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春《為啥日軍既可以效忠天皇,又可以效忠美國、效忠蘇聯(lián)?》
1945年8月29日,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乘坐的運輸機降落日本機場跑道。機場是反叛分子的基地,此時的日本,尚有300萬荷槍實彈的日軍。除了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外,軍方?jīng)]有任何書面承諾。拿什么保障自己走下舷梯時的安全?對此麥克阿瑟一點不擔心,甚至早已讓隨同軍官解除武裝。
麥克阿瑟如此淡定,與他對日本人性格的熟知有關。1905年,麥克阿瑟隨父考察軍營時,日軍長官曾當其面做了個試驗,發(fā)給士兵不具名的藥物,只說是天皇讓他們吃的,他們就準時吞下,無一人問為什么、是什么。由此,他得出結(jié)論:日軍是一個特別服從的群體。
但極其服從并不代表極其忠誠。日裔美軍442步兵團曾在二戰(zhàn)中為美國在歐洲戰(zhàn)場立下奇功;1945年,60萬關東軍被蘇聯(lián)擄到西伯利亞服勞役時,也曾高喊“蘇聯(lián)萬歲”,一如之前在日本軍營時每日遙拜,誦讀天皇敕諭。為何如此?我們不妨從日軍誕生的歷史來進行一次“解碼”。近代日本軍隊的建立始于明治天皇。1872年,明治天皇頒布《征兵詔書》,稱舉國民眾皆可入伍成為“皇軍”。這一日軍史上最大的變革,徹底打破了幕府時代武士的特權,所有軍隊統(tǒng)一歸為天皇所有。這一變革帶來的最大隱患是,只強調(diào)極度效忠天皇,而忽視了愛國熱情。所以二戰(zhàn)中,同期的其他國家部隊多在為祖國而戰(zhàn),英美等國士兵還會喊出自由等價值取向的口號,而日軍則只為天皇而戰(zhàn)。這種看似極其牢靠的組織卻暗含最大的危險一一旦天皇消失,他們要么剖腹追隨主公而去,要么切換程序,精神易主。一旦認定了新的權威,他們就會繼續(xù)盲目執(zhí)行新首腦的指令,同樣不問是非對錯,同樣忠誠赴死。這就是一般人都不可理解的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