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壯醫(yī)毒虛論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2020-11-06 07:28:37寧德珠李承義宋寧
關鍵詞:壯醫(yī)

寧德珠 李承義 宋寧

【摘 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以“氣道”癥狀為主的急性感染性肺炎,具有明顯的傳染性,從病位而言,屬于壯醫(yī)氣道病范疇,病變可波及谷道、水道、龍路和火路。壯醫(yī)認為“毒、虛”是COVID-19的主要致病因素,貫穿于COVID-19的整個疾病的發(fā)病及診治過程。文章基于壯醫(yī)毒虛論,運用壯醫(yī)“三道兩路理論”學說和“三氣同步”理論,以及調氣、解毒、補虛的治療原則來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機,為臨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提供思路。

【關鍵詞】 壯醫(yī);毒虛論;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治療原則;三氣同步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0)18-0001-04

Explore the COVID-19 Based on toxin and weakness leading to Disease of Zhuang Medicine

NING Dezhu1 LI Chengyi1 SONG Ning2*

1.Graduate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China;

2.Zhuang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China

Abstract:Coron avirus disease-19,COVID-19(COVID-19) is an acute infectious pneumonia with airway symptoms. It is obviously contagious and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airway diseases in terms of the disease location. The disease can affect gully, watercourse, dragon road and fire road. Zhuang doctors believe that “poison and deficiency” are the main pathogenic factors of COVID-19,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diseas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ree routes and two paths” and the theory of “three Qi synchronization”, as well as the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regulating qi, detoxifying and filling deficiency,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VID-19.

Keywords:Zhuangyi Medicine; Toxin and Asthenia ;COVID-19 ;Therapeutic Principles;Three Qi Synchronization

壯醫(yī)是壯族的原創(chuàng)醫(yī)學,是一門由壯族人民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而總結出來的醫(yī)學體系,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壯醫(yī)形成了以“陰陽為本、三氣同步”為基礎的天人自然觀,以“三道兩路”論為基礎的生理病理觀,以“毒虛致百病”為病因病機論,構建了壯醫(yī)基本理論體系[1]。陰陽理論是壯醫(yī)學重要的基本理論,壯醫(yī)重視陰陽,認為萬物可分陰陽,萬物皆由陰陽起,陰陽的核心為“衡”[2],即人體與世間萬物都應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太過或不及都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而壯醫(yī)的“三氣同步”理論也強調“衡”,人體的天、地、人三氣協調平穩(wěn)運行才能保持“衡”,才能保持人體的健康狀態(tài)。人體的健康更強調的是“動”,天氣在上,其氣以降為順;地氣在下,其氣以升為順,人氣居中,中和涵養(yǎng),調達上下,以和為要[3]。“動”能讓三道(氣道、谷道、水道)和兩路(龍路和火路)的氣血達到均衡,貫穿于人體的上下左右內外,循環(huán)流動而不止,把人體的天部、地部、人部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天、地、人三氣同步而達到健康狀態(tài)[4]。

壯醫(yī)認為“毒”可致病,“虛”也可致病,毒和虛是疾病發(fā)生的兩大因素,毒虛論旨在研究毒和虛的內涵及相互關系來解釋疾病的病因病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 avirus disease-19,COVID-19)由于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冠狀病毒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屬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狀病毒亞科(Orthocoronavirinae),可引起呼吸系統(tǒng)、腸道、肝及神經系統(tǒng)感染[5]。從病因角度看,COVID-19屬于壯醫(yī)“瘴病”范疇[6],是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疾病。

從壯醫(yī)角度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fā)生是由于機體正氣虧虛,外感“毒邪”侵襲,堵塞道路,阻滯氣機,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失調,三氣不能同步而發(fā)病。以三道兩路為傳變路徑,向人體的各個方向致病。向上影響肺之宣降,表現為氣道病,在中影響脾胃之升降,表現為谷道病,在下影響水液之運行,表現為水道病,內外則影響血液的運行和信息的傳導,表現為龍路、火路病。COVID-19的早期大多影響天部和人部,病變部位以肺脾為主[7],主要表現為氣道和谷道癥狀;后期“毒邪”向人體的各個方向傳變,常累及地部以及兩路,出現肝臟、腎臟、大腦等臟腑病變,并且有微血栓的形成,表現為神志異常和血液循環(huán)障礙,辨證主要為龍路和火路病。急危重癥期多出現休克、人體各臟器衰竭等,涉及人體的三道兩路。

