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程
展覽現(xiàn)場
上海是一個具有獨特歷史傳統(tǒng)的城市,上海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和中國文化的雙重特色,我們要以世界文化的包容性來發(fā)展上海自身的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文化的相互融合。
我們講到喜劇,就會想到法蘭西;講到歌劇,就會想到意大利。在大量流動人口定居上海的今天,上海已成為全國的上海,所以上海文化又必然融入其他地域文化(如各地方戲曲)。在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當今,我們非但不能破壞本土文化的生存環(huán)境,而且要盡可能凸顯本土文化的特色與風采。真正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展示的都是自己城市獨特的歷史,表現(xiàn)自己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多樣性和城市文脈,保持市民對于城市文化的認同。當上海人在上海、在外地、在國外,共同表現(xiàn)出熱愛自己故鄉(xiāng),熱愛上海獨特的語言、習俗和城市歷史的時候,這種歸屬感能起到維系社區(qū)、穩(wěn)定社會和熱愛祖國的作用。那么,上海最具地域文化符號的藝術是什么呢,我覺得上海滑稽與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是最匹配的。
“上?;笔巧虾5幕鼞蚝酮毮_戲的總稱?;鼞蚴俏覈赜械摹ⅹ毦呙褡迳实囊粋€劇種,屬戲曲范疇。獨腳戲是我國很特殊的一個曲藝品種,屬曲藝范疇。觀眾把滑稽看成是“讓人開心的藝術”,行家則把滑稽稱作“百花園中的奇葩異花”!
滑稽戲發(fā)源于上海,形成于清末民初,由清朝末年出現(xiàn)的演出載體“新劇”融合傳統(tǒng)戲曲演變發(fā)展而成,流行于上海市和江、浙一帶。1907年,話劇、方言話?。ㄍㄋ自拕。?、滑稽戲從“新劇”中脫胎,形成了三個獨立的劇種。專演滑稽戲的班社有“笑社”“星期團”“精神團”“五福團”等近十個,著名演員有王無能、劉春山、江笑笑,以及董別聲、易方朔、張冶兒、朱翔飛等。1941年底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有笑笑、華亭、天寶、三飛、亞開等專演滑稽戲的團體,演出了反映平民生活的《荒乎其唐》《火燒豆腐店》《小山東到上海》《一碗飯》等劇目。
1949年后,滑稽戲獲得進一步發(fā)展,成為上海主要劇種之一?;鼞蚝E商卣髅黠@,擅演喜劇和鬧劇,以制造笑料為特色,運用情節(jié)滑稽,各地方言,并包容“九腔十八調(diào)”的唱腔等藝術手段,表演夸張不離其宗,情節(jié)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鼞蜓輪T大多還兼演曲藝樣式的獨腳戲。
獨腳戲表演樣式在清末民初就已存在,當時叫“滑稽穿插”,“新劇”(文明戲)在正式開演之前大多加演“笑劇”(滑稽短?。?,這些表演形式和社會上兜售梨膏糖的曲藝樣式“小熱昏”以及蘇灘,對獨腳戲的催生起著重要作用。
最早嘗試獨腳戲演出樣式的是文明戲演員王無能,他先嘗試以一個人為主,說笑話、唱小調(diào)、學市聲和講方言的表演形式唱堂會受到追捧。代表作有《哭妙根篤爺》和保留至今的三“各”——《各地堂倌》《各種小販叫賣》《各種方言》以及《英文翻譯》《方言“空城計”》等。1927年5月,王無能在上?!渡陥蟆飞险酱虺觥蔼毮_戲”的旗號,意為“獨自一個人扮演腳色的戲”。
1928年前后,“老牌滑稽”王無能、“社會滑稽”江笑笑、鮑樂樂與“潮流滑稽”劉春山被齊稱為“滑稽三大家”。獨腳戲在滬上迅速走紅業(yè)內(nèi)紛紛仿效,當時比較有影響的藝人還有陸希希、陸奇奇、趙希希、丁怪怪、程笑亭、朱翔飛、韓蘭根、笑嘻嘻、范哈哈等。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后,又很快涌現(xiàn)了一批新人,著名者有袁一靈、姚慕雙、周柏春、楊笑峰、程笑飛、筱咪咪等,1947年初,楊華生、張樵儂回到上海,也投入了上?;犖?。
