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1935年,從燕京大學畢業(yè)后,蕭乾開始在《大公報》當記者,開始了自己的新聞生涯。當時在他身邊,有好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在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蕭乾受影響后也躍躍欲試,萌生了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的念頭。
蕭乾心里清楚,長篇小說操作起來難度要比寫新聞大很多,從一開始創(chuàng)作,他就很難進入狀態(tài),有時寫了好幾頁稿紙,感覺不滿意后,又全部扔掉,從頭重寫。因為平日工作非常繁忙,白天幾乎沒有多余的時間,只能等到晚上,將全部的工作完成后,才能擠時間創(chuàng)作。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蕭乾的長篇小說《夢之谷》終于于1938年脫稿。令蕭乾稍感安慰的是,這部小說推向市場后,竟然還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正當大家都以為蕭乾會趁熱打鐵,打算在長篇領域建立一片屬于自己的疆土時,沒想到有一天,他卻鄭重地向大家宣布:“我發(fā)誓自此以后,再也不會寫長篇小說了。”看到大家不解的神情,蕭乾嘆息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經地向大家解釋道:“長篇小說固然能給一個人帶來榮耀,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輕易獲得的。經過創(chuàng)作《夢之谷》后我發(fā)現,自己在小天地里還能用心經營,卻不能輕松駕馭那種‘大場面’。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所以,我打算以后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到新聞寫作上來?!?/p>
此后,蕭乾一直在新聞戰(zhàn)線上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并采寫了大量的通訊特寫。盡管這些通訊和長篇小說相比,都是一些“拿不出手”的“豆腐塊”,然而就是這些“豆腐塊”,卻讓蕭乾名聲在外。值得一提的是,在80歲生日時,蕭乾還心懷感慨地說,那些“豆腐塊”,都是自己用心血灌溉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蕭乾平素還喜歡閱讀諷刺小說,時間長了,也不免心生創(chuàng)作諷刺小說的欲望。在1946到1948年這兩年多的時間里,身處上海的蕭乾也曾寫過幾篇諷刺小說,當時的他對自己的作品還自我感覺良好。不過到了1949年后,當他翻譯了諷刺小說《好兵帥克》《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以及加拿大里柯克的一些小品后,每當手癢想再進行創(chuàng)作時,他總會立刻把創(chuàng)作的欲望掐住,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小說和人家的相比,實在太過“小兒科”了。
蕭乾覺得,自己將翻譯小說的工作做好了,便是對讀者最大的貢獻。雖然不創(chuàng)作諷刺小說了,但蕭乾認為,一個沒有諷刺文學的社會,猶如一位閨秀手里沒有一面鏡子,那樣,盡管她的脂粉可以抹得老厚,卻看不到鼻間耳際的污垢。所以,諷刺小說應長期存在……后來,蕭乾翻譯的作品的數量和質量,想必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了。
生活中一個人,最難得的品質,便是有自知之明,蕭乾無疑給大家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