1 從壯醫(yī)“毒虛論”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因病機

1.1 “毒邪”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外因 自2019年12月以來,武漢市陸續(xù)出現了很多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表現為惡寒發(fā)熱、咳嗽咽干、胸悶、脘痞等;重癥期出現咳嗽喘憋,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等癥狀。壯醫(yī)認為,本病是由于毒邪侵襲氣道,堵塞氣道,并常累及三道兩路,使道路不通,氣機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天地人三氣不同步而發(fā)病。在壯醫(yī)里有“毒邪致百病[8]”之說?!岸尽?,是指能夠對人體造成傷害的一切致病因素的統(tǒng)稱。分為有形之毒和無形之毒,有形之毒為肉眼可見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實物,如毒蛇、毒蟲等。無形之毒為看不見的對人體造成傷害的致病因素,如風、濕、痧、瘴、蠱等。若外感之毒對人體造成傷害,造成人體氣機阻滯,邪毒滯留,三道不暢,兩路不通,則氣血行不利而可變生痰濁、濕毒、瘀毒等。所以“毒”既可以是致病因素,也可以是病理產物。而“濕毒”是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因素[9]。濕毒為患,多纏綿難愈。

百病毒為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侵襲,影響人體氣機,阻滯人體道路,氣血運行受阻,上為氣道失于宣降,中為谷道失于升降,下為水道失于藏納,龍路火路失調。氣道不通,谷道不運,水道不行,龍路不通,火路不傳導,則天、人、地三氣不能同步而發(fā)病。天部居上,其氣宜降,氣道為病,天部之氣失于制約,氣逆于上,可引起頭身疼痛,咳嗽咳痰,胸痛胸悶等癥狀。人部居中,其氣主和,人部將天部吸收的自然界清氣與胃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氣混合,以化生氣血。故天部受邪發(fā)病,可影響人部。人部失去化生氣血的來源,無法向天部及地部的臟腑組織傳輸營養(yǎng)物質,可表現為虛損之象,如天部病變的咳痰無力,氣短乏力;人部病變的腹痛、腹瀉,四肢倦怠或脘腹脹滿等,地部病變的水腫、尿少,或尿頻,尿急和脫水征等,日久影響兩路,氣血受阻,出現各臟器的血液循環(huán)和神志異常癥狀。

1.2 虛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內因 百病虛為根,虛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內因。與中醫(yī)類似,壯醫(yī)也論虛實。實即邪氣實,指的是邪氣亢盛,虛即正氣虛。正氣是藏于體內的一切能夠抵抗毒邪的生物能量,包括“衛(wèi)氣”,指的是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人體各臟腑的正常功能。瘴毒侵襲,是否發(fā)病,取決于兩方面,一是毒力的大小,二是正氣的強弱。當先天不足,久病體虛,身體羸弱時,人體的正氣虛弱,人體不易抵抗瘴毒而發(fā)病。有些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患者,一開始并沒有出現發(fā)熱,倦怠乏力,肌肉酸痛,腹瀉等表現,而是毒邪直犯“巧塢”(大腦),出現神志昏迷,張口呼吸,汗出肢冷,唇甲紫紺等重癥危重表現。而正氣較強的感染者,臨床表現多不明顯,甚至沒有任何癥狀,僅咽拭子檢查及胸片顯示陽性。所以虛的程度不同,其臨床表現各異。壯醫(yī)辨虛,類似中醫(yī),有氣血陰陽之分。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現的低氧血癥,動脈血氧分壓低于80mmHg(1mmHg=0.133kPa),繼則出現全身乏力,思維遲鈍,反應能力差等癥狀,與“氣虛”有關。此時若不予以重視,容易休克或者病情繼續(xù)惡化。

