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座里程碑,其頒布實施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實現(xiàn)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我國民法典的出臺對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基礎性法律保障。我國民法典不僅繼承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法律文化,也吸收了人類法律文明建設的有益成果,更對當下社會問題進行了回應,具有其他民法典所不具有的時代性,代表了更為先進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 民法典;? 權利本位;? 時代性
[中圖分類號] D92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0)10-0057-03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法典制定的重要意義作了精辟、全面、深刻的闡述,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1對此,我們應當認真學習,深刻體會,充分認識此次民法典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
民法典頒布實施具有深刻歷史意義
法律制度的建構歷來被視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考察古今中外任何一種文明時,總有一項重要內容是考察這種文明中律法制度的健全程度、先進程度。而法典無疑是集大成者,法典的制定、頒布和實施,不僅需要堅實的社會經濟基礎,而且要求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建設必須達到相當?shù)母叨?。人們耳熟能詳?shù)?,既有來自遙遠古代的漢莫拉比法典,也有近代代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果實的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這些法典都被作為文明的載體而流傳于世。因此,是否擁有法典、法典內容的邏輯性、法典篇章安排的系統(tǒng)性等,往往被作為衡量文明先進程度的重要標志。
近代以降,在英美法與大陸法的比較借鑒中,中國法律學者將制定和擁有中國人自己的法典作為擺脫封建桎梏、建設現(xiàn)代國家的夢想。從清末修訂法典開始,數(shù)代中國法律學者將制定民法典作為畢生奮斗的目標,并為之付出艱辛努力。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4年啟動了首次民法典制定工作,其后又分別于1962年、1979年、2001年3次啟動制定和編纂民法典的相關工作,但均由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完成。黨的十八大以來,基于我國經濟建設和法治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民法典的編纂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了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分別審議民法總則、民法典各分編、民法典3個草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于得以頒布、即將實施,幾代人的夢想成真。我國民法典的出臺,是近現(xiàn)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奮斗成果,更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國家經濟、社會、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建設成果的總結和體現(xiàn),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民法典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普通人而言,在一個特定的社會中,首先需要知道的便是自己擁有哪些權利,這些權利的邊界在哪里;他人擁有什么樣的權利;自己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如何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利,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護自己的權利不被侵害或如何在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取得賠償……所有這些,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都需要法律規(guī)范的指引。而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整個法律學科體系中,民法與人們的生活最為息息相關,人們的婚喪嫁娶、分家析產、財產轉讓、交易買賣、鄰里交往等,都需要民事法律的指引和規(guī)范,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
民法典注重保護人民權益,凸顯法律保護中權利本位思想。民法典共分7編、1260條,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頒布條文最多的規(guī)范性文件。民法典內容雖然龐大,但“有一根紅線或者說一根主線,把民法典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具有邏輯性的整體。這根紅線是什么呢?這就是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1我國民法典中,不僅有一般民法典所有的總則、物權、婚姻家庭、繼承、合同、侵權等內容,更突破性地以合同編通則作為債權總則,將侵權責任獨立成編,更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圍繞著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構建起嚴謹?shù)倪壿嬻w系,凸顯法律保護的權利本位思想。民法典通過對人民權利的保護,體現(xiàn)了我們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決心。
民法典的出臺將更為有效地規(guī)范和指引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法規(guī),不僅包括新中國初期頒布實施的婚姻法,還有1978年以后陸續(xù)出臺實施的民法通則、新婚姻法(1980年重新頒布實施)、繼承法、合同法、收養(yǎng)法、侵權法等,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體系。但是,如此眾多繁雜的法律并不總能及時有效地為普通人的行為提供指引,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上述法律均以單行法的形式出臺,又由于我國立法極簡主義的傳統(tǒng),法律條文大多抽象和原則,需要一系列的司法解釋、行政規(guī)章、地方法規(guī)等進行配套,從而形成了具有復雜位階關系的規(guī)范體系,這對于一般人而言,過于艱深而晦澀;而且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生活的飛速發(fā)展,法律法規(guī)不停地被修訂,修訂工作難以做到同步開展,從而使得非法律人士常常感到無所適從。其次,不同的單行法律之間,法律位階即使完全相同,也有新法與舊法、普通法與特殊法等區(qū)別,一些條文內容存在不一致甚至沖突之處。最后,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往往具有滯后性,當社會經濟生活出現(xiàn)新情況新事物時,往往會出現(xiàn)法律調整的空白地帶。而此次民法典的出臺,對之前幾十年出臺的各單行民事法律規(guī)范進行了梳理、總結和歸納,并按照嚴密的邏輯結構編排在一起,不僅便于普通人查找和學習,也利于行政執(zhí)法部門和人民法院理解法律,統(tǒng)一執(zhí)法和司法尺度。
民法典的出臺將進一步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提供基礎性的法律保障。商法脫胎于民法,與民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后,陸續(xù)制定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涵蓋商事活動各個領域的大批法律規(guī)范。其中,既有涉及商事主體資格的三資企業(yè)法、公司法、合伙企業(yè)法、獨資企業(yè)法等,也有規(guī)范商事行為的保險法、票據法、拍賣法、證券法、海商法等。但是,這些單行法均只能涉及和調整商事活動某一特定的領域。在更為宏觀和基礎的層面上,多年以來,我國調整商事法律關系的基礎性規(guī)范一直依賴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對商事關系的原則性規(guī)定。而現(xiàn)在,民法典對于民商事法律關系中的原則性、基礎性問題有了更符合時代要求的回應,在我國沒有專門的商法典的情況下,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其所代表的價值取向,都必然會成為我國商事立法和執(zhí)法的基礎和保障。
民法典將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深遠影響
縱觀各國法律,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雖只適用于特定地域,但依然產生了巨大影響,其立法精神和原則、價值取向、邏輯結構、立法模式、編章安排等不斷為世界其他國家所仿效。我國此次頒布實施的民法典雖只在我國法域內生效和適用,但編纂過程有重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人格權獨立成編即是最大亮點,反映出我國人格權法理論研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與其他國家的人格權法理論研究相比,在很多方面處于領先水平。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征和標志。”1作為現(xiàn)代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發(fā)展的后發(fā)國家,我國民法典的制定,不僅僅面向過去,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yōu)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律文明建設有益成果。同時,我國民法典更是一部面向未來的法典,它直面當下社會經濟中的疑難問題和前沿問題。在世界日益密切聯(lián)系的今天,這些問題并不僅僅為我國所獨有,如互聯(lián)網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數(shù)據和虛擬財產問題,居住權、人格權問題,環(huán)境保護問題等。因此,我國民法典具有其他在先制定的民法典所不具有的鮮明的時代特色,更為先進的價值取向,更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的結構安排。如果說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20世紀初民法法典化的里程碑,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法律文明成果,那么中國民法典必將在21世紀乃至更長的時間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深遠的影響。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利明.體系創(chuàng)新:中國民法典的特色與貢獻 [J].比較法研究, 2020,(4).
[2]王錫鋅.民法典與中國法治新征程[J].中外法學,2020,(4).
[3]萬其剛,李林川.《民法典》:民事權利的保障書和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民事立法新的里程碑和集大成者[J].當代中國史研究,2020,(7).
[4]孫永興.論民法典的權利保障功能及其實現(xiàn)機制[J].求知,2020,(8).
[5]楊立新.我國民法典對類法典化立法的規(guī)則創(chuàng)新[J].中外法學,2020,(4).
(作者簡介:劉燕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 任?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