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寶貴遺產(chǎn),被列為中國的十大國粹之一。剪紙歷史悠久,流傳廣泛,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9月,聯(lián)合國正式批準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在我小時候對剪紙印象最深的就是過年時家家戶戶貼的掛箋和窗花,那種鏤空的美徹底征服了我,從那時起我就深深地愛上了剪紙。后來上了幼師學校,在美術課上我系統(tǒng)學習了刻紙的基礎知識,刻了許多作品,對刻紙技藝算是基本掌握了。再后來結了婚,從奶奶婆那兒我終于見識到了真正的民間剪紙技藝,奶奶婆是村里的剪紙和刺繡高手,奶奶告訴我,這些手藝叫“女紅”,過去的女人如果女紅不好會被人笑話,甚至是嫁不出去的。我看見剪刀和彩紙在奶奶手里上下翻飛,一會兒功夫就能剪出心中所想的圖案,看得我目瞪口呆,原來剪紙還可以這么隨心隨性,真是太神奇了!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學到手、傳下去!我便開始和奶奶學習民間剪紙技法。我開始留意身邊一切與剪紙有關的人和事,不斷學習、成長著。
2008年我加入了黑龍江剪紙協(xié)會,有幸拜“中國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傅作仁先生為師,成為了他的親傳弟子。傅老師告訴我要堅持原創(chuàng),多做作品。于是我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風格的剪紙,開始參加各類剪紙比賽,陸續(xù)在全國、省、市級大賽中嶄露頭角。2014年我開始創(chuàng)作我的代表作《中國夢好日子》彩色系列剪紙;2016年我參加了文化部教育部舉辦的非遺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2017年我成立了吳明君剪紙工作室;2018年我的《北安的十個第一》系列剪紙被市政府印制成冊,作為北安名片推廣;2019年我正式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面對這些點滴成就,我開始反思,一個剪紙人應該既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又是非遺傳承,我要像奶奶們一樣,把剪紙傳承下去!
因為我的職業(yè)是幼師,于是我就開始嘗試在自己的學校開設剪紙,剪紙因為其作品美麗、效果立見特別受孩子們喜歡,也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很多家長也一同來學習。這樣做有三個好處:第一家長可以照顧好孩子安全問題;第二親子共同學習,相互促進;第三剪紙通過家長得到更快傳播。很快,我的一批批學生都掌握了剪紙技能,學校有什么手工活動,我的剪紙學生都是佼佼者,這給了他們極大的自信和滿足感。在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剪紙的希望,于是我?guī)麄儏⒓蛹艏堈褂[和比賽以開闊視野、提高技藝。在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師生剪紙大展上,因為我的學生獲獎,我被評為“優(yōu)秀非遺傳承人”并應邀去南京參加了頒獎活動,認識了很多全國各地的剪紙大師,學到了許多剪紙傳承的好方法,這更堅定了我傳承剪紙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恢復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各地紛紛響應號召。我市組織了“送文化進校園”活動,2017年作為文化志愿者,我開始在各小學教授剪紙,雖然我們每周只有一節(jié)課,但我從孩子們快樂的表情和期待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們對剪紙的喜愛。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護好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決定教孩子們“冒剪”。比如在教剪十二生肖之“鼠”時,我先讓孩子們在大腦中想出老鼠的形態(tài),可以想象現(xiàn)實的老鼠,書里的老鼠,動畫片中的老鼠等,我給他們講老鼠的主要特征:四條腿、小尖嘴、長尾巴,再讓他們繼續(xù)想象老鼠的動作:站、躺、趴、爬、倒立、回頭等等。然后告訴孩子們定位大小,拿合適的紙,滿紙去剪,以剪代筆,邊剪邊想,剪出外形后再添加剪紙符號。一次不成功,總結一下失誤再剪,同樣的主題重復地剪,就會越剪越完美。這種教學方式很受孩子們喜歡,它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避免了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只會仿制的工具。有童趣、有剪味,這才是兒童剪紙本該有的樣子。
2018年年初,北安市老年大學聘請我為剪紙教師,于是我開始了剪紙在北安市另一群體的傳承。我想培養(yǎng)出一批基本功扎實、理論與實踐都過硬的學生,于是我先從剪紙的歷史、剪紙的工具、剪紙的分類、剪紙的基本符號開始講起,每節(jié)課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講又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短短幾節(jié)課下來,我就成功地讓學員們對剪紙上了癮,她們說剪得家里滿地都是碎紙屑,恨不得飯不吃、覺不睡也不想停下剪紙……哈哈,這就是剪紙的魅力所在??!要不,它怎么可以在中國各種民俗活動中大放異彩呢?要不,它怎么可以傳承千年而不斷流呢?要不,它怎么可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呢?學員們的熱情一天天高漲,大家的剪紙技藝也突飛猛進地進步,我們參與市文聯(lián)宣傳片的拍攝、我們剪出了23米《社會主義價值觀》長卷、我們參加各種剪紙比賽頻頻獲獎、我們在公眾號和報紙雜志上發(fā)表作品……就這樣,我們這支老年剪紙團隊逐漸得到了同行的認可。但剪紙是一門學會容易學精難的藝術,我告訴學員們要再接再厲,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這支剪紙團隊會更加出彩!
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傳播知識是人生最快樂的事。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剪紙創(chuàng)作能力。近兩年我設計創(chuàng)作的幾十幅作品全都獲獎或被編入剪紙書,還有的被博物館收藏,我把我的所有業(yè)余時間都花在了剪紙上。為了創(chuàng)作出滿意的作品,我連吃飯和走路都在思考,夜里經(jīng)常夢到剪紙;為了按時完成作品,我會起早貪黑地趕工,累得渾身疼痛。但是無論多么辛苦,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愛剪紙,如癡如醉。我將不斷地探索,努力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剪紙接班人,讓剪紙藝術之花在黑土地上永開不??!
傳承剪紙是我的夢,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