2 從壯醫(yī)“毒虛論”探討新型冠狀病毒的壯醫(yī)治則

調氣、解毒、補虛是基于壯醫(yī)的天人自然觀、生理病理觀及病因病機論提出來的治療原則。調氣,即調節(jié)、激發(fā)或通暢人體之氣;解毒主要以藥物或外治法來化解毒邪;補虛,即補其不足,針對虛損性疾病,壯醫(yī)重視食療與動物藥的運用。

2.1 調氣 調氣,調節(jié)人體之氣,使三氣保持同步。所謂氣行與則血行,血行則“道路”通。與中醫(yī)類似,壯醫(yī)非常重視氣血,認為人體保持健康的狀態(tài)應該是三氣同步、氣血均衡。并在壯醫(yī)八字治療方針:“調氣,解毒,祛瘀,補虛”里,把調氣放在治療總則的第一位。宋寧等[10]基于三氣同步學說提出三部調氣法,即調天氣法、調人氣法和調地氣法。壯醫(yī)理論中,將整個人體分為上(天)、中(人)、下(地)三部,位于上部之氣稱為天氣,位于中部之氣稱為人氣,位于下部之氣稱為地氣。天氣居上,以降為順,以通為調;人氣居中,以和為要,通調天地二氣;地部居下,以升為順。對于COVID-19患者早期出現的發(fā)熱、咳嗽咳痰、頭身困重、乏力、胸悶脘痞、嘔惡或腹瀉腹脹等以肺脾癥狀為主的,治療上應以通氣道、調谷道為主,恢復氣道之宣降,谷道之升降。龐宇舟等[11]整理出了壯醫(yī)治療氣道病的高頻用藥,可通氣道,祛邪毒,如山芝麻、枇杷葉、石仙桃、七葉一枝花、黃皮葉和雷公根等。而壯醫(yī)尤其重視外治,通過針灸壯醫(yī)臍環(huán)穴達到的調氣作用尤其顯著[12],臍上為天部,臍中為人部,臍下為地部,通過針灸各臟器在臍部的投影來達到調理相應臟腑之氣的作用。

2.2 解毒 由于壯族地區(qū)獨特的地理位置,灌木叢生,潮濕多雨,氣候悶熱,易患瘴毒,瘴毒為病而生瘴疾。壯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對毒有深刻的見解。毒有外感之毒與內生之毒。基于“三道兩路論”對瘴疾進行辨證,分為氣道瘴證、谷道瘴證、水道瘴證、龍路瘴證和火路瘴證[13]。以腹痛腹瀉、不欲飲食、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為主的為谷道瘴證;以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表現為主的為氣道瘴證,以尿少浮腫或尿急尿頻等癥狀為主的為水道瘴證;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病變?yōu)橹鞯臑辇埪氛巫C;以神經系統(tǒng)病變?yōu)橹鞯臑榛鹇氛巫C。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早期常以氣道瘴證和谷道瘴證為主。治療應以除瘴毒,調氣機為主,可選用薏苡仁、艾葉、常山、檳榔等藥物,檳榔在《本草綱目》中載有:“療諸虐,御瘴癘”[14]。方可選藿香正氣散、平胃散加檳榔[15]。若患者久病體虛,身體羸弱,中陽不足,則谷道不運,濕毒直犯中焦,則可在早期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不欲飲食、肢體重著等不典型癥狀,以谷道瘴證和水道瘴證為主,而沒有明顯的氣道瘴證表現。在治療上一方面應采用芳香辟穢之品以解毒,另一方面應結合健運谷道之品以運濕[16],如過山香、馬鞭草、草果、薏苡仁、鐵冬青之類。疫情發(fā)生時,正巧武漢為寒濕季節(jié),導致人體處于一個外有寒濕瘴毒,內有濕毒的環(huán)境之中。無論外濕與內濕,均以中焦脾胃為中心[17]。而“瘴生濕,濕生痰”[18],痰郁久化熱。痰濕阻滯,氣機閉塞,出現濕熱蘊結瘴毒為病的中期,以痰多黃稠、喘息氣促、腹脹便秘、口苦或口干,大便黏膩,舌苔黃濁等表現為主。治療應清熱解毒以除瘴,芳香化濁以除濕??筛鶕唧w表現,給予宣清導濁湯[19],若腑氣嚴重不通,則適當靈活予以承氣湯類方以泄下存陰[20]。若是出現神昏驚厥、譫語、狂躁、皮膚出現花斑疹點、口唇紫暗、舌暗紅、汗出肢冷等危急重癥期,辨證為龍路瘴證和火路瘴證征象為主,是瘴毒侵犯巧塢(大腦),阻滯信息傳導,擾亂血液循行而致。治療以解毒救逆,開竅閉脫為主,急以安宮牛黃丸或蘇合香丸,繼用桃紅四物湯類。

