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薇
她是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冒著槍林彈雨運送彈藥的女兵,她是中國高校第一位電影學博士生導師,她是北國劇社的發(fā)起人和急先鋒,她還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的開山者。從千里沙場到三尺講臺,她以自己多樣的人生角色,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螺絲釘”精神與無我境界。她,就是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之際,記者采訪了這位86歲的老人。
1934年,黃會林出生于天津一個書香世家。當時的中國籠罩在戰(zhàn)爭的愁云之下,她的童年也因此過得頗為顛沛流離,輾轉于天津、上海與北平之間,深切體會著淪陷區(qū)人民“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慘命運。
1949年,正在上海培明女中就讀的黃會林目睹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露宿上海街頭、悄無聲息不擾民的場景,一瞬間,中國共產黨的偉岸形象在這位15歲少女心中樹立了起來。人民解放軍正式進駐上海后,她作為學校秧歌隊隊長,在歡慶人群中舞得歡快、舞得激動、舞得自豪。這年12月,因表現突出,黃會林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換了天地,萬象更新。1950年,黃會林跟隨家人遷回北京,插班入讀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并擔任學校團委組織部長、學生會文藝部長。是年6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帝國主義很快將魔爪伸向朝鮮半島,戰(zhàn)火與硝煙頓時彌漫了這片悲愴的土地。在“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口號下,全國上下掀起了報名參軍的熱潮。黃會林所在的班級有40人,沒有一人在報名參軍這件事上掉隊,但因名額有限,最終只有4人入選,黃會林便是其中之一?!澳鼙贿x上是我的幸運,能在祖國需要的時候站出來、沖上去是我一輩子的光榮?!彼缡钦f。
參軍后,黃會林一頭扎進緊張而忙碌的部隊生活中。她先是在華北防空司令部作戰(zhàn)處炮兵科擔任標圖員,以自己身前的方寸地圖連接起指揮部的運籌帷幄與前方戰(zhàn)場的炮火連天,后又入編高炮五一一團政治處文化科,正式準備入朝作戰(zhàn)。
隨著記憶的泛黃,黃會林已記不清自己入朝的具體時間,只記得那是一個寒意肅殺的冬天,她和戰(zhàn)友們坐著悶罐車,從北京前門樓子旁的火車站出發(fā),一路搖搖晃晃來到安東(今丹東),在那里,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很快,黃會林便在異國他鄉(xiāng)體驗到戰(zhàn)爭的殘酷。一天早飯后,她和戰(zhàn)友們照例3人成組、每組間隔50米,列隊去給前線戰(zhàn)士送糧送彈藥。走到半路時,美軍轟炸機的引擎聲忽然由遠及近,緊接著,一枚枚炸彈如利刃劃破天空,張牙舞爪地朝這支隊伍撲來。只聽戰(zhàn)友高喊一句:“快趴下!”黃會林來不及多想,便順勢以手掩頭臥倒在路邊一個小彈坑里。幾枚炸彈在身邊爆炸,瞬時掀起一陣破壞力十足的“沙塵暴”,她和同組的兩名戰(zhàn)友瞬間被沙土掩埋。慢慢地,飛機的轟鳴聲漸行漸遠,周圍重新安靜下來。確認安全后,3人小心翼翼地扒開頭頂上厚厚的土層,從沙土里爬了出來?!拔覀冞€活著!”他們看看四周,兩個被炸彈炸開的彈坑,相距僅十幾米,而他們則幸運地站在了這兩個“死亡之坑”的中間,幸免于難。這一次直面死亡的經歷,使得黃會林對死亡有了全新的認識,她說:“為祖國而死,是我的光榮,而且死沒那么容易,更沒什么可怕的?!?/p>
在黃會林的腦海里,關于清川江大橋保衛(wèi)戰(zhàn)那七天七夜的戰(zhàn)斗記憶永遠揮之不去。為了摧毀這條主干線,敵人派出大量兵力,不間斷進行空襲,所經之處,唯余焦土。黃會林所在的高炮五一二團(編者注:入朝3個月后,黃會林轉入此團)承擔艱巨的守橋任務,她則和部分戰(zhàn)友肩負起給前線戰(zhàn)士送彈藥和運送傷員的工作?!耙幌鋸椝?20斤重,我扛起來就走。敵機掃射子彈的彈殼,落在地上后反彈到我的頭盔上,打在上面像拋來的鋼镚一樣噼啪作響?!被貞浧甬敃r的一幕幕,黃會林感慨萬千。她擔心因為自己跑得不夠快,戰(zhàn)士沒有炮彈可用,她也擔心因為自己力氣不夠大,擔架上的傷員會因晃動而加劇疼痛,她唯一沒有擔心的,是自己的安全。這場慘烈的戰(zhàn)斗結束后,有上百名戰(zhàn)友戰(zhàn)死沙場。在戰(zhàn)后部隊的總結評功會上,黃會林被評為“人民功臣”,也是這份榮譽名單里唯一的一名女兵。
1953年,板門店談判落幕,朝鮮戰(zhàn)爭結束,黃會林光榮歸國。只是,她那許多親愛的戰(zhàn)友已埋骨他鄉(xiāng),無法再睜眼看看那漫山遍野的勝利旗幟,無法再親耳聆聽那凱旋的歌聲……
經歷了朝鮮戰(zhàn)場的風云與硝煙,黃會林的價值觀得到了淬煉與升華:“我的生命不只屬于我自己,還屬于那些犧牲了的戰(zhàn)友們,我要把屬于他們的那一份責任扛起來,只要祖國有需要,我做什么都是應該的,不需要談條件,更不需要談報酬?!?/p>
為了扛起這份責任,黃會林選擇重新回歸校園。1954年,她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并于翌年被保送至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就讀。3年后,黃會林以優(yōu)異的成績提前畢業(yè),并留校任教至今。從教60余年來,她學為人師、孜孜不倦、傳道授業(yè),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中國高校第一個電影學博士點,成為中國高校第一位電影學博士生導師,指導逾160位碩博研究生走出校門奉獻社會。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她又深感于中國電影所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提出了中國電影民族化理論,隨后還與愛人紹武一同發(fā)表“第三極文化”理論,苦心孤詣探尋“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獨立品格與價值”。
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走出課堂,落地實踐。為此,黃會林深耕于校園戲劇領域,傾力打造北國劇社,時任中國劇協(xié)主席的曹禺在觀劇后贊嘆:“我只有一個問題,你們怎么能夠演得這么好!”臨近退休之年,她受命創(chuàng)建北京師范大學影視學科,并憑著那股“敢啃硬骨頭”的軍人作風,硬是從無到有樹起“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這塊電影界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她組織發(fā)起“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通過外國青年的鏡頭,講述中國故事,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彰顯文化自信探索了新的路徑。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訪新加坡,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fā)表主題演講時專門提及在該計劃中,幾名新加坡大學生“用鏡頭記錄現代中國,通過秦腔、蘭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傳遞中華文化”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睂Υ耍S會林表示:“我常自稱老朽,但只要祖國建設需要我,我便會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
如今,“黃會林”3個字早已名滿學界。近日,她又獲頒“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這些成就、這些榮譽,是她送給逝去戰(zhàn)友們的成績單,用來告慰那些長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最可愛的人們:如今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國家強盛、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