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一只淋濕的狗搖擺甩水多少次,才可以把自己弄干?蜜蜂的毛多還是松鼠的毛多?一匹賽馬排尿需要多少時間……當你看到這樣的問題,是一笑而過還是會認真思索一番?實際上,這都是科學怪咖佐治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與生物系、物理學副教授胡立德重點研究的課題,他的研究團隊在2015年和2019年2次摘得“搞笑諾貝爾獎”的桂冠。
胡立德和女友第一次見面時,女友帶著一只咖啡色的貴賓犬。胡立德并不喜歡狗,卻驚訝于狗的超強甩水能力,它在1秒鐘就能令自己濕噠噠的毛發(fā)恢復干燥。胡立德用高速攝像機拍下狗甩水的錄像,然后發(fā)現(xiàn),狗在1秒鐘之內(nèi)可以甩水4次,且加速度是地球重力加速度的20倍,比賽車轉(zhuǎn)彎的加速度還要大。胡立德干脆就“狗狗甩水”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結(jié)果獲得更多有意思的科學冷知識。比如,狗狗為什么喜歡甩水?一只30公斤的狗,它的毛發(fā)可以藏半公斤的水。冬天時,水分會吸收狗身體的熱氣,消耗掉它一天進食量中1/5的能量。所以,怎么讓身體保持干燥對狗來說非常關鍵。又如,越小的動物甩水越容易還是越困難?貼在動物毛發(fā)上的水有表面張力,只有足夠大的離心力,才能夠掙脫這個表面張力。就像旋轉(zhuǎn)木馬,人站的位置越靠近中心,離心力越小;人站的位置越遠離中心,離心力越大。比如老鼠,它毛發(fā)半徑小,甩水離心力小,所以需要甩得更快來增加離心力。一只老鼠要想甩干自己,1秒鐘必須甩水30次才行,甩水頻率就比狗高了許多。
胡立德測量過很多動物的毛發(f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人類大概有10萬根頭發(fā),而一只蜜蜂居然和一只松鼠一樣,有300萬根毛。而毛越多,表面積就越大。一只蜜蜂毛發(fā)的表面積與一片烤面包相當,一只貓的毛發(fā)表面積與一張乒乓球桌相當,一只海貍毛發(fā)的表面積則與一個溜冰場相當。毛發(fā)表面積這么大,動物是怎么做清潔的?胡立德發(fā)現(xiàn),一只蜜蜂每天要采的花粉是它自身重量的1/3,采蜜過程中整個身體都會被花粉覆蓋。他發(fā)現(xiàn),蜜蜂2分鐘之內(nèi)就可以把花粉抖得干干凈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原來,蜜蜂身上毛與毛之間的距離與一顆花粉的直徑是一樣的,這樣花粉會被卡在毛發(fā)的表層。其次,蜜蜂身體的毛很硬,就像彈簧一樣,所以每次它用腿一刷毛就會把花粉彈開。如果它每4秒鐘刷一次身體,2分鐘內(nèi)就可以把整個身體徹底清潔干凈。醫(yī)療行業(yè)的工程師受到胡立德關于蜜蜂體毛研究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新型藥貼,并申請了專利。原來,平時用于外敷療傷的紗布表面很平,可以容納的藥量不多。工程師就設計了能放得下更多藥物的“帶毛藥貼”,幫助患者進行外傷恢復。
初為人父時,胡立德發(fā)現(xiàn)兒子和自己的排尿時間居然差不多,就深入研究“為什么成人和嬰兒排尿時間一樣”這個課題,并寫成文章投出。有人看到文章后留言給胡立德:“我的排尿時間過長,是不是需要看醫(yī)生?”胡立德還研究過貓?zhí)蛎倪^程。受到貓舌頭突起的啟發(fā),他發(fā)明了一把貓舌頭仿生梳子。這把梳子不會被頭發(fā)卡住,并且非常好清潔。通過研究“為什么蚊子不會被雨滴砸死”讓胡立德明白,有時候輕的東西反倒更安全。而借助這項研究,工程師可以改良設計,讓微型飛行器不易被雨滴或大風弄壞。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