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團
20世紀初,人類醫(yī)學已經(jīng)有了大幅進步,可是面對細菌感染這個難題,眾多醫(yī)學家卻束手無策。那時候傷口感染的病人往往難以救治,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士倒下就再不能醒來,其中很多人并非致命傷,而是因傷口細菌感染導致了敗血癥等并發(fā)癥而無法救治。直到30年代一款名為“百浪多息”的紅色染料出現(xiàn),才徹底扭轉(zhuǎn)這一局面,并一舉開創(chuàng)了合成抗菌藥物新時代。
而它的發(fā)明人就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格哈德·多馬克。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抗菌藥發(fā)明的背后,卻是一段感人肺腑的父愛傳奇——
那個沒長成的小孩生病了
格哈德·多馬克1895年出生于德國勃蘭登堡的馬爾其茲。在基爾大學學醫(yī)期間,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格哈德中途輟學服兵役,1918年重返基爾大學繼續(xù)學習。1921年畢業(yè)后,格哈德先后在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和明斯特大學任病理學講師、教授,是當時細菌與病理學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專家。
格哈德的女友馬提娜是他在基爾上大學時的同窗,不僅溫婉賢淑,而且與格哈德志同道合。兩人都彼此深愛著對方。只是受戰(zhàn)爭影響,直到1925年,30歲的格哈德才得以與相戀多年的女友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婚后,馬提娜不僅在生活上給予格哈德無微不至的照顧,在事業(yè)上也對他輔助良多。也是在這一年,格哈德被當時全球醫(yī)藥領(lǐng)域的霸主——拜耳公司看中,被高薪聘請到拜耳的研究所從事實驗病理學及細菌學的研究。既可以與愛人相守,又可以專心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yè),婚后的一年可謂是格哈德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1926年初,馬提娜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格哈德開心極了,仿佛冥冥中有某種感應,格哈德篤定地相信這是個女孩,并為她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布麗塔。
在兩人熱切的盼望中,九個月后,馬提娜果然生下了一個健康漂亮的女兒。不幸的是,她在生產(chǎn)時大出血,都沒來得及抱一抱剛出生的女兒就離開了人世。
格哈德悲痛欲絕,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不顧拜耳公司的竭力挽留,辭去了研究所的工作,整天將自己關(guān)在房間內(nèi),沉浸在喪妻的悲痛中無法自拔。
一天,不知什么原因,無論保姆怎樣哄,布麗塔就是哭個不停。聲嘶力竭的哭聲終于引起了隔壁房間里格哈德的注意,他懷著復雜的心情走到女兒的搖籃邊,自布麗塔出生后,第一次抱起了她。
讓人驚奇的是,布麗塔在父親的臂彎里很快止住了哭泣,一雙淚汪汪的藍色大眼睛靜靜望著格哈德,然后突然展開了一個微笑。布麗塔清澈的眼神、甜美的微笑與她故去的母親如此之像,令格哈德心頭掠過一絲恍惚,感覺馬提娜又重生了一般。
“唉呀,布麗塔小姐這么哭,原來是想找爸爸呢。”保姆芭芭拉感慨地說。格哈德心頭一顫,突然意識到:為了女兒,自己也必須堅強起來。
格哈德走出了緊閉的房間,回到明斯特大學繼續(xù)任教。他拒絕了很多人續(xù)弦再娶的勸說,將工作外的所有時間全都給了女兒。活潑可愛的布麗塔也為格哈德灰暗的人生增添了一抹暖色,讓他對未來多了一些憧憬與期許??梢哉f,女兒就是格哈德生命的全部。
因為布麗塔對格哈德來說太重要了,以至于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格哈德一直都懸著心,總是擔心她生病,會像她母親一樣突然離開自己。格哈德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在那個年代,人類世界普遍的觀念還認為,小孩兒沒長成時,不能算是家庭成員,因為有太多的變故能奪去他們的生命。
當時的醫(yī)學并沒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醫(yī)學都更像是一種“問老天爺要點命”的無力祈禱,混雜著醫(yī)師有限的經(jīng)驗與不明所以的“魔法實踐”。這種情況自從人類出現(xiàn)直到20世紀之前都沒有本質(zhì)改變。比如說,“太陽王”路易十四和王后的6個孩子只有一個活到成年,而他的私生子們也只有三分之一長大。
在格哈德的提心吊膽中,布麗塔健健康康地長到了六歲,格哈德稍稍松了口氣,以為女兒可以平安長大了??擅\有時就是這么愛捉弄人,有時怕什么卻偏偏來什么。
活潑好動布麗塔與一群男孩子在樹叢里玩捉迷藏時,不小心被一根枯樹枝刺破了手指。勇敢的小布麗塔根本沒當回事,用嘴吮了吮手指又繼續(xù)玩??傻诙?,她就發(fā)起了高燒,那根被刺破的手指則腫得像根胡蘿卜。
格哈德連忙將女兒送到醫(yī)院?;灥慕Y(jié)果仿佛晴天霹靂一下將他擊暈了——鏈球菌感染!這在當時根本就無藥可醫(yī)!
