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成
1932年2月11日,20歲的少女劉夢瑩在浙江杭州縣石塔兒頭蓮花涼亭12號慘遭殺害。后經警方調查,兇手正是案發(fā)現場昏倒在她身旁的22歲少女陶思瑾。劉、陶二人同為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的在校學生,同窗四載,共處一室,同性戀愛三年有余,后因各自懷疑對方移情別戀而因愛生恨,釀成慘劇。此案在當年轟動全國,并由此展開了一場有關同性戀社會問題的大討論。筆者擬通過案情始末和法院對該案的數次審理、幾度改判,以及時人對同性戀的看法,管窺民國時期同性戀的概貌。
四年同窗 同性戀愛
劉夢瑩,1912年生,江西萍鄉(xiāng)人。14歲畢業(yè)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初中部,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一年。1928年2月考取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后改藝術專科學校),初入繪畫系,后改雕靼系,1932年冬即將畢業(yè)。其父系三湘名醫(yī),其姐劉慶荇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
陶思瑾,1910年出生,浙江紹興人。1928年9月進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繪畫系,擅長水彩畫,案發(fā)時為本科二年級。陶之兄陶元慶為青年藝術家,1929年秋不慎感染風寒,高燒不退,終至不治而亡。陶思瑾悲痛欲絕,情緒低落。
就在此時,性格開朗、思想趨新的劉夢瑩與陶思瑾分配到了一間寢室??釔畚膶W、崇尚藝術的共同愛好,讓她們相互吸引;獨在異鄉(xiāng)求學的孤獨寂寞,讓她們渴求傾訴的對象;學習、生活中的挫折,讓她們尋求相互撫慰。于是,她們關系日漸密切,感情甚篤,同出同入,形影不離。案發(fā)后多家報刊公布了她們的日記,從中可以看到她們感情的發(fā)展軌跡。
劉夢瑩在1929年3月11日寫道:“愛是偉大的,同性愛尤其是神圣純潔的,思瑾你是一個美妙天真的姑娘,你那熱烈真摯的情感,使我是怎樣感激!”同年12月16日:“在紀念周后,我勇敢地向她宣白了我的主見,我倆締結了一種永久的盟約,為永久保持我們的情愛,決不同男性結婚了。假使任誰再向我們要求的時候,即以這種盟約拒絕。在目前,使思瑾就渡過那道難關。思瑾是十分滿意的,她也感到快活,我好似已救了她般地勝利地揚眉舞眼著?!?/p>
陶思瑾也在日記中處處流露對劉夢瑩的熱切情感。她在1929年12月28日寫道:“我們預備新年去買二個戒指,表示我們已經訂婚的條約,是我們的紀念呀!我是多么高興呀!”
因愛生恨 一死一傷
此案中還有一位關鍵人物許欽文。他是陶思瑾哥哥陶元慶的摯友,浙江紹興人,年36歲,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時任浙江省立高中國文教師,創(chuàng)作甚多,尚未娶室。為追憶舊交,許特意在西湖蓮花涼亭購了一塊地,建了一座房子,存放陶元慶的遺物。
陶思瑾在哥哥去世后,失去經濟來源,多賴許欽文慷慨相助。時間一長,許欽文遂對陶思瑾萌生愛慕之情,大膽向其求婚。陶思瑾當即拒絕,但因其兄遺物尚存放在許宅,且經濟來源還需依賴許欽文資助,故保持往來,并仍時常寄宿許宅。
劉夢瑩因陶思瑾的關系而結識許欽文。酷愛寫作的劉時常求教于許,并清許代為介紹報刊發(fā)表文章,撰文推介。1931年劉在民眾俱樂部演出《史推拉》一劇,許冒著傾盆大雨前往觀看,事后還在報刊上撰寫吹捧文章,深得劉好感,所以劉在致許的信函中,昵稱許為“許小姐”。同年,劉更是在許宅居住三星期之久。為此,陶、劉二人內心互生猜忌,時有齟齬,日漸疏遠。
1931年下半學期,陶思瑾又與本校女教師劉文如往來密切。劉夢瑩獲悉后,懷疑她們發(fā)生了愛情關系,責令陶與劉絕交。陶堅決不允,彼此陷入僵持。
1932年1月11日,劉、陶兩人同住許宅。下午2時,許欽文攜家人外出,室內僅余劉夢瑩與陶思瑾及女傭陳竹姑三人。劉想洗浴,便讓陳竹姑燒水,因雪花膏用完,陶思瑾便讓陳竹姑出外購買。劉洗完澡,與正在看報的陶重提劉文如之事,起了口角。劉聲稱,如果陶不與劉文如斷絕往來,她便將自己與陶三年的私情公之于眾。陶一時受到刺激,觸動殺機,去廚房拿了一把菜刀向劉猛砍。劉奪刀未果,遂取一根木棍抵抗。陶仍執(zhí)刀亂砍,傷及劉之兩肩、兩膀等處。劉逃至大門想奪門而出,陶已追來,又向她腦后猛砍一刀,劉當即倒地。陶又橫砍劉夢瑩的頷頦、咽喉等處,切斷喉管,劉當場死亡。陶見劉死了,也昏暈倒地,不省人事。
數次審理 幾度改判
事發(fā)之后,許欽文報警,警署將許、陶拘捕,移往杭州縣地方法院看守所。翌日下午,該院派法醫(yī)至許宅檢驗劉夢瑩的尸體,劉共受刀傷40余處。15日,劉夢瑩的姐姐劉慶荇到杭。她認為,許欽文身為30多歲未婚男人,獨居一室,容留兩名青年女子,有引誘之意,其妹被殺,肯定與他有關,岡此,除起訴陶、許共同謀殺外,還附帶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判令陶、許各賠償損失3000元、1000元。
