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茶
【適用話題】:成與敗、挫折教育、人生第一課等。
教會孩子坦然地接受“輸”,和教他去贏一樣有意義。新學期第二周,一則“兒子考98分家長患抑郁癥”的消息,沖上微博熱搜,并引發(fā)大量關(guān)注:身為老師的秦女士,對5 歲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 分,即便兒子考了98 分,秦女士都會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后經(jīng)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郁癥。
無法接受孩子成績不如學生,秦女士這是典型的“輸不起”心理在作祟。遺憾的是,類似的家長“輸不起”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卻屢見不鮮。
就在前不久,一名小男孩只因數(shù)學考了85 分,便被媽媽丟在了高速路上。不僅如此,媽媽還揚言讓民警去起訴她,說她寧愿坐牢也不要兒子,因為“孩子成績太差了”。在這位媽媽心里,只有孩子贏得高分,他才有價值,一旦孩子輸?shù)袅烁叻郑鸵粺o是處。
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說:“人生的第一課,也是畢生之課,是學會輸?shù)闷稹!?/p>
明星吳尊曾發(fā)微博說,女兒一心想贏得亞洲芭蕾舞比賽,結(jié)果卻輸了。于是她傷心地哭了。隨后,吳尊為了讓女兒開心起來,不僅帶她去游泳,還跟女兒分享了自己在籃球比賽中以26 ∶128 輸球的故事。很快,女兒就從失敗的情緒中走了出來,愉快地吃了晚飯。
在孩子面對失敗時,父母的共情與接納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孩子一起傷心,既認可了他的努力,也體恤了他的情緒;與孩子分享自己失敗的經(jīng)歷,不僅能夠有效地減少孩子的負疚感,還能讓孩子明白輸不可怕,不站起來才可怕。
輸贏乃人生常態(tài),我們不可能永遠都是“贏家”。告訴孩子,凡事盡最大努力,無論輸贏,他只管去努力。爸媽對他的愛,無論成敗,都不會少。