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綠陰深處,只此四字,可叫人生發(fā)無限聯(lián)想。
這綠陰可能在荒郊野外,也可能在庭院之中;可能是一片樹林,也可能是一個草叢……
綠,綠陰,綠陰深,綠陰深處,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依次讀來,每添一個字就多一重意境,仿佛進入一座古老的宅院,每開一道門,就對里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綠陰深處究竟有何物呢?
唧唧復唧唧,靜立片刻,我們未見其身,已先聞其聲。有蟲鳴聲,當然就會有蟲子。
綠陰深處,藏著幾只螞蟻、蟋蟀、蚱蜢和天牛,興許還藏著一只蝸牛、一條蜈蚣、幾只蝴蝶和蜜蜂。日頭落了又出了,蟬聲響了又啞了,螳螂在樹下耍了一趟拳,鳥雀午覺睡醒后吊了一會兒嗓子,屎殼郎從始至終都是默默自顧自地推著糞球。過了晌午,綠陰深處有時還會趴著一頭躲避日頭的老黃牛,旁邊躺著一個拿短笛的牧童,抬著頭,望著天空發(fā)呆。
有人說,綠陰如蓋,這蓋指的是綠陰的外形吧。也有人說,綠陰如酒,這酒指的是綠陰留在人心頭的感受吧。綠陰醉人。無論是蟲聲啁啾,還是樹影斑駁。
綠陰深處宜停馬、駐足,因為馬踏花易亂,足過鳥易驚?;ㄈ舻蛄?,鳥若飛遠,綠陰深處也就與熙攘紅塵無異了,換而言之,也就沒了趣味。
古人對于在綠陰深處睡懶覺似乎情有獨鐘。清人黃圖珌曾稱:“蒲團竹席,高臥于綠陰深處,唯聞蟲吟鶴和之聲,不覺令人詩思陡發(fā)也。”這位文人雅士放著好好的大床不睡,將竹席鋪于綠陰深處,頭枕蒲團,耳聽蟲鶴之鳴,還整出一堆詩意來。
唐人馮贄的《云仙雜記》里曾記載一段典故,說春天到了,名士戴颙帶著雙柑、斗酒出門,別人問他去哪兒啊,他答:“往聽黃鸝聲。”“往聽黃鸝聲”這幾個字可謂深得文人之心,后世有不少詩人、詞人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曾多次化用這個典故,以顯己之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