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謝園演的電影不算多,最有名的是阿城小說《孩子王》《棋王》改編的同名電影。阿城的小說當年在文學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尤其他的《棋王》《樹王》《孩子王》“三王”小說,真實如臨其境,巧妙拍案擊節(jié)。
我至今仍記得《棋王》的開篇:“車站是亂得不能再亂,成千上萬的人都在說話……”主人公王一生的形象獨特生動,由謝園扮演。一個貌似陰柔瘦弱的棋王,熱愛象棋,在平時積蓄力量,一旦需要發(fā)力,立刻陰極陽復,迸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故事情節(jié)之震撼,如同寓言;謝園演繹之自如,堪稱完美。然而這完美背后有著鮮為人知的艱辛,梁天告訴我,謝園為了演好《棋王》《孩子王》,幾乎可以背下小說。他自找導演,毛遂自薦,滕文驥、陳凱歌兩位大導演看見他對藝術如此虔誠,深為感動,才決定讓其出演主角。
電影是謝園的命,他甘愿一生為之獻身。今天的人對電影的理解多半是娛樂消遣,從業(yè)者談的多是流量和明星;當年的人可不是這樣,電影人談的是藝術,談藝術有神圣感。那時的電影人沒人知道金錢還可以左右藝術,所以那個年代的人在今天看來還有些迂腐。與謝園不熟的人看謝園就有些迂腐,頂著電影學院教授的帽子,卻總是談表演,老是糾結于藝術的高低,不知市場的深淺。他還是老北京文化的倡導者,口頭語就是:“我的北京城呢?”每次提及,都情不自已。
那次在十余人的晚宴上,梁天請客,許多老友也是久別重逢。一開始大家都高高興興的,互相問候,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謝園突然說起往事,沒控制住情緒,先是哽咽,繼而仰天大哭,淚流滿面,似乎與剛才開場時的喜慶氣氛格格不入。梁天上去勸他,他卻執(zhí)意哭完,斷斷續(xù)續(xù)堅持訴說完他心中的往事。我仔細聽著,全是對藝術真摯的追求,對老北京文化的熱愛,還有對現今不解的悲哀。
一個熱愛電影藝術的人的內心是平常人很難理解的,大部分人覺得不值得這么入心,小部分人覺得即使入心也不至于如此,可我真心覺得謝園至于這樣。那個純真的藝術年代走過來的電影人,一定要有藝術的純真,猶如孩童。那一晚,我雖沒再說話,但感同身受,內心翻騰。
(振 宇摘自新浪網作者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