2.3 補虛 補虛是壯醫(yī)調和氣血的重要原則,是針對氣血的虛損而立。主要運用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恢復期與后期,此時邪毒已去七八分,故應補虛增強人體之正氣來驅趕余毒和恢復臟腑的功能。壯醫(yī)在補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補虛原則有補氣道法、補谷道法、補水道法、補龍濟火法等,外治補虛法有針刺補虛、藥線點灸補虛、藥物內服補虛、藥膳補虛、佩藥掛藥補虛、聞藥補虛等[21]。由于壯族地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壯族人民對動物藥有獨特的經驗。壯醫(yī)民間歷來有以形補形之說,認為補虛必配血肉有情之品,重視動物藥的應用。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恢復期和后期可適當運用一些補虛類動物藥,或以食用藥膳的方式來改善患者的面色萎黃、肢體倦怠、乏力、舌淡白、脈細等氣血不足現象,滋養(yǎng)臟腑虛損,祛除“余毒”,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恢復臟腑的正常機能。

3 預防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壯醫(yī)可提供豐富的方法。有香薰法,以艾灸于床頭四角,借藥力外避瘴毒[22];有壯醫(yī)佩藥療法,常用藥物有桂皮、大風艾、蒼術、小茴香、丁香等制藥包隨身佩戴[23];有煙火熏療法,利用藥物的燃燒來預防,可選用五月艾、青蒿、酸醋等藥物[24];有壯醫(yī)食療法,壯醫(yī)食療善于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善于將藥物與谷物一起加工成藥膳服用[25],體質虛寒或寒冷季節(jié)可適當服用羊肉、牛肉等溫補之品。

4 結語

目前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尚無針對性藥物,壯醫(yī)作為壯族地區(qū)的原創(chuàng)醫(yī)學,具有民族性、傳統(tǒng)性、地域性,應發(fā)揮自身獨特優(yōu)勢為抗擊疫情做貢獻。從壯醫(yī)角度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fā)病涉及人體的“三道兩路”,故僅僅從一個方面入手治療是難以得到預期效果的。因此壯醫(yī)認為在治療上應從整體出發(fā),全面考慮,辨病辨證相結合論治,有所側重,以“氣血均衡”為方向,以“三道兩路”通暢為指標,以達到人體的“三氣同步”為目的。如此,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效若桴鼓。

參考文獻

[1]黃漢儒.壯醫(yī)理論體系概述[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1996(6):3-7.

[2]林辰,黃漢儒,薛麗飛.論壯醫(yī)學的基本特點及核心理論[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2,18(11):1205-1206.

[3]陳攀.對壯醫(yī)天地人三氣同步理論的思考[J].中國民間療法,2017(7):7-8

[4]宋寧.壯醫(yī)道路理論初探[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1,17(5):490-492.

[5]吳安華,黃勛,李春輝,等.醫(y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0,19(2):99-104.

[6]張吉仲,降擁彭措(噶布),納順達來,等.民族醫(yī)藥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識及防治措施[J].中草藥,2020,51(6):1463-1475.

