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洋,陳 登,2,劉志臣,2,肖 亮,代德飛,肖 林
(1.貴州省地礦局一○二地質大隊,貴州 遵義 563003;2.自然資源部基巖區(qū)礦產資源勘查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貴州 貴陽 510081)
錳礦是國家戰(zhàn)略礦產,富錳礦石是冶金中重要礦產資源。貴州省遵義深溪隱伏富錳礦床位于貴州遵義國家錳礦整裝勘查區(qū)內,是2019年在貴州省乃至全國首次發(fā)現(xiàn)的二疊紀富錳礦床,實現(xiàn)了二疊紀錳礦找礦重大突破,該富錳礦的發(fā)現(xiàn)具有重大意義,為解決貴州省綏陽縣煤電錳化工產業(yè)資源困境提供了資源儲備。該富錳礦床由1個完整礦體構成,提交了(332)+(333)類碳酸錳富錳礦資源量達1178萬噸,錳平均品位為26.98%,其位于深溪大型錳礦床西南部。本文在深溪錳礦勘查、研究基礎上,主要對該富錳礦地質特征、礦石特征和成礦特征進行介紹,總結認為,其與遵義地區(qū)典型的二疊紀銅鑼井錳礦床、和尚場錳礦床類似,均為典型的“內生外成氣液噴溢沉積型”錳礦床[1],富錳礦產于噴溢沉積成礦系統(tǒng)的中心相區(qū),并預測具有找到大型富錳礦床的潛力。
按大地構造單元劃分,深溪錳礦床區(qū)域位于華南板塊、上揚子板塊(Ⅲ級)東南部的鄂渝湘黔前陸褶皺沖斷帶西部[2]。三級成礦單元中屬上揚子中東部(臺褶帶)Pb-Zn-Cu-Ag-Fe-Mn-Hg-Sb-P-鋁土礦-硫鐵礦成礦帶(Ⅲ77-2)[3];肖克炎(2016)將其劃分在中國26個重要成礦區(qū)帶中的上揚子東緣成礦帶[4]。按照貴州二疊紀錳礦成礦區(qū)帶劃分,位于黔北裂谷盆地錳礦區(qū)、遵義—黔西錳礦成礦帶的遵義錳礦成礦亞帶[5],其受深溪Ⅳ級地塹盆地控制,該盆地形成具體受二疊紀茅口晚期同沉積斷裂控制,該同沉積斷裂也是錳礦成礦通道[6]。目前發(fā)現(xiàn)該地塹盆地長度大于25 km,寬1~5 km,呈NEE 80°~85°方向展布[7],盆地中心應在深溪錳礦床ZK4007~ZK3012之間。該地塹盆地還同時控制了轉龍廟中型錳礦床、復興中型錳礦床,已累計提交錳礦資源量達6000萬噸[8]。
區(qū)域內先后經歷了燕山、喜山期等多次構造運動的疊加改造作用,燕山運動形成了如今構造格局,區(qū)域構造格架總體呈NE向和NNE向展布[9];泥盆紀—中二疊世受加里東造山運動影響,揚子大陸發(fā)生陸內斷陷,受走向NEE80°~85°的同沉積斷裂活動影響,形成了高位地壘、低位地塹的構造格局,表現(xiàn)為“黔北裂谷盆地”,在次級地塹盆地內形成了錳礦床[10-13];該同沉積斷裂與現(xiàn)階段地質構造格架存在約20°的夾角(圖1)。區(qū)域地層由老至新為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O)、二疊系(P)、中生界三疊系(T)、侏羅系(J)和新生界第四系(Q),缺失志留系中上統(tǒng)與泥盆系、石炭系全部。區(qū)域內構造發(fā)育,以褶皺為主,呈NE、NNE向分布;斷層走向與褶皺軸線基本一致,以高角度斷層為主。
圖1 貴州遵義深溪錳礦床區(qū)域地質(a)與二疊紀茅口晚期地塹盆地分布疊合圖(b)Fig.1 Regional geology map of Shenxi manganese deposit in Zunyi, Guizhou (a) and distribution superposition map of Late Permian Maokou graben basin (b)