獨腳戲從初創(chuàng)到逐步發(fā)展,形成了說、學、演、唱四種流派?!罢f學演唱”實際上是各個表演個體在藝術技巧和特色上的一種追求。所謂“說”,即講述,由演員講述笑話故事;“學”,是模仿,由演員模仿各種人物的聲形、各種方言、各地戲曲,乃至世間萬物之雜聲;“演”,是演員在簡略地敘述、交代背景后,起角色表演滑稽故事;“唱”,是學唱九腔十八調(diào)、南腔北調(diào)、說唱喜劇情節(jié)或勸世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都以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呈現(xiàn)五花八門、包羅萬象的滑稽作品,所演的凡人小事大多貼近生活,迅速傳遞時事新聞。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上海淪陷市面蕭條,獨腳戲演員失去賴以生存的主要演出陣地。這時,江笑笑在1942年4月幾乎網(wǎng)羅了當時所有有成就的滑稽演員,發(fā)起成立了“笑笑劇團”,演出滑稽戲《荒乎其唐》。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市面復興,一批滑稽藝人大多在演出滑稽戲的同時兼演獨腳戲,成了“兩棲演員”。這也是當下滑稽演員能加入兩個專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和“上海曲藝家協(xié)會”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時,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上海的滑稽劇團和班社有近30 個。政府主管部門通過“改人、改戲、改制”、舉辦多期戲曲研究班、改私有制為集體所有制,使上海的滑稽劇團在建制和機制上漸趨穩(wěn)定,滑稽界的面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20 世紀五十年代末、60年代初,經(jīng)過多次新的組合,上海留有四個陣容堅強并風格各異的滑稽劇團:由朱翔飛、姚慕雙、周柏春、袁一靈領銜并囊括“雙字輩”的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滑稽劇團(上?;鼊F前身),由楊華生、張樵儂、笑嘻嘻、沈一樂領銜的大公滑稽劇團,由文彬彬、范哈哈、俞祥明、劉俠聲領銜的大眾滑稽劇團,由田麗麗、楊柳村、張醉地領銜的海燕滑稽劇團。
市井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一直是滑稽戲關注的對象和表現(xiàn)的主體,滑稽戲積累了《三毛學生意》《滿園春色》《笑著向昨天告別》《七十二家房客》《糊涂爺娘》《王先生到上?!返纫慌哂猩虾oL情、充滿市民氣息、受到群眾歡迎并有較大影響的滑稽戲優(yōu)秀劇目?!度珜W生意》《滿園春色》都曾應邀到北京演出,黨中央領導同志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陳毅、李先念都先后觀看演出并上臺接見全體演員。
1976年后,上海的滑稽戲和獨腳戲都因它廣泛的群眾基礎又特別接地氣,很快獲得了重生。先后涌現(xiàn)了《出色的答案》《性命交關》《路燈下的寶貝》《阿混新傳》《GPT 不正常》《甜酸苦辣》《明媒爭娶》《出租的新娘》《不是冤家不碰頭》《神魂顛倒》《世界真奇妙》《寶貝從軍》等一大批優(yōu)秀的滑稽戲。隨后又誕生了諸如《復興之光》《正宗自家人》《謝謝一家門》《寶貝從軍》《太太萬歲》《“獨”養(yǎng)女兒》《皇帝勿急急太監(jiān)》等優(yōu)秀劇目。
新中國成立至今,獨腳戲受到觀眾歡迎的創(chuàng)作節(jié)目有《全體會》《看電影》《打電話》《滿面春風》《啼笑皆非》《看風使舵》《啥人嫁撥伊》《頭頭是道》《現(xiàn)身說法》《新紅娘》《征婚》《繁花似錦》《電視百花》《情話綿綿》等一大批;繼承傳統(tǒng)、經(jīng)過整理加工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獨腳戲有《水淹七軍》《漢朝》《開無線電》《白相大世界》《十三個人搓麻將》《滑稽“追韓信”》《調(diào)查戶口》等。
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保護和發(fā)揚地方特色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體現(xiàn)城市精神的重要方面,海派文化的發(fā)展應與建設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城市戰(zhàn)略定位相適應。特別在劇目、曲目建設上,只有加強原創(chuàng),創(chuàng)作排演一批具有上海地域文化特色的劇目、曲目,才能找到一種觀眾認同的藝術價值觀、一種表達這個價值觀的審美系統(tǒng)、一個反映這個審美系統(tǒng)的生活方式、一個認可這個生活方式的演出市場。
生活缺少不了笑聲,觀眾更需要笑聲來點亮生活。作為非遺項目滑稽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我將與同仁一起不遺余力地弘揚滑稽藝術,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民找到文化生活的本源,講到上海地域文化就會想起曾經(jīng)受過滑稽藝術的滋養(yǎng),留傳家鄉(xiāng)的文化符號和記憶。
愿滑稽藝術這朵百花園中的奇葩開得更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