅、白、黃、綠、黑財神及財寶天王最為重要的眷屬配尊,尤以黃財神佛像手中皆會握有吐寶鼠。吐寶鼠作為毗沙門天王之重要身份象征持物。
藏傳佛教中,黃財神是財寶天王即毗沙門天王眷屬,毗沙門天王是掌管財寶富貴,保持佛法的著名善神。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yǎng)的護法,因其曾經(jīng)發(fā)愿:庇護所有貧苦眾生,令他們在修行途中不因資糧匱乏而退失菩提心,助益一切有情,且其身膚黃色,故被世人稱為黃財神。其實,黃財神給予修行者第一位的真正的利益并不是錢財,而是庇佑其能增長福德、壽命、智慧,最后給予的才是物質(zhì)上的保障,凡貪圖人天福報,妄想求意外之財?shù)?,皆不予求?/p>
在佛教中,黃財神的身、口、意、福業(yè)、功德等又化身成五色財神,即黃財神為意、紅財神為口、白財神為身、藍財神為福、綠財神為功德化身,而黃財神是所有財神的總集化現(xiàn)。藏傳佛教里,黃財神和白財神各有其單獨的藝術(shù)形象,他們都有司財?shù)墓δ芎拓斏竦男蜗筇卣鳌?/p>
博物館里還藏有另外一件與鼠相關(guān)的文物。
銅鎏金天王像,民國,銅制,通體鎏金,高41.5厘米,寬29厘米,它是典型藏傳佛教白財神造像。白財神又名白寶藏王,乃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xiàn)。西藏密中的五路財神護法之一, 藏語稱"贊布祿嘎爾布"、"藏拉噶波",意為白財神。因為他以龍為坐騎,所以又稱騎龍布祿金剛。此尊造像身型一頭二臂,和悅慈祥,微帶怒容,三目圓睜,嘴微張,含威不露。頭戴五佛寶冠,發(fā)似火焰,綣曲、上沖,象征憤怒。身披彩帶,上著天衣,下著巴乍勒嘎綢裙,以各類寶物為飾。右手持寶棒揚於虛空,左手捉吐寶鼠。足右屈左半伸,以游戲姿坐于金龍背上,龍有四腳,頭尾高高翹起,具足善富的姿態(tài)。這位財神在藏傳佛教寺廟里也較常見,其功德為祛病、除去一切貧苦,使眾生富裕。龍王在觀音發(fā)愿經(jīng)中有感觀音菩薩的悲心,在觀音化現(xiàn)的白財神前發(fā)愿供其驅(qū)策。隨之吐寶鼠也發(fā)愿,愿供那些發(fā)愿消除眾生受用貧乏的圣尊們驅(qū)策,所以變成了各大財神手上的標識物。
老鼠陰暗、貪婪、猥瑣等負面形象路人皆知,人們提起老鼠都深惡痛絕,避之不及,而在民俗、宗教文化中又總有它的身影。人們對鼠類旺盛的生命力與繁殖力羨慕和崇拜,普遍被民間奉為多子多孫、富余、財富之象征??赐炅瞬┪镳^里的鼠,是不是對鼠又有了新的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