礦區(qū)位于銅鑼井背斜南東翼,蝦子復向斜北西部,富錳礦主要分布在蝦子復向斜核部和南翼,地層傾向主要為330°~350°,傾角為8°~25°;在礦區(qū)西部發(fā)育區(qū)域性逆斷層F1,斷距為20~35 m,未對錳礦層造成破壞。
底板茅口組第二段“白泥塘層”(P2m2):深灰色、灰黑色薄至中厚層狀炭硅質灰?guī)r夾灰黑色硅質巖和少量細晶灰?guī)r,厚46.76~63.81 m。
茅口組第三段(P2m3):根據(jù)錳礦成礦時氣液噴溢沉積特征可分為富錳建造、貧錳建造和含錳建造[15],以富錳建造為中心,往外圍依次為貧錳建造、含錳建造,其中富錳建造約占15%的面積、貧錳建造占60%面積,含錳建造占25%面積。富錳礦體產于富錳建造主要為灰色、深灰色及黑色角礫狀、斑雜狀、紋層狀錳礦層,局部夾褐紅色錳方解石,品位在25%~35%之間,礦體厚度一般為2.00~4.50 m,主要分布于南部ZK3209附近,是本區(qū)的富錳礦分布區(qū),反映了滲漏噴溢中心相沉積特征。
頂板龍?zhí)督M(P3l):上部以深灰色泥巖、粉砂質泥巖為主,下部主要為深灰色中至厚層狀細晶灰?guī)r,夾1~3層不可采煤層(線),厚96.83~122.83 m。
圖2 深溪錳礦床地質剖面圖
深溪錳礦床成礦地質體為茅口組第三段的含錳巖系,由一套灰白色黏土巖、含錳黏土巖、錳礦層和凝灰?guī)r組成,其在西南部深溪ZK4007、ZK3211、ZK3209鉆孔一帶呈NEE向厚度中心,厚度中心為富錳礦分布位置,反映了深溪Ⅳ級盆地噴溢沉積中心位置(圖3),在橫向上成礦地質體表現(xiàn)出由盆地中心向邊緣厚度逐漸變薄、尖滅(圖4)。礦區(qū)成礦地質體可劃分為6個小層,其中①②層為富錳礦產出層位,由上自下依次:
上覆地層龍?zhí)督M(P3l):厚0.10~4.46 m深灰色含植物根莖化石黏土巖,含黃鐵礦結核,錳礦層直接頂板;其上為厚0.02~0.30 m炭質泥巖或煤層(線),再上為厚2.0~4.5 m的深灰色含生物碎屑泥質灰?guī)r、細晶灰?guī)r,與下伏地層不整合接觸。
茅口組第三段(P2m3),含錳巖系:
2018年10月23日6時許,接群眾舉報,森林公安民警迅速出警,在砣磯鎮(zhèn)砣子島山頂,將正在網(wǎng)具上收鳥的李某某抓獲,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其獵捕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只(活體,已放生),隨后在其住所冰柜中發(fā)現(xiàn)死體鳥類20只,其中5只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余為三級保護動物。
⑥ 灰色、灰白色黏土巖,含大量黃鐵礦結核,局部含少量條帶狀菱鐵礦、白云石和褐鐵礦等礦物。
厚0.12~1.18 m
⑤ 深灰色含錳黏土巖,底部為豆狀錳鐵礦,中下部含少量次生菱錳礦顆粒。
厚0.25~0.65 m
④ 錳礦層:深灰色、黑灰色塊狀菱錳礦,礦層中偶見含錳黏土巖夾石,見少量細粒黃鐵礦星點狀分布和團塊狀黃鐵礦。
厚0.28~4.19 m
③ 淺灰綠色蒙脫石凝灰?guī)r,含大量黃鐵礦結核,局部含錳較高可達10%。
厚0.04~0.39 m
② 灰褐色、棕紅色菱錳礦和錳方解石,常見斑雜狀構造、紋層狀構造和攪動構造,分布在東南部的深溪Ⅳ級盆地噴溢
沉積中心位置。該層為富錳礦的產出層位。
厚0~2.12 m