1932年5月20日,杭州縣地方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陶思瑾,殺人,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無期;許欽文,意圖奸淫和引誘未滿20歲的女子脫離享有親權之人,處有期徒刑一年。但原、被告均表示不服,上訴至浙江高等法院。經浙江高等法院刑一庭庭長金庭諤審訊,同年7月30日改判陶思瑾死刑,許欽文有期徒刑兩年。陶、許仍不服判決,上訴至南京最高法院。
1933年4月l4日,南京最高法院刑三庭作出判決:原判決撤銷,發(fā)同浙江高等法院更為審判。其理由是,原審認為陶故意將女傭支出,把門閂上,系預謀殺人。而據陳竹姑述,其外出為陶、劉二人同意。陶稱,關門加閂是因為許宅僻處西湖,向來如此。更強調劉夢瑩與陶爭執(zhí)時,陶正在燒茶,劉持刀殺陶,陶持刀還砍,才將其殺死,主張正當防衛(wèi)。而陶的律師在一審時即請求對陶進行精神病鑒定。因西湖醫(yī)院院長楊郁生描述,陶進院時,面色發(fā)青,瞳孔縮小,脈搏120次。先不肯說話,后來說了,也是語無倫次??词厮醋o俞步云述稱,初來之時,人不清楚,還很暈的,沒講話,眼睛時常閉起,身上發(fā)抖。同監(jiān)犯黃桂英等稱,陶在看守所內,哭笑無常,飲食無定,時稱冤枉。律師稱,一個柔弱女子,若非在情感太過沖動,以致失常的情況下,怎么可能對自己愛過的人連砍40余刀?更沒有如此膽量和體力!為此,南京最高法院認為,原審在未經偵查的情況下,處以極刑,是否過重,亦需考慮。而對許欽文之妨害家庭罪也不成立,因為劉到許宅是她自己來的;劉年滿20歲,意圖奸淫未滿20歲女子,許也沒有;劉早年即已離鄉(xiāng)在外,侵害享有親權的人之監(jiān)護權,許更是沒有。
為此,1933年8月11日,浙江高等法院刑二庭更審后改判陶思瑾無期徒刑,許欽文無罪。而據1934年第2卷第4期《法治周報》載:“陶思瑾以死罪而改為無期,又以危害民國罪再判徒刑五年,于秋季送監(jiān)執(zhí)行?!绷頁?939年第1期《現實》載:“陶思瑾于杭州淪陷時被釋出,旋任教員。1939年6月28日,在天臺與縣府秘書李在和結婚?!?/p>
社會關注 眾說紛紜
此案發(fā)生時,雖正值淞滬戰(zhàn)事即起,但在全國仍引起巨大轟動,并在新聞界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同性戀社會問題的大討論。
上海《玲瓏》畫報發(fā)表多篇文章,在1932年第2卷第53期中的《同性愛的血案》一文寫道:“一女子和另一女子發(fā)生愛的關系,在摩登的女學生中間,原是普遍的現象,然以同性戀故,而慘殺自己所愛的女子,確實意外的結果。我們不必論其原因是出于情妒或別種動機,但同性愛在法律上道德上和生理上的地位,是種犯罪的行為。這丑惡的行為,一般叫作‘性的倒錯,是一種變態(tài)的色情,往往帶有危險性的。劉陶案就是這危險的產物。所以正熱于同性戀的姊妹們,看了上述的可怖的慘劇,應該立刻覺悟,趕緊解決了同性的關系,而樹立起兩性的愛,那不僅能免去無限煩惱而且是促進人生的光明的幸福的生活?!?/p>
1932年第1卷第8期《星期評論》中《從同性戀愛說到異性戀愛》一文,考察受“無妻之累”而牽連案中的許欽文的遭遇,旗幟鮮明地反對獨身主義:“更須將具有宗教作用的‘獨身主義視為洪水猛獸,而不任其一日之存在,才是滅火抽薪的辦法……”
《良友》《玲瓏》《斗報》《生活》等報刊則分析了同性戀產生的原因:一是因為當時正處于新舊交替的時代,新舊思想的混亂導致了男女青年婚戀觀的混亂,遂出現了一些青年男女冒險家和犧牲者;二是因為男女分校制度,使兩性隔離過嚴,在校學生的年齡和生理已至戀愛年齡,性的本能正在盛旺發(fā)育,而日常生活中又不能接觸異性,只得在同性中尋找慰藉;三是隨著西風東漸,一些摩登男女效仿西方世界,追求時髦、滿足獵奇、尋求刺激。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一是改革教育制度,使男女混校學習;二是社會引導,讓適齡男女認識到同性戀愛對身體和精神的傷害,走到異性戀愛的正軌上來。
上海更在青年界發(fā)起成立了“陶劉情殺案討論會”,他們認為此案的發(fā)生引發(fā)了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為對青年戀愛負責,對社會負責,他們還乘坐滬杭列車,親往杭州監(jiān)獄集體探監(jiān),試圖尋找到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正確方法。
此舉也引發(fā)諸多批判之聲。有一位青年便說過,“我不反對青年沉醉于戀愛,只要明朝有警(指國難),依舊有離開酥胸、執(zhí)戈上沙場的勇氣”,但“淞滬戰(zhàn)事已經發(fā)生,不待明朝了。何以未見青年們執(zhí)戈上沙場,唯見他們搭乘滬杭列車赴監(jiān)獄謁見情殺案主角呢?”“即使沒有上戰(zhàn)場的勇氣,也應該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看看胼手胝足的父老兄弟們的悲慘生活,這才是當今最大的社會問題”。
(責任編輯:葉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