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威爾遜 楊玉齡
或許,一般大眾想象中的自然野地已不復存在;或許過不了多久,每一平方千米的土地都將被人類的腳步踏過。據(jù)我所知,亞馬孫河源頭、新幾內(nèi)亞高地以及南極洲大陸,現(xiàn)在已全部成為觀光旅游的地點。但即使如此,我想象中的無限新奇的世界,依然有跡可循。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生物(很可能占地球總物種數(shù)的九成以上),仍然是科學界尚未發(fā)現(xiàn)的物種。它們存活在某處,尚未被發(fā)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靜靜等待它們的林奈、它們的達爾文、它們的巴斯德。其中大部分未知物種集中在熱帶偏遠地區(qū),但是,也有許多就存在于工業(yè)國家的城市附近。
地球,這顆孕育著令人眼花繚亂的多樣生命的行星仍然擁有太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估量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在于,我們必須把觀察尺度往下調(diào)整。生物體積越小,其可能分布的未知疆域就越寬廣,待開發(fā)的領域也就越深遠。傳統(tǒng)的大型野地也許已經(jīng)消失,地表上大部分大型物種(哺乳動物、鳥類及樹木)也已被人類觀察和記錄過,但是,微觀的野外世界依然存在,這樣的微型世界存在于任何一把泥土或淤泥中。這些小世界很接近于原始風貌,而且人類還未對它們仔細訪查過。細菌、原生生物、線蟲、螨類,以及其他環(huán)繞在我們四周的小小生物,與地表結合,構成生機盎然的小宇宙。這些東西擁有無窮無盡的潛力,等著人們?nèi)パ芯?,值得人們?nèi)ベ澷p。只要我們愿意把視界從眼前垂直下移一臂之遙,就可以把一輩子投入在一段樹干的麥哲倫之旅上。
如果我的人生能重來一遍,讓我的視野在21世紀重生,我會做一名微生物生態(tài)學者。1克重的尋常土壤,只不過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起的分量,里面卻棲息著100億個細菌。它們代表著上千個物種,而且?guī)缀跞粸榭茖W界所知。屆時我會在新式顯微鏡和分子分析技術的協(xié)助下,進入那個世界。我會穿越沙粒上的森林,乘坐想象中的潛艇,橫穿相當于一片湖泊的水滴,追蹤捕食者與獵物,以發(fā)掘新的生活方式和特異的食物鏈。上述的一切,只需要踏出我的實驗大樓不出10步,就可進行探險、發(fā)掘。美洲豹、螞蟻和蘭花,仍將會光彩奪目地占據(jù)著遠方的森林,只不過,如今更奇特、更復雜,事實上,是無窮盡的世界也加入了它們的行列。
若時光再次流轉,我仍然會是天堂海灘上的那個小男孩,那個對賽弗柔安水母和水底怪獸著迷不已的小男孩。
(田宇軒摘自中信出版社《大自然的獵人》一書,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