在染料里尋找生命的希望
恐怕沒幾個醫(yī)學家會面對這樣的抉擇:心愛的女兒重病垂危,自己是這一領(lǐng)域的頂尖研究者;然而,父親也比任何一個人都更清楚,這世界上并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女兒的鏈球菌感染。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心愛的女兒離自己而去?格哈德覺得自己無法再承受一次這樣的苦痛了。
看著女兒燒得通紅的小臉,格哈德下定決心:一定找到一種可以殺死鏈球菌的藥物,挽留住女兒的生命!
只是決心下起來容易,成功的希望卻幾近于零。
1910年,德國化學家埃爾利希在經(jīng)歷605個化合物配方實驗的失敗后,終于發(fā)明了“606”,成功征服了錐蟲導致的“睡眠病”和梅毒螺旋體所致的“梅毒”,從而揭開了抗生素治療的新篇章。之后,下一代抗菌藥物何時問世,便成為歐洲化學家們爭先恐后爭奪的榮耀。在此后的22年時間里,有大批科學家致力于尋找能與蛋白質(zhì)結(jié)合的毒物,試圖征服細菌??上В盟幤凡皇窃诨铙w內(nèi)對病菌無效,就是毒性太大而無法應用。征服細菌的科研始終處于停滯的狀態(tài)。
試想,那么多科學家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研究都無法達成的夢想,格哈德怎么可能在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十天的時間里完成呢?
但格哈德已經(jīng)顧不了那么多了,女兒病情惡化得很快,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格哈德來到了拜耳研究所。這幾年里,研究所一直在試圖說服格哈德回來。可妻子的離世,讓格哈德失去了對研究工作的興趣,他始終沒有答允?,F(xiàn)在,為了女兒,格哈德接受了拜耳的邀請。
由于時間緊迫,格哈德當天就進駐了拜耳的實驗室,并組織了研究團隊。只是,大千世界,成百上千萬種的物質(zhì)里,格哈德該去哪里尋找他想要的抗菌藥呢?
經(jīng)過商議,格哈德團隊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染料上。這個想法,在今天的人聽起來可能有些不可思議,但對那個年代的醫(yī)學家來說,“染料”意味著最新的化合物,沒準哪一種就自帶神奇藥效。很多的醫(yī)藥巨頭也都是從化工產(chǎn)品起家的。
那時的人類還不知道物質(zhì)的分子結(jié)構(gòu)和藥效之間有規(guī)律可循,無法自己動手合成有效的化學藥物,格哈德他們能做的就是用所有已知的染料一項一項與細菌培養(yǎng)液混合在一起進行試驗。有了“606”的傳奇在前,格哈德做好了失敗1000次的心理準備,他相信堅持到最后,一定會有收獲。
為了與時間賽跑,格哈德開始沒日沒夜泡在實驗室里,配制合成已知的各種染料。自從1868年,德國人格雷貝和里伯曼通過對茜素結(jié)構(gòu)的研究,以爆焦油中的蒽為原料,人工合成了第一種元素染料苯素后,到格哈德時期,人工能夠合成的染料已達上千種。
格哈德懷著一種近乎瘋狂的信念,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先后合成了1000多種偶氮化合物。每次合成出一種新染料,格哈德疲憊的內(nèi)心就會鼓起一絲希望:這次總該成功了吧?可讓他無法接受的是,一千多次的嘗試換來的卻是一千多次的失敗。
而在格哈德不分晝夜研制新藥的過程中,布麗塔的病情也在不斷惡化著。病情初起時,醫(yī)生便主張截肢,但格哈德斷然拒絕了醫(yī)生的要求。身為病理學家,他很清楚,截肢根本不能阻止鏈球菌的擴張,無法挽留布麗塔的生命。
由于沒有有效的治療辦法,鏈球菌感染逐漸擴散到了布麗塔的淋巴結(jié),接著引起了嚴重的敗血癥。布麗塔的生命危在旦夕。保姆芭芭拉跑到實驗室,將埋頭于一堆化學染料中的格哈德拖出來,要他趕快回家去陪女兒最后一程,否則可能就來不及了。
“布麗塔每天都向我要爸爸,她以為你拋棄她了?!卑虐爬拗f。格哈德心如刀絞,但他用力甩開芭芭拉的手,對她說:“你告訴布麗塔,爸爸愛她,爸爸不要她死,所以爸爸現(xiàn)在不能回去看她,因為我要找到一種可以治好她的藥?!闭f完,就決絕地轉(zhuǎn)身沖回了實驗室。
芭芭拉望著他的背影,一邊搖著頭,一邊喃喃自語道:“瘋了,格哈德先生瘋了!”