① 深灰色、灰黑色角礫狀菱錳礦,具角礫狀構造,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深溪Ⅳ級盆地噴溢沉積中心位置。與下伏茅口
組第二段炭硅質灰?guī)r呈整合接觸。該層為富錳礦的產出層位。
厚0.30~1.08 m
下伏地層:茅口組第二段白泥塘層(P2m2):灰黑色薄層狀含硅質灰?guī)r。
礦區(qū)內均為隱伏錳礦體,礦體總體呈一向斜產出,北翼傾向160°~230°,傾角為21°~32°,一般為25°;南翼傾向115°~225°,傾角為5°~12°,一般為8°;錳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出,沿走向控制礦體長約7.8 km,傾向控制約2.6 km,見礦面積為5.92 km2,賦存高程為-860 m~+280 m,礦體形態(tài)簡單,厚度變化不大,礦石質量變化穩(wěn)定。礦體厚度為0.50~4.19 m,平均厚度為1.46 m,厚度變化系數(shù)為68.99%;礦體單工程品位為10.00%~28.27%,平均品位為17.53%,品位變化系數(shù)為26.76%。
in Zhuanlongmiao-Shenxi manganese mining area
1—含錳巖系厚度等值線 2—礦體厚度等值線 3—剖面位置 4—富錳礦體鉆孔 5—貧錳礦體鉆孔 6—含錳地層鉆孔 7—未見礦鉆孔 8—錳礦體厚度0~1.00 m 9—錳礦體厚度1.00~2.00 m 10—錳礦體厚度>2.00 m
圖4 深溪錳礦區(qū)A—B含錳巖系剖面對比圖(剖面位置見圖5)Fig.4 Section comparison of A-B manganese bearing rock series in Shenxi manganese mining area
其中富錳礦體位于礦區(qū)西南部單斜產出,傾角為5°~18°,埋深為1500~1700 m;錳礦體呈層狀產出,沿走向控制礦體長約2.6 km,傾向控制約0.8 km,見礦面積為1.49 km2,礦體厚度為1.20~4.19 m,平均厚度為2.47 m,厚度變化系數(shù)為42.50%;富錳礦體單工程品位為26.20%~28.27%,平均品位為26.98%,品位變化系數(shù)為2.91%(圖5)。
圖5 深溪錳礦床品位等值線圖Fig.5 Grade contour map of Shenxi manganese deposit
區(qū)內富錳礦礦石礦物以菱錳礦為主,含少量鈣菱錳礦、錳方解石、錳白云石、硫錳礦等;脈石礦物以白云石、方解石為主,其次為黏土礦物,可見少量毒砂、石英、重晶石、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金紅石、石榴子石等。其中菱錳礦呈他形粒狀,粒度多約為0.1 mm,聚集成團塊狀、條帶狀分布。
區(qū)內富錳礦石原生結構以晶質細粒結構為主,主要有塊狀構造、豆粒狀構造、斑雜狀構造、紋層狀構造、角礫狀構造、碎裂構造(圖6)等,其中角礫狀構造和豆粒狀構造為同沉積斷裂識別的重要標志。
區(qū)內富錳礦石單件樣品Mn的品位為25.36%~39.81%,單工程平均品位為26.98%;w(Fe)為1.87%~9.89%,平均為4.73%。P、S為主要有害組分,w(P)為0.007%~0.22%,w(S)為0.77%~8.55%。P/Mn比值為0.0002~0.007,平均0.0023;Mn/TFe比值為2.58~17.79,平均8.66;(CaO+MgO)/(SiO2+A12O3)比值平均為1.94。總體屬低硫、低鐵、低磷的堿性I級優(yōu)質富錳礦石。
