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煥新
1914年,面對當時西方列強對中華民族的欺凌和對中國文化的歧視,辜鴻銘將他發(fā)表在英文報紙上的一系列“中國評論”論文,以“中國人的精神”為核心結(jié)集出版,論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闡發(f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永恒價值。
辜鴻銘對西方列強說:“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能夠生產(chǎn)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男人和女人。”他嚴厲批評那些被稱作“中國文明研究權威”的傳教士和漢學家們是“實際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4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樸,此外還有靈敏?!?/p>
從這一獨特的視角出發(fā),辜鴻銘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極為鮮明的對比,凸現(xiàn)出中國人的特征之所在。他說:“美國人博大、淳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淳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淳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淳樸,卻擁有這3個民族所缺乏的靈魂;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4種優(yōu)秀的精神特質(zhì)?!?/p>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