[7]蔣榮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解讀[J].北京醫(yī)學,2020,42(4):334-336.

[8]龐宇舟.壯醫(yī)毒論四位一體應用理論芻議[J].廣西中藥,2012,35(2):46-48.

[9]李曉鳳,張少強,叢紫東,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yī)診斷及辨證治療思考[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20,38(5):21-24,262.

[10]宋寧,薛麗飛,梁薇.壯醫(yī)“三部”調氣法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5,21(12):9-10.

[11]龐宇舟,蔣祖玲,宋寧,等.基于關聯規(guī)則的壯醫(yī)氣道病用藥組方規(guī)律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3,19(10):1190+1193.

[12]黃瑾明,黃貴華,蘇曲之,等.壯醫(yī)臍環(huán)穴及其臨床應用.中國針灸,2013(6):86-89

[13]李克明,唐漢慶,趙玉峰,等.壯醫(yī)對“瘴”的認知及防治淺談.廣西中醫(yī)藥,2017(5):38-40

[14]明·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1227.

[15]釋繼洪.嶺南衛(wèi)生方[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8.

[16]李克明,唐漢慶,趙玉峰,等.壯醫(yī)對“瘴”的認知及防治淺談[J].廣西中醫(yī)藥,2017,40(5):34-36.

[17]苗青,叢曉東,王冰,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yī)認識與思考[J].中醫(yī)雜志,2020,61(4):286-288.

[18]明·張繼科.三合集[M].??冢汉D铣霭嫔?, 2002:81.

[19]朱振剛,張玉萱,劉超武,等.試論下法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應用[J].天津中醫(yī)藥,2020,37(4):365-367.

[20]吳歡,夏露,孫永順,等.下法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運用[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20,54(6):12-15.

[21]宋寧,蒙潔瓊,梁薇.壯醫(yī)補虛治則及其特色治法探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6,43(10):2078-2079.

[22]晉·葛洪.肘后備急方[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56.

[23]尚昱志,陳秋霞,方剛,等.壯醫(yī)五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J].醫(yī)學爭鳴,2020,11(2):7-9.

[24]黃漢儒. 中國壯醫(yī)學[M].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2016:71.

[25]馮秋瑜, 龐宇舟, 范麗麗, 等. 壯醫(yī)藥膳研究概況[J].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5(4):54-56.

(收稿日期:2020-05-02 編輯:劉斌)

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寧德珠(199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壯醫(yī)特色診療技術研究。E-mail:2695842614@qq.com

通信作者:宋寧(1978-),男,漢族,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壯瑤醫(yī)特色診療技術的理論與臨床研究。E-mail:gsxn1016@126.com

猜你喜歡
壯醫(yī)
壯醫(yī)外治療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研究進展
壯醫(yī)六方藤方對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樣受體4表達的影響
廣西國際壯醫(yī)醫(yī)院壯瑤藥研發(fā)中心啟用
以勝任能力為導向強化壯醫(yī)臨床思維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
廣西國際壯醫(yī)醫(yī)院打造對外交流“新名片”
壯醫(yī)敷貼療法文獻記載及應用概況
關于壯醫(yī)基礎理論課程實施隱性分層教學的設想
壯醫(yī)平衡氣血原則臨床研究進展
壯醫(yī)對腰肌勞損的認識的評述
壯醫(y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研究進展
厦门市| 彰化市| 内丘县| 卢龙县| 延长县| 册亨县| 亳州市| 永吉县| 新泰市| 腾冲县| 开原市| 海伦市| 商水县| 甘孜县| 达日县| 比如县| 宾川县| 忻城县| 资中县| 庆云县| 赤峰市| 淮北市| 吉林市| 琼中| 越西县| 泗洪县| 岚皋县| 永嘉县| 壤塘县| 太原市| 夏邑县| 屏东市| 嘉定区| 郸城县| 梧州市| 云林县| 丰城市| 西平县| 邹平县| 龙江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