劉志臣從貴州二疊紀錳礦與南華紀錳礦在成礦構造背景、同沉積斷裂(控礦構造)、成礦物質來源、礦石與地球化學特征、錳礦成礦系統(tǒng)特征等方面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十分相似,認為遵義二疊紀錳礦屬于“內生外成氣液噴溢沉積型錳礦床”[16]。該類型礦床最為典型的標志,是在氣液噴溢成礦過程中在噴溢口形成中心相,往四周依次形成過渡相和邊緣相,是該類型隱伏礦床找礦預測的關鍵標志[17-19]。在深溪錳礦區(qū)發(fā)現(xiàn)了該成礦系統(tǒng)的中心相、過渡相、邊緣相,該成礦系統(tǒng)反映了富錳氣液噴溢的同沉積斷裂位置[20],其中富錳礦賦存的礦區(qū)西南部ZK4007~ZK3012一帶位于成礦中心相帶,目前大致控制了其北部和東部邊界,但南部和西部尚未圏邊,往南部和西部有找到大型富錳礦床的潛力,預測富錳礦資源潛力達2000萬噸(圖5)。
圖6 深溪錳礦富錳礦石照片及鏡下鑒定圖
1)中心相:大致分布在礦區(qū)西南部的ZK4007~ZK3012鉆孔連線一帶,其長軸方向為75°~80°方向,往西部可能延伸至轉龍廟錳礦一帶,呈長橢圓狀分布,其南部和西部尚未圏邊,目前已控制中心相帶寬0.6~1.0 km,長度大于2.6 km。其主要特征是含錳巖系下部菱錳礦體中出現(xiàn)錳含量大于25%的灰黑色塊狀、角礫狀菱錳礦和含錳灰?guī)r,氣液噴溢成礦過程中產生的系列斑雜狀構造和攪動構造等,一般分布有多層菱錳礦體,均出現(xiàn)一層灰綠色凝灰?guī)r,富錳礦體分布在該凝灰?guī)r之下。深溪錳礦床的富錳礦體均分布在該噴溢沉積中心相區(qū)。
2)過渡相:呈環(huán)帶狀圍繞中心相分布。該相帶以不出現(xiàn)角礫狀含錳灰?guī)r和斑雜狀構造菱錳礦石等,主要以塊狀菱錳礦和碎屑狀菱錳礦為特征。一般以貧錳礦石分布在灰綠色凝灰?guī)r之上,錳的品位較中心相低,一般錳含量為15%~25%,含錳巖系厚度也有所減薄。該相帶寬0.50~2.5 km,長度大于5 km。
3)邊緣相:呈環(huán)帶狀圍繞過渡相分布。該相帶以不出現(xiàn)角礫狀含錳灰?guī)r和斑雜狀構造菱錳礦石等,主要以碎屑狀菱錳礦和豆鮞狀含錳黏土巖為特征,錳的品位較過渡相低,一般錳含量在5%~15%,含錳巖系厚度較過渡性也有所減薄。越靠近地塹盆地邊緣,菱錳礦厚度越來越薄直至尖滅。
1)深溪隱伏富錳礦床為一個單一完整的富錳礦體,賦存于深溪大型錳礦床之中,位于銅鑼井背斜南東翼,蝦子復向斜北西部,地表出露為三疊系,斷層未破壞礦體,錳礦體保存良好,賦錳層位為二疊系陽新統(tǒng)茅口組第三段,礦體埋深為1500~1650 m。
2)富錳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出,礦體厚度為1.20~4.19 m,平均厚度為2.47 m;Mn的平均品位為26.98%,P/Mn平均比值為0.0023;Mn/TFe平均比值為8.66;(CaO+MgO)/(SiO2+A12O3)平均比值為1.94。總體屬低硫、低鐵、低磷的堿性I級優(yōu)質富錳礦石。
3)深溪富錳礦床屬于“內生外成氣液噴溢沉積型錳礦床”,錳礦氣液噴溢沉積成礦系統(tǒng)的中心相、過渡相和邊緣相特征明顯,研究區(qū)內富錳礦體分布在成礦中心相區(qū)。
4)深溪富錳礦床位于成礦中心相,富錳礦體南部和西部尚未圏邊,預測富錳礦資源潛力達2000萬噸,具有很好的找礦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