一抹改變世界的美麗橘紅
布麗塔的生命開始進入倒計時,對于格哈德來說,他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他不能接受女兒死去,所以只有繼續(xù)向著越來越微弱的希望努力。他決心:只要女兒還一息尚存,自己就不放棄??墒?,所有能合成的染料全都試了個遍,培養(yǎng)皿中的細菌仍舊生機盎然地活著。
最后一種染料也失敗后,格哈德頹然地跌坐在實驗室的地板上,他只感到渾身發(fā)軟,靈魂似乎就要脫離肉體飄走了一般。“也許這是上帝的旨意,你還是回去看一看布麗塔吧?!币慌缘闹滞榈卣f。
格哈德內(nèi)心像被錐子狠狠刺穿了一般劇痛,回去看著女兒死去?不!他做不到!還有時間,自己應該還能做些什么吧?
格哈德茫然的目光掠過地板上一排排五顏六色的染料罐子,一抹耀眼的橘紅色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百浪多息”,1908年被人工合成的一種染料,是由一種偶氮染料與一個磺胺基結(jié)合而成。
“再試試這個?!备窆轮钢珴闪聋惖陌倮硕嘞⒄f?!翱墒?,我們已經(jīng)試驗過了,它殺不死任何細菌,不管是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還是鏈球菌?!敝州p聲提醒格哈德,以為他們的老師因過度悲痛而神志不清了。
“一定要在豚鼠體內(nèi)再試驗一次?!备窆鹿虉?zhí)地說。助手欲言又止地看了看格哈德,還是順從地捉來了26只豚鼠,向它們皮下注射了鏈球菌。
這些鏈球菌在豚鼠體內(nèi)以每20分鐘一代的速度增殖,幾個小時后,豚鼠們就出現(xiàn)了感染癥狀。這時格哈德將百浪多息灌進了其中13只豚鼠的胃里。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盡管這種染料在體外沒有任何抗菌效果,但到了動物身上,它卻如有神助——注射過百浪多息的小鼠都從細菌感染中幸存了下來,而沒有用藥的則紛紛不幸死去。
一線曙光出現(xiàn)在格哈德眼前!
只是他又面臨著一個重大的考驗:在小鼠身上適用的殺菌藥,在女兒身上也同樣適用嗎?格哈德研究過百浪多息的毒性,暫時只發(fā)現(xiàn),當其用量超過500ml時,小白鼠和兔子會嘔吐。而此時,布麗塔已陷入昏迷,隨時都可能死去,除了百浪多息,格哈德顯然沒有別的選擇了。
那一天,正好是1932年的圣誕節(jié),整個城市都沉浸在節(jié)日的喜慶中。而對格哈德而言,卻是最漫長難挨的圣誕之夜。
他從實驗室拿來兩瓶藥劑,注射到女兒的靜脈里,然后開始了坐立不安的等待。時間仿佛停止了一般,格哈德的心則像被放在熱鍋中煎烤著一般焦灼,他夜不成眠,黎明時分有一陣的昏睡,卻又夢見百浪多息殺死了鏈球菌,也殺死了他唯一的女兒……當格哈德冷汗淋漓地從噩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女兒的高燒正在減退,她那因憔悴而顯得更大的雙眼又閃射出生命的光芒。布麗塔正在從死亡的邊緣回到人世間來。
憑借對女兒深沉的愛,格哈德找到了能夠有效抗細菌的磺胺類藥物。不過他秉承著嚴謹?shù)难芯繎B(tài)度,又經(jīng)過多年的深入研究,直到1935年,才在《德國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細菌感染的化學治療》的論文。1939年,格哈德與赫格勒合寫了專著《細菌感染的化學治療》。同年,他獲得了諾貝爾醫(yī)學獎。
但他成就的意義遠遠超出這個獎杯。這些最早廉價的抗菌藥不僅在二戰(zhàn)時挽救了無數(shù)性命,也是醫(yī)藥史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可以說,從那之后,“孩子幾乎都可以健康長大”才成為人類生活的常態(tài)。格哈德救了自己的女兒,也延續(xù)了無數(shù)孩子的童年。
二戰(zhàn)后期,隨著以青霉素為代表的新的抗生素藥物出現(xiàn),磺胺藥的發(fā)展減慢了下來,但是它的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青霉素不穩(wěn)定性、過敏性、耐藥性等缺點的暴露,使磺胺類藥物再度受到關(guān)注,磺胺甲惡唑、磺胺甲氧嗪等中長效磺胺類藥物也被開發(fā)出來?,F(xiàn)在,磺胺藥已經(jīng)成了一個系列,如:磺胺嘧啶能通過血腦屏障,從而對治療細菌性腦炎有效,磺胺甲基異惡唑?qū)δ蚵犯腥?、菌痢的效果很好,至今還是價廉藥好的典范。
格哈德于1964年去世,而他用愛的奇跡拯救的女兒布麗塔一直健健康康地活到了89歲,直到2015年才突發(fā)心臟病而離世。雖然她的一生過得樸實平凡,但在人類的醫(yī)學史上,格哈德父女注定將永遠被人類銘記。